美文网首页儒门读书录
《大学》笔记(七):修身在正其心

《大学》笔记(七):修身在正其心

作者: Kant_14 | 来源:发表于2020-05-20 21:34 被阅读0次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儒门读书录


1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朱熹注解说:“身有所忿懥”的“身”应该是“心”,忿懥(zhi 四声)即愤怒。愤怒、恐惧、快乐、忧患,“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然一有之而不能察,则欲动情胜,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矣。”

朱熹认为,这章承接上章,讲一个人“诚其意”,不自欺之后,还需要“存是心以检其身”,“密察此心之存否”,从而“直内而修身”。

意思是说,之所以要“正其心”,是因为我们是人类,面对种种现实,会产生种种感情,这些感情容易让我们的用心“失其正”。

通过致其知,诚其意,我们能够更客观,更真诚地对待自己的生活。但生活并不只有单纯的理性思辨,生活中的事情总会触动我们的感情,如果不加注意,就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乃至于“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因此,需要经常注意自己的感情,注意调整自己的内心。

从这个角度说,修身在于密切关注并调整好自己的内在感情。


2

为什么我们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一是因为对生活有不恰当的理解;二是因为不能真诚地面对自己;三是我们不可能不受生活中各种事情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心理的,其中往往以心理层面的影响更大,会打断我们的生活节奏,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

愤怒是人所共有的感情,但不能让愤怒变成怨恨驻留在内心;恐惧是人所共有的感情,但不能因恐惧而变得懦弱;欲望的满足让人感到快乐,但不能因此就沉迷其中;许多事情让我们忧虑,但不能过度放大这些忧虑,导致不能采取适宜的行动。

“正其心”就是尊重我们的感情,尊重生活的现实性,同时又让我们尽力避免特定情境,特定事情对我们的生活造成过大的影响。

跳出这些情绪之后,才能反过来审视它们,理解它们。理解它们就是理解世界,理解我们自己。理解之后,就能采取行动,改善自己,乃至于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

因此,“修身在正其心”。


儒门读书录:现代社会的我们如何安身立命

相关文章

  • 《大学》笔记(七):修身在正其心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儒门读书录 1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

  • 修身先修心,再修知行合一

    修身在于先修心,更在于修知行合一。 修身必先正其心。 《大学》中这样说: ”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

  • #华与华书房#《大学》笔记【8】诚意正心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修身在正心,朱熹说:“心者,身之所主也。” 张居正说:心是身的主...

  • 【晨读笔记:重温《大学》(8)】

    【原文】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八条目解读之二:关于“正心、诚意]” 修身在正心,朱熹说...

  • 左丽丨修心分享2018.12.10

    《大学》中讲:“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生...

  • 《通鉴·大学·初鉴》其三

    《通鉴·大学·初鉴》其三 引:《大学》曰:“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

  • 《大学》海讲16:心正则灵

    《大学》海讲16:心正则灵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

  • “心不在焉”新解

    《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

  • 为什么说六祖大师认为,就不该给学生分出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

    《大学》中有记录: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

  • 定与正心

    大学言: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笔记(七):修身在正其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so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