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长进今日看点读书
像他一样,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心灵朝圣

像他一样,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心灵朝圣

作者: 皮德拉 | 来源:发表于2016-09-26 00:20 被阅读459次

    一个年过六旬的退休老人,没有手机、地图和专业装备,穿着一双帆船鞋,徒步87天,行程627英里,从英格兰最南端金斯布里奇到最北端贝里克。

    朝圣之路

    故事梗概

    退休老人哈罗德,是一个酿酒公司的销售代表,“一做就是四十五年,勤恳谦逊,独善其身,从没有想过升职加薪,独占鳌头”“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连告别会也没有举行”,一辈子碌碌无为,毫无建树。儿子因为教育失败而抑郁症自杀,妻子也因此与他分居,形同陌路。一辈子都是在自己的小镇上生活,“平时走得最远也就是取取车而已”,就这样一位无比平凡、甚至可以说人生非常失败的老人,在接到一封信之后,开始有意无意的做出了在别人看来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

    信来自他的前同事奎尼女士。奎尼是一位专业能力很强、性格独立的会计师,二十年前,在哈罗德因为失去儿子而发泄砸了老板具有重要意义的玻璃小人之后,主动替哈罗德背了黑锅,因此被老板解雇。二十多年内,哈罗德和奎尼再无联系。信的主题是告别,奎尼告诉哈罗德,她得了绝症,时日无多。

    这封信像一股电流刺激着哈罗德平淡如水的生活,原本只是想写一封回信安慰一下奎尼的哈罗德,因为自己内心的愧疚和一位加油站女孩的话而决定徒步去奎尼现在的居住地——贝里克去看望她。

    朝圣之路就此开始。

    横穿整个英格兰

    所谓朝圣,是指一个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点的旅程,哈罗德为了自己的信仰——努力让奎尼活的久一点——而进行挑战自己的徒步横穿英格兰的苦旅。随着脚步的延伸,哈罗德开始反思自己失败的婚姻、正视自己懦弱的性格、回忆儿子戴维的点滴;同时也开始理解的什么是爱、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生活的意义,还有为一件事坚持的乐趣。这既是一个朝圣之旅,更是一次自我救赎和心灵洗涤,朝圣结束后,生活重新开始。

    01人一定要有信念,更要有追求信念的勇气

    在决定徒步之前,哈罗德一定没有什么信念,他的生活正是我们绝大部分人的生活,简单的工作,简单的生活,退休后看看报、收拾收拾花园消磨时光,直到默默死去。但哈罗德又是幸运的,奎尼的信像一个石头激起他生命的浪花,他觉得应该为奎尼做点什么事情,这就是信念的萌芽。这个时候,加油站的一位陌生女孩在听到奎尼的信后,对哈罗德说:

    你一定要有信念。反正我是这么想的。不能光靠吃药什么的。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人的大脑里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我并不是说要信什么教,我的意思是,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说的真好,有了信念,就能把事情做成,或者至少能改变一些东西,可能这个事情你并不了解。哈罗德突然意识到,自己此刻的信仰就是要让奎尼活的久一些,最好是能好起来,这不就是女孩所说的信仰吗?为了鼓励奎尼战胜癌症,哈罗德觉得自己必须要做出一些让奎尼激动和期待的事情,所以他决定要徒步去贝里克。

    去年在青海的塔尔寺,我第一次见到佛教徒的朝圣者,三步全身伏地叩拜,这些虔诚的佛教徒为了自己心中的神灵,甘愿用最艰难痛苦的方式,因为他们相信只有通过这种最痛苦的方式佛祖才能感觉到他们的虔诚。哈罗德也许知道朝圣的含义,也许他并不知道,这些都没关系,他和塔尔寺的朝圣者一样,选择了最艰难痛苦的方式,来实现心中的信仰。

    虔诚的朝圣者

    对于这本书,很多人认为很经典,但也有不少人觉得很一般,我认为,只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才能在文字中找到共鸣,才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旅途中的一位餐厅服务员在听到哈罗德的决定之后,对他说:

    我一直也很想这样试一试。但是从来没有成功开始过,太多东西要做了,总是先要完成其他事情再说。

    这句话说中了我的痛点,可能也是大部分人的痛点。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却总是被周边的看似紧急的事情缠绕而耽搁,总有太多的东西要先去完成,就这样我们离理想渐行渐远。

    女服务员接着说:

    你是好样的,我真这么觉得。如果我们都不趁现在偶尔疯狂一下,日子就没什么盼头了。

    的确,哈罗德正在做一件疯狂的事。这种疯狂其实就是追求信仰的勇气和决心。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位疯狂的哈罗德,但敢不敢释放出来,去追求自己的信仰,还是一个问题。

    02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决定徒步去贝里克看奎尼,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但是几百英里的路程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这个决定是仓促的,为了使自己更加虔诚,也为了最大限度的让奎尼感受到自己的决心,哈罗德穿着出来寄信的行头就上路了。

    面对眼前的未知之路,他要去认识他们,穿过它们——没有深思熟虑,也无需理智思考,这个念头一出现,他就决定了。

    “他没有走远路的鞋子,没有指南针,更没有地图和换洗衣服,整件事考虑最少的就是旅途本身,甚至连大致计划都没有”,他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一直往北。

    虽然已然决定出发,但哈罗德的内心还是怀疑和犹豫的。的确,这和他的性格简直大相径庭。一位陌生小伙在知道他的想法后,对他大吼“好样的,伙计!”,而正是这句话,让他抛弃了所有的顾忌和恐惧,他打电话正式告诉妻子莫琳他的决定。

    在我们追求目标不坚定的时候,就算是一个陌生人的一句无意的鼓励,就会是无尽的动力。哈罗德做出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选择。

    “英格兰的土地在脚下铺展开来,那种自由自在,探求未知的感觉振奋人心,让他忍不住漾起一丝笑意,但觉苍茫世界我独行,再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让他回到小花园里除草去”

    他想象着自己大步流星走进疗养院,奎尼坐在洒满阳光的窗台边上,等着他的出现;护理人员统统停下说手上的工作注视着他走过去,所有的病人会鼓掌甚至欢呼起来,因为他走了那么长的一段路,而奎尼接过他手上的花时,一定会安静地笑出来,以她特有的方式。

    他每天都不停的往前走,哪怕只有四五英里。他所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把一只脚迈到另一只脚前面,这种简单令人高兴。只要一直往前,当然一定能抵达。他很累,但他知道,一旦停下来太久,就很难再继续。为了坚持到底,他诚实坦然面对最初推动自己迈出步子的感觉。

    没有手机并不要紧,没有计划也无所谓,他有一张完全不同的地图,就在他脑海里,由一路上走过的地方,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他还是不会换掉自己的帆船鞋,因为无论多么破烂,那都是他的鞋子。他发现当一个人与熟悉的生活疏离,成为一个过客,陌生的事物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明白了这一点,保持真我,诚实地做一个哈罗德而不是扮演其他任何人,就变得更加重要。

    一路上,从最初的兴奋,到身体的疼痛和伤病,再到身体慢慢变强能够应付徒步之行;从最初的一个人,再到一群崇拜者慕名同行,再到崇拜者离去又只剩他一人。当身边的最后一个同伴——一条小狗——也离他远去的时候,他开始奔溃,他打电话给莫琳,说自己无法继续,希望回家。但莫琳的鼓励又重新给了他动力。

    “有些事情可以有好几个起点,也可以由不同的方式。”哈罗德又重新找到新的起点。

    他用蓝色的胶布缠了几圈,从脚底一直绕道脚踝,这样鞋子和他就练成一体了。或者反过来,是他和鞋子连成一体,他开始觉得鞋子有了他们自己的思想意愿。好像他等了一辈子,就是为了走这一趟,他不在乎自己走了多远,只要还在向前走。

    哈罗德对莫琳说:

    我也想你,但是,我一辈子什么都没做,现在终于尝试了一件事,我一定要走完这趟旅程。

    想起汪国真的两句诗: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还好,哈罗德最终完成了他的朝圣之路,尽管过程充满艰辛。

    03遇到问题,需要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

    在独自前行的过程中,他解放了自己过去二十年来努力回避的记忆,任由这些记忆在他脑子里絮絮说着话,鲜活而跳跃,充满了能量。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记忆。

    在这样的孤独的日子里,他开始不由自主的回忆人生的点滴。

    或许人就是这样,越害怕什么,就越容易被什么吸引。

    不管用何种标准衡量,哈罗德都是一位loser。孩童时代,母亲抛弃家庭再也没有回来,父亲和几位继母对他也并不好,在他16岁的时候就被赶出家门。这些都造成哈罗德内向、近乎懦弱的性格。面对每一件事,他都没有做好的自信,总是在还没有去做之前,就为自己寻找好了多种失败的借口。

    新婚之夜,面对美丽诱人的妻子,他选择呆在厕所;当自己的孩子在海里溺水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蹲下来解鞋带;在工作中更是从不敢想升职加薪。他从小就害怕自己成为众人的焦点,从小他就习惯像影子一样悄无声息地生活,当因为徒步去贝里克而无可奈何地成为焦点时,他“连拿起茶杯都变成了一个可刻意的动作”

    总喜欢为还没发生的失败找好借口,总害怕成为众人的焦点,我似乎也是这样,在看到这里时,我不得不合上书开始思考我的问题。

    当儿子戴维死后,他和妻子莫琳之间矛盾隔阂越来越大,面对这些问题,他一直选择逃避。随着旅程的推进,哈罗德从最初的为了奎尼,到开始慢慢的反思自己的失败人生,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救赎的过程。

    记起一位前辈跟我说:面对问题就像憋尿,不管你去不去想,尿始终都在,而且时间越长尿意越浓,迟早会以一种方式来结束,除非被憋死。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解决才可能消失,逃避只是自欺欺人。

    最后,哈罗德应该是想通了这个问题,他把自己的曾经不愿让别人知道的想法,倾述给路人、给崇拜者、给自己的妻子,这减轻了他的痛苦。

    04放下过去,选择包容,才能走的更远

    可以说,在戴维死后的二十年内,哈罗德和莫琳的生活是极度痛苦的,失子之痛掩盖了彼此之间的爱,虽然他们都不愿离开对方,但早已没有了交流和沟通。

    但随着哈罗德的离开,莫琳开始慢慢意识到哈罗德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好。

    莫琳反思自己总是否定别人,只要别人做一些她没做过的事情,她就会就忙不迭地说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她突然想起来,自己在抱怨哈罗德没有第一时间下海救戴维的时候,自己也只知道大喊大叫。

    她将象征着他们之间隔阂的窗帘捐了出去,她意识到,

    她忍过这么多年,是因为无论和哈罗德在一起的日子有多孤单,没有他的日子只会更加孤单。

    身处黑暗,才知道光明的珍贵。

    哈罗德也明白了,在弥补自己错误的这段旅途中,他也在接受着陌生人的各种不可思议。站在一个过客的位置,不但脚下的土地,连其他一切也都是对他开放的。人们会畅所欲言,他可以尽情倾听。一路走过去,他从每个人身上都吸收了一些东西。他曾经忽略了那么多东西,他欠奎尼和过去的那一点点慷慨。

    有位路人对哈罗德说:

    你还以为走路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呢?只不过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前面。但我一直惊讶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难。吃也是一样,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

    是啊,往往越简单的事,越处理不好。爱,曾经在哈罗德和莫琳之间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现在却完全不知所措。

    要相互包容,要试着放开一些东西,就是因为我们把一些东西抓的太紧不愿放下,才导致痛苦。就跟哈罗德这次徒步之旅一样。

    “我并没有比谁好,真的,谁都可以做我做的事情,但人一定要放手。要放开你以为自己离不开的东西,像钱、银行卡、手机、地图之类。”

    谁都可以做到,就看你愿不愿意放下。

    最后,他们又一次牵起对方的手,走向海岸,两个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浪花的背影下,越走越远。两个身影就这样拉着对方的手,站在海边,在笑声中摇晃。

    新的人生、新的开始

    哈罗德虔诚的徒步之行,并没有让奎尼好起来,当他到达贝里克看见奎尼的时候,路上想象的景象都没有出现,奎尼虚弱的躺在床上,已经神志不清,也许正是哈罗德的徒步承诺让奎尼活到他的到来。信念无法让人起死回生,改变不了自然的规律,但信念却能带给我们慰藉和希望,这就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雪玲1971:多少计划都一直还是计划,也只能永远是计划了……出发永远比计划难的多,缺的就是信念吧。本来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想写点什么的,结果也流于计划了,直到我看到你的文字才知道我真正的欠缺: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皮德拉: @雪玲1971 没事,大姐,有目标,不急躁。
        雪玲1971:@皮贝禾 哈 我连看冈仁波齐都还在计划中呢:joy:
        皮德拉: @雪玲1971 😄,不敢当,我也是看完好久后才写完的。最近看了电影冈仁波齐,觉得我们不是计划不够,也不是坚持不够,而是因为信仰不够。谢谢您的留言。
      • 二货哥:看完后,一冲动就把两本书买了。。
        皮德拉:@二货哥 :smile:,值得一看,我看了两遍。也谢谢你的鼓励。你看完我们再交流。
      • 巴图鲁:很好
        皮德拉::smile:,谢谢!
      • 447c480f4666:很佩服这样的人,我连出远门的经历都没有,最远离家不到五十公里
        皮德拉:日子还长,只要有走出去的想法,肯定能走的更远。
      • 树叶先生叶子:我发现我也是哈罗德差不多的人,总喜欢为还没发生的失败找借口,,面对问题不敢拿出来解决,只能一直在心里憋着,也许,该试着解决,试着面对了。
        皮德拉::smile:我们都是一样,所以很有共鸣。

      本文标题:像他一样,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心灵朝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zf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