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

作者: 一笑Red | 来源:发表于2023-10-03 02:44 被阅读0次

    以德服人

    原创一个思考问题的问题少年

    2022-08-02 14:32 发表于海南

    来源阅读请点击


    果实成熟,从树上掉落,和树便没有任何关系,人人都可以享受果实的美味,而无需在意它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

                                                  ——题记


    有的人以名服人,有的人以利服人,有的人以(能)力服人,有的人以权服人,离开这些,他们在别人眼中可能什么都不是。

    我能不能成为一个不需要靠自报家门,不需要靠超众的能力而得到人尊敬的人?我只是存在就够了,我的存在不需要加任何外在的东西就能够让人心服口服?

    道无形,也要落实到具体的言行举止中,但不为言行所局限,符合“道”的言行举止称为“德”。建言有之: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可以发现道德经和佛经中有一些类似的表达,既是又非,既黑又白,即有又无,无可避免都是同时出现,没有丝毫偏颇。道德经中有,“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但又说,“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顿时让我想起金刚经中一句,“言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又说“非法非非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我理解的大道废有仁义,并没有先后关系,如同蛋生鸡,鸡生蛋,这里指的是大道的名,仁义的名,即世人在名相上的执着。当你有一个“是”的定义,在“是”的范畴外是“非是”,二者同时存在,标榜“非是”同样承认了“是”,那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是说明美恶相生,是一体两面,这两个定义一定是同时出现。

    只要是执着于名相,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有人表面上遵守法律道德,借着法律道德的名义干着违法乱纪的事情,有人故意不遵守法律,却加上所谓“法无定法”的道德意义,实际上仍然是执着于法,不过是表现为法的相反面,他就没有脱离名相的局限,世上那些言法律道德的,多半是执着于名相,投机取巧之人。

    大道无形,大道无名,大道无常,大道无情,为什么这么说?并非从名相上去执着定义,而是说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世人非要个明确是的定义,这么说好像是故意反着来,但它并没有否认大道有形的一面,道既是有也是无,承认一个,另一个也不能忽略。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里“以”是结果的意思,有一个版本“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样或许背离了原意,“欲”在于执着,是属于有的层面,无如何欲?所以“有欲”,“无欲”相对,妙和徼,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徼”是边界的意思,即执着树立了边界,在“妙”的境界,边界不存在了。

    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无法从定义的名相上区分,只能透过各种“是非”名相去感受他无形的心灵层面,看他是真有道德还是执着于名相的德。

    上德上仁之人,无论有为还是无为,都是无所有为,无所不为,你说他有为,他有为也不执着于为,你说他无为,无为也不执着于无为,表面上的有无都是相对变化的,重要的在于“无以为”,也是佛家说的“无所住”。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又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从名相上,又如何将道德之人描述尽呢?

    道本是无边无际,形态自然千变万化,但人心本有敏锐的感知力,一个有道德的人,润物细无声,外在的他不拘一格,只要你用好描述他,就看到他的不好,你用是描述他,就看到他的非,你给他贴上一个标签,他就打破你的标签,这些固定的东西又如何限制他?

    很多东西,其实在不经意之间已经发生,外在的证明来得太慢了,心灵的速度远快于此,可世人总是需要证明,证明爱,证明恨,证明和平,证明争斗,你要陷入无休止的名相证明中,估计绕进去难以自拔,你看不清楚孰真孰假,多半是想象的游戏。跳出来看吧,从五彩缤纷的名相上跳出来,只看到真实。

    法只为方便而存在,凡所一切,皆可成法,这不是让人去执着于它,还要透过“器”去悟到那个“不器”,法最终都会离开我们的不是吗?可道不会,我们本在道中。无法被定义是从名相上说,即“法无定法”,因为那个东西太广又太细微,你怎么琢磨地透它呢?

    “如筏喻者”,一个得道之人,法就不再成为束缚他的东西了,就像吃饱了,就不再抓着食物不放,达到目的,就不需要从头再来一遍,但是他传道仍然需要随缘说法,行无形的道仍要借助有形的法,无形层面的“道”在有形层面是“德”,道说不尽,德又如何说尽呢?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或许别人只能看到是,或者只能看到非,而你想成为一个有道德之人,那就既看到是,也看到非,成为一个既是又非的真善之人吧!

    《生命之书》 《瓦尔登湖》

    (写在文后:你有你的生活,我也有我的,每个人的生活不需要刻意交集,各自安好才是真。

    如果你真的想向我请教,不仅仅只是当你有问题时,想起来问我,在平时也关注我的动态,做过我所做过的思考,那比你问我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太多,这是我所给答案的来由,离开这些什么都不是,甚至即便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也不认识我。

    诗和美景并不在远方,生活早已呈现无与伦比的精彩,只有细致入微的体验者才能发现。否则,即便粗糙的你走到天涯海角又如何?

    因为虚幻的想象盲目追随别人的脚步,忽略自身成长应该有的独特轨迹,又将会得到什么?

    或许我们最终才会发现,我就是那个美景,我就是诗,祝一切安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德服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ll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