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里的她

作者: 浮云201708 | 来源:发表于2017-09-09 23:41 被阅读25次

    她出生在1950年代,现在也已60多岁了。

    她经常习惯性的留着一头齐刘海的冬菇头,头发大部分已经白了,但她喜欢把其染成黑色。脸上除了岁月留下来的痕迹外,五官倒还是比较端正、标准的,可见年轻的时候也是个美人胚子。她长得不算高,整个身形也有点消瘦,但人看起来倒还是挺和善亲切的。她就是我们村的李大婶。

    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在偏僻的农村能考上大学的人本来就比较困难。李大婶排后的两个儿女却都先后考上了听说还比较出名的大学,这在我们村里也被传为佳话。我的父母也经常以李大婶的儿女作为榜样,来激励我们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好的大学。

    李大婶家离我家不远,两家人也比较熟,算是知根知底了。据说李大婶小时候就喜欢读书,人也比较能干,早早就开始帮忙家里干活了。在很早以前,李大婶就能通过割草,挑担等换取一些钱来帮补家用。

    李大婶在家里排行第二,由于家里弟弟比较多,加上家里重男轻女比较严重,小学一年级刚读完的李大婶就被勒令退学了。李大婶向自己的父亲抗议过,争取过,并主动要求自己挣学费读书,不用家里的任何支出,而且强调读书不影响自己在家里帮忙干农活什么的,但这些并没能打动那个一心只想让儿子读书的父亲。父亲就是铁了心不让她读书,于是李大婶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离开学校,全身心埋没在家里的农活中去,这也让李大婶一度感到不满和遗憾。

    后来李大婶通过相亲嫁到了我们村,并生了5个儿女,过起农村家庭主妇的生活。虽然李大婶所在的夫家并不算富有,但每每到她家做客,我都会感觉特别的舒服。地板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一些要用的东西总是擦试得一尘不染,而且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一些常用的东西分门别类整齐的摆放着,多而不乱。这也是我喜欢去李大婶家的一个原因。

    故乡里的她

    记得李大婶曾向我们说过不识字,给她在生活中带来的诸多的不便利。出去外面搭车不会看站牌,只能问人;买东西不识字,只能叫别人帮忙选择;一样东西别人看一眼就能记住的,她要花好几次一遍遍的重复,直到自己记住为止……站在大城市里就像一个人置身于丛林中,没有方向,不知道何去何从,只有厚着脸皮不断的问别人……一遍又一遍的死记默认。

    现代社会很多方面都很便利,但对于李大婶来说,她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来接触这个社会,去适应这个社会。虽然没有认识很多字,但李大婶会尽可能的记住一些常用的,简单了,有时候她也会问我们这些晚辈,学的时候也相当认真和努力。对于这点,我们还是比较佩服她的。她并不避讳自己的以往,也承认自己的不足,但她也会积极的改进,即使比较艰难……

    或许是李大婶对没文化的种种不利,有过特别深刻的体会吧,她特别注重对自己儿女的教育培养。她会把自己由于没有读书而遇到的种种难处告诉子女,让子女选择自己要走的路,激励他们好好读书。李大婶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据说李大婶曾经对儿女说,如果你们愿意认真学习,努力去争取升学的话,即使是砸锅卖了换钱,我也会努力供你们读完学业的。

    李大婶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儿女的读书经费,李大婶有时一个人做着好几份的工作。有时实在不够钱支付儿女的学费和生活费了,她总能变戏法似的向她工作的老板或朋友借到钱的,然后又想方设法的补回这些坑。这个或许也得益于李大婶手脚麻利,做事勤恳,人缘也不错,又比较有诚信,所以很多老板和朋友也信任她,并愿意借钱给她度过难关。李大婶有时候也会领些手工活回家和儿女一起做,以帮补一下家用。虽然生活比较艰苦,但她的儿女也没有太多的抱怨,并也能够体谅李大婶的种种苦处。这或许是言传身教的作用吧。

    李大婶的为人亲切友好,与邻居相处得也比较融洽。据说李大婶是那种情愿自己吃苦吃亏,也唯恐对别人照顾不周的人。在那个物质条件还没有那么优渥的年代里,李大婶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她也会分些给邻里和亲戚吃。

    现在李大婶的儿女们都长大了,总体都过得不错,对李大婶也比较尊重和照顾。但对于家人,李大婶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还是自己做,也不使唤她的儿女,整天看到李大婶都是忙忙碌碌的。有时候儿女看到她那样,都劝她好好享享福,少些操心,但李大婶总是闲不住,一会儿弄弄这里,一会儿弄弄那里。

    李大婶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虽然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她以自己的质朴,勤劳,诚信,友好,坚强等,影响着她的儿女,改变着她的家庭,并塑造着自己的形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里的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tz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