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蛋糕不好吃,为啥还要买

作者: 沐沐周 | 来源:发表于2017-12-28 19:16 被阅读1707次

这是女儿为我操办的生日筵席。

椭圆形的奶酪蛋糕,素面朝天,朴实到寒碜。因为奶酪用得足,一口下去,仿佛含着满满的固体牛奶,肥美、香腴、柔滑,简直停不下来嘴。

扁圆的小饼,是提子奶酥,酥松,一碰就掉渣,不需要牙齿,入口即化,一粒粒提子,饱满软糯,很有嚼头。

毛茸茸圆滚滚的团子,有个好听的名字:网红小松。用红色的粗体字,郑重地写在售货架上的标签上。其实就是海绵蛋糕,外面裹了一层厚厚的肉松,中间又夹了一层色拉酱,复合口味,口感极丰富,一口下去,每个味蕾都幸福得直哼哼。

照片左下角,黑乎乎的一排,印着着整整齐齐的菱形波纹,是布朗尼蛋糕,湿润润的,黏糊糊的,简直就是融化了的半凝固状态的巧克力。

吃腻了?有粉象啤酒,8.5度,泡沫绵厚细腻,小麦香浓郁,入口清甜,略苦,正好解腻。

完美的一餐!

女儿一边推着手推车在超市里转,一边发牢骚:“生日蛋糕又贵又不好吃,为啥还要买?同样的价钱,可以买好几个品种的蛋糕呢!”

等到吃饱喝足,女儿得意洋洋:“怎么样?我的主意蛮灵吧?生日蛋糕又大又蠢,只有一个口味,现在我们吃到了那么多款!”

真的呢,这是个有趣的话题,单纯地从经济学角度,找不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我想了想,从书架上抽出来一本《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作者是德国的洛蕾利斯-辛格霍夫,刘永强翻译。

按照这本书的说法,购买一块生日蛋糕,并不等同于购买一日三餐的普通食物,这种行为,在一年只有一次的特殊时刻,被赋予了一种仪式感。

什么是仪式呢?

>仪式是日常生活中的魔力时刻,它们随处可见: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甚至政坛。

在作者洛蕾利斯看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仪式,如果溯本求源,其来有自,每一个的缘起,都挺有趣,值得说道一番。

>大多数我们所熟知的生日仪式都有着古老神秘的起源。古时候的人们,在新增一岁的时候彼此祝贺,因为人们相信凶恶的鬼怪尤其喜欢接近那些即将增长一岁却没有受到保护的人。因此亲戚朋友都紧紧围绕在过生日的人身边,保护他的安全。

>过生日的那天,越早表达祝福,过生日的人就会越安全,因为祝福赶在凶恶的鬼怪之前抵达了他的身边。礼物能增强这种积极的魔力……一种神秘的力量会把美好的愿望即刻传递到神灵那里,这样一来,凶恶的鬼怪只能避开。

我不知道德国的古老神话里,对最初的生日仪式在怎么描述的。在古老的中国,过生日的传统也是由来已久,具体怎么操办,我没有考证,我只知道,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很多传统都没落了,仪式,因为看似浪费时间,起不到什么实质性作用,于是,在功利主义的时代潮流冲击下,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作者以女性的敏感和心理学家的专业眼光,给了“仪式”全新的意义。时至今日,仪式一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庄严或者复杂,除了升国旗仪式、结婚庆典等大场面之外,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一个家庭中,大家共进晚餐或共同玩耍都是一种仪式。它表明:我们属于一个整体,彼此关爱,相互支持。

>亲密的女友们会专门留出一个晚上来闲谈,在这样的夜晚,我们会觉得自己受人喜爱,有可以信赖的朋友。

每天傍晚,我们都会抱抱小猫,或带着小狗一起散散步,这些活动领我们心情平静,为紧张的日常生活,增加了一座宁静的岛屿。

就像《小王子》里,狐狸说的:“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也就是说,生活中的小型仪式不可或缺,它能够让平庸刻薄的生活,变得有意义,充满灵气和生机,让此时此刻的我们,暂时感受到了宝贵的静谧和安详,不知不觉,一股力量或者能量,从这些不起眼的小仪式,灌输到我们疲惫的、软弱的心灵。

再细化一点,仪式通过固定时间固定行为的重复,将我们日常生活的节奏和循环周期仪式化,可以带来宝贵的安全感。

记得幼儿园小班时候,女儿特别喜欢一个广告:一个小男孩,举着一根红豆雪糕,悄悄走到沙发后面,探出头来,说:悄悄豆,不要悄悄吃。

只要广告里的那个小男孩一出现,女儿就立刻扔下手里的洋娃娃、糖果、识字卡片……一切东西,轻装上阵,仿佛消防员听到了警铃,单枪匹马,一路狂奔,绕过餐桌,跳到沙发后面,探出头来,刚好和那个小男孩一起说台词:悄悄豆,不要悄悄吃。

动作,语气,都和广告里一模一样。说完了,笑得胖脸上满是肉窝窝,那叫一个满足啊!

有一次,电视开晚了,刚一打开,那小男孩已经准备说台词了,女儿奋不顾身,以极其敏捷的动作,从高高的椅子滑下来,凭着生物本能,直接从餐桌下面蹿过,沿着直线,也就是按照两点一线的最短距离,向沙发扑过去,围嘴上的汤汁、米粒洒了一路……

我目瞪口呆,“当心跌痛”一句惊呼,硬生生压在嗓子里,没敢喊出来,怕吓着她。

可是,还是没来得及。

女儿开始哭,手指着电视机,放开音量,对着天花板,嚎。眼泪淌得满脸都是。

她哭了很久。那时候电视机还没有回放功能,我束手无策,只好低声下气地哄,怎么都哄不好,气得自己都没吃好饭,因为想不通小孩子怎么这么难缠,没道理可讲。

现在我想通了,其实,孩子有她的道理的,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她和电视机里的小伙伴,已经组成了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个神圣的仪式。借着仪式动作的重复强化, 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了这个虚拟团队的归属感。

冷不丁地被仪式排除,或者说,惯有的仪式打乱,可不就是代表了被团队抛弃了吗?

现在想来,她并不是无理取闹式的干嚎,她那些瀑布般奔涌的眼泪,的确表达了内心同样分量的痛苦。

她太小,所学有限,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能够准确表达,那种瞬间袭来的可怕的被抛弃感,那种恐惧不安。

从社会心理学来说,人,终其一生,都在通过学习各种社会规则,最终获得伙伴的认同,找到团队的归属,然后,松了一口气,觉得安全了。如果没有这种可贵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必然会带来焦虑、抑郁等等痛苦。

>仪式建构在那些代代相传的传统之上。它包含的重要社会行为方式使人获得社会性,使人成为社会的产物,自古以来,仪式就一直在帮助人们,处理自己的感情和经验。

这是显而易见的。生老病死的关键期,婚礼丧礼的种种仪式,潜移默化,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多的是,一方水土内在的文化和外在的仪式,培养了区域特色如此不同的一代代人,才能够让我们发自肺腑地认同:我是中国人,或者我是德国人。

我的生日蛋糕虽然没有买,但是女儿花了半天时间和精力,为我筹备,一家人团团坐,共同分享,这举动本身,就是爱的投入和表达,就是最好的小仪式。

临睡前给孩子讲个故事,早晨起来家人之间互相赠送甜蜜的清晨之吻,回到家先喊一声“我回来了”,情人节在餐桌上点一根红色蜡烛……不要小看这些举手之劳,在这个让人紧张疲惫的时代,这些小仪式令我们有所依傍,增强生活的自信和喜悦,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是有价值的,是被需要的。

如此以来,内心深处的爱与被爱的感觉慢慢被唤醒。真好!

相关文章

  • 生日蛋糕不好吃,为啥还要买

    这是女儿为我操办的生日筵席。 椭圆形的奶酪蛋糕,素面朝天,朴实到寒碜。因为奶酪用得足,一口下去,仿佛含着满满的固体...

  • 6.1快乐!天天开心…

    上午一起嗨皮,还意外的蹭了明慧的生日蛋糕吃,好好吃哦,嘿嘿,祝福小明慧生快!永远18,工作 生活顺心如意! 为啥一...

  • 过年宜快乐

    过年,按照传统的观念,是很累人的。 要买很多粮食存着,为啥存很多粮食呢?因为以前很穷,人们工作太久,没舍得吃点好吃...

  • 如以前,好么?

    八月,南京参加学术年会,午休时间还想着怎么给相识十年的小伙伴过生日,哪家的生日蛋糕比较好吃,要不要买生日礼物......

  • 寒假告诫

    我:寒假来了,你不要向你姐学习 你姐为啥这么高?因为不好好吃饭 你姐为啥长痘痘?因为吃垃圾食品还熬夜 你姐为啥牙口...

  • 分享美食了(∩_∩)

    尝到的23年来最好吃的生日蛋糕。

  • 家的味道

    前几天去老师家里吃饭,看着老师买了一块豆腐,又买了一袋调料。我好奇地问:“为啥要买调料呀?”“用调料做了才好吃。”...

  • 进来看看

    我妈今天去要买糕点 你们看了买啥 紫薯饼????????? 东华的最爱 (不过还挺好吃的)

  • 生日蛋糕,氛围,好吃

    感受:有时候,存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味的自导自演结局,不如真实演练一场。 五月初八,爱人的生日,以往就是生日快乐!就...

  • 花钱

    今天上班逛了几个小时的淘宝,烤箱拿回家了,要买食材,先练练手,下个月再给儿子做个生日蛋糕!还买了香香的沐浴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日蛋糕不好吃,为啥还要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uk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