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是看到好多人说读不进去《红楼梦》。
亲生的师妹莫名其妙修了个中文的双学位,最近在补各种名著,一看到我就抱住我哀嚎:“师姐,《红楼梦》我真的看不下去啊啊啊啊!”
我问她看了多少了?
她哭丧着脸:第六章。
我笑:哦,正常啊,我也看不进去。
她一脸嫌弃看着我,明确表示不信。
好像她不信也确实有理,我有六七年没有再看过红楼梦的原著了,但是当她问我问题的时候,我依旧可以侃侃而谈。拜当年的记忆力所赐,我现在仍能够背出里面所有的诗词、回目,说清楚每一个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对我曾经关注过的细节如服饰、饮食、酒令等如数家珍,也可以说清楚各主流红学流派和红学家提出的观点和立场。
2、
说实话,小时候对古典文学的抵触心理真的很强,家里一柜子父亲的古典文学我从来敬而远之。
我读的第一本中国古典文学就是《红楼梦》,那时候我12岁,《红楼梦》绝对算是我的古典文学启蒙书。
初读的时候真心读不下去啊,读得磕磕绊绊,看了下句忘上句,看完这页不知道上页说了啥,一头雾水也没记住谁是谁。
开头就没搞明白什么空空道人是冒出来做什么的,看完第四回也没记住贾史王薛都是怎么个关系,跟着宝玉太虚幻境绕了一圈也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更别提宝玉初试云雨情,秦钟得趣馒头庵什么的了,这一概风月之事大都是我高中之后回忆起来才领会的。
读了一个半月才读到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还没搞清秦可卿到底是谁媳妇。
当时读得头脑昏昏,事后回忆起来也觉得我可能带有少年人惯有的对传统文学的抵触心理,看书不走脑子,不肯认真读注释。
但是,我一直感到庆幸的就是我没有放弃,依然读了下去,一直读到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看到贾政带着宝玉游园,又要考较宝玉的才学,一路写园中景,一路题联题名,写景写物精致生动,题联数典妙趣横生,竟然一瞬间被吸引住了。
一口气把这回读完,感觉是读《红楼梦》两个月以来第一次脑子里这么清晰的刻入了整个故事,哪怕前文我都不记得,甚至有些人物关系依旧没有捋清,但是这并不妨碍我阅读后面的故事,情节脉络、人物形象都无比鲜明的随着元妃省亲一同进入了我的脑海里。那种感觉犹如醍醐灌顶,突然间开了窍一般,发现《红楼梦》原来如此有趣,接连几日手不释卷的读完了整部书。
读了接近两个月只看到了十八回,而之后的一个多礼拜,我读完了剩下的一百多回,并且在中途回去复习了一下前面,重新弄清了人物关系和已经发生过的故事。
我也因此领会了《红楼梦》的魅力,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我曾把文本读过七八遍,又阅读了十数本红学书籍。了解愈多,迷恋愈深。
3、
其实这篇文章是想给想读《红楼梦》的朋友一些关于阅读的建议
(1)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版本,舒服的排版印刷以及准确恰当的注释对于阅读这类书籍真的非常重要。古典小说的时代和我们如今的生活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也是我们不能很好理解书中内容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时候就需要依靠注释帮助我们阅读。首推当然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校注本,该版本以庚辰本为底本,缺文处依其他脂本或程本补齐。
校注凡例里这样写的:
关于注释方面:
一、本书注释大体上以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为对象。
二、本书注释条目选取的范围大体上包括书中涉及的典章故实、职官名称、服饰陈设、古代建筑、琴棋书画、释道信仰、医药占卜、方言俗语以及较生僻的字词等。
三、本书的诗、词、曲、赋、偈语、灯谜、酒令等均加注释。为了便于读者阅读,除注明其中的字、词、典故外,必要时对某些句、联以至通首大意亦略加解释。
……
六、注文中凡涉及学术界尚有争论的问题,或者阙疑,或者介绍其中某一种、两种说法,以供读者参考。
注释的内容非常广泛全面,几乎可以解决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绝大部分问题。
(2)请摆正读书的心态,不要带有抵触心理,不要想好枯燥好无聊我看不下去,也不要觉得是古典文学、是名著,带着朝圣般的心态。这是一本小说,一本白话小说,一本通俗文学,一部世情小说。我们完全可以用读小说的态度来阅读她,看她的人物,读她的故事,一起见证这些人物的命运和家族的兴衰。
(3)请忘记原本对《红楼梦》的理解和印象,比如什么宝玉太娘啊林妹妹小心眼、病怏怏、只会哭啊,宝姐姐心机深沉啊等等等等,请通通把它们忘掉。读书讲常读常新,每一次读都应该抛开原有的印象理解,重新体会书中所传达的内容,何况一本你完全没有读过的新书。仔细读过就会发现,我们原有的印象几乎都是错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立体的,也都有其可爱可怜之处。
(4)读书的时候,学会取舍,比如…第一章…真的看不下去请跳过,并不会对整本书的阅读产生影响,当把整本书读完之后或是读到一定的进度后,可以选择回翻、重读,把中间缺掉的板块补上。《红楼梦》的前几章却是很生涩无味,我想大概说读不下去《红楼梦》的人多半都是败在了前几章上,那么完全可以选择跳过这两章,从故事性强的地方开始读起,当你接受了整个故事再回头看开头的前情提要就不会觉得那么晦涩了。
(5)如果你确实感觉《红楼梦》的人物太多且人物关系复杂,那么在读的时候请用一下脑,或者用一下笔。开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和“葫芦僧乱断葫芦案”里已经把贾史王薛四家族和荣宁二府交代的差不多了,随后每一个一人出来也都有确切的介绍。这时候在看的时候可以放慢速度,在大脑里理顺人物关系和家族脉络,如果你觉得这样有困难,那么可以拿出纸笔,参照着书中的介绍简单写一幅人物关系图,就我个人来讲更信任大脑。其实这些关系并没有多复杂,简单的过一遍基本也就清楚了,《红楼梦》中的人物多而不杂,又各有鲜明的特点,记住或者辨识起来的难度其实不高。
如《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这一段话,基本已经将贾家荣宁二府交代清楚。
子兴叹道:“正说的是这两门呢。待我告诉你: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再说荣府你听,方才所说异事,就出在这里。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着官,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根据这段话就可以简单列一下贾府的人物关系:
宁国府:宁国公→贾代化→贾敷(亡)、贾敬→贾珍→贾蓉
荣国府:荣国公→贾代善(娶史家小姐)→贾赦、贾政(夫人王氏)→贾珠、贾元春、贾宝玉
简单的人物关系就捋清了,后面再交代人物可以再往上加。
还有一点就是贾府可以通过人物的名字来判断辈分,贾敬、贾赦、贾政、贾敏都是“文”字边;下一辈中贾珍、贾珠、贾琏都是“玉”字边,宝玉与他们同辈,名中已经有玉了;再下一辈则是贾蓉、贾兰等都是草字头。
(6)可以找准自己的兴趣点,读这本书你的兴趣或是目的在哪里?可能是宝黛钗的感情故事,是四大家族的兴衰沉浮,是其中特点各异才华惊人的诗文,是里面描绘的古代生活的场景细节,抑或是想对曹公埋下的草蛇灰线一探究竟……带着重点读书往往会收获很好的效果,尤其是第一遍读你感觉读不下去的时候,可以尝试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一路看下来。如果你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可以一点一点把之前遗漏或是放弃的部分补上。
举例来说,但就吃之一事,红楼梦里究竟有多少内容?
酸笋鸡皮汤,碧粳粥,豆腐皮包子,糟鹅掌,枣泥山药糕,火腿炖肘子,糖蒸酥酪,玫瑰卤子,木樨清露,玫瑰清露,小荷叶儿小莲蓬汤,桂花糖蒸新栗粉糕,菱粉糕,鸡油卷儿,茄鲞,藕粉桂糖糕,松穰鹅油卷,洁粉梅片雪花洋糖,火腿鲜笋汤,油盐炒豆芽儿,虾丸鸡皮汤,酒酿清蒸鸭子,胭脂鹅脯,等等等等
书里写茄鲞的做法:
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㔐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了,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直看得人口舌生津,哦,你说几个词没看懂,“㔐”“糟油”“鸡瓜”这些词注释里都有啊。
不只是饮食,其中关于建筑、诗词、服饰、酒令、日常生活等等都有足够细致的描写等待钻研。
4、
我一直觉得《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书,你不可能在第一遍初读就把它完全吃透。这是一幅很大又足够复杂的拼图,一遍读完大概只搭了框架,并在里面找到了几片碎片的位置,如果你真的想把这幅拼图拼好,那就要重读,然后挑着一部分内容再细读,把这些碎片一点一点填充进去。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只读这一遍,见过这幅图的大概样貌即可。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一梦,如烟如海。我曾醉在其中,也愿能帮你尝到其中滋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