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在修行者的世界里,所有一切现象,都会因[观点]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则决定了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则造就了不同的命运。
这就是一切唯心[造]之于生活层面的指导意义。
[造],即是观点、看法、选择、命运。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即对于世界[性质]的所有不同的理解,都是源自于人们内心深处的[看法],而[看法]是[文化]的产物。
比如,对于信仰上帝是万物之源的西方人,不管现象层面的性质如何,当追究到一切现象的本源时,上帝就是绕不过去的存在。
而这一点,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上帝文化的人来说,就根本不存在。
比如,在中华道家文化的认识论中,一切都是[道]的生化,道是万物之源。
那么,我们能够直接将[道]和[上帝]等同起来吗?
理论上也许可以,但对于信仰上帝的人或是信仰道的人,是难以做到的。
因为上帝和道之间,除了[概念]的不同,还有[文化特质]的不同。
比如,上帝是人格化的,而道是非人格化的。
虽然道家也说老子是道的化身,但毕竟相对于道而言,老子并不是终极的道。
再比如,上帝常常是善恶分明的,而道家则讲究辩证统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对于信仰上帝的人而言,所有不信上帝的人都是异教徒,都是魔鬼的化身,都是可以杀掉的,不仅无罪而且有功。
对于信仰道的人而言,则天地万物一律平等,圣人与道合一,并以自身的风范引导他人向道求道,最后与道同化。
因此不同的文化概念,蕴含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基因。
而佛教文化则更加超越,超越了一切对立分别,超越了心与物的对立,自与他的对立,一切都在自心之内,一切都是自心的显现,只要修好了自己的心,就可以用强大的心灵力量度化一切生命,共同实现超越。
而站在佛教文化的超越之境,的确可以清晰地看到:正是人类的文化主宰着人们的言行,而人们的言行构成了人们的命运。
而文化的深层内核,就是[观点]的认同。
而[观点],以不同的文化角度,则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观点。
在同一个文化体系下,可以去评判观点的对错。
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下,去评判不同文化观点的对错就已经失去了意义。
除非已经实现了对文化体系的超越,而超越则意味着全新的视角。
这种全新视角下的观点,是很难被原有文化体系所接受的,除非原有文化体系已经同步进行了升华。
但这个过程非常地漫长。
文化体系,带有强烈的民族特征,深受民族文化历史和文化现实的制约,除非有新的强大的文化力量注入,经过充分地碰撞、融合,否则很难改变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因为这种文化基因即相当于这个民族的集体性格、集体意识、集体灵魂。
而一个人类个体,则可能由于个人经历的原因,有可能同时接触多种文化,并进行系统的比较和深入地考察以及实践,从而破解文化深层的基因密码,解开文化主宰命运的秘密。
这个时候,文化的研究者就可以体悟到[一切唯心造]的秘密。
一切唯心造,并不是说外面的山河大地像母亲生孩子一样是从我们的心里生出来的,也不是说像我们的工厂生产一件商品一样用某种材料制造出来的。
不是这个意思。
一切唯心造,体现了对人类总体以及个人命运的文化洞察,是一种超越化的视角和智慧化的眼光。
对于人类个体而言,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基本观点、价值取向、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而这些则决定了一个人的选择以及他与世界的互动模式和关系模式,而正是他与世界的互动模式和关系模式,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这些轨迹就构成了他的命运。
除非他能够获得一种超越性的眼光,能够俯瞰这一切的秘密,然后就可以作出更有智慧的选择,从而去创造自己的命运。
而佛教文化,则继续走向了更深的层面,直指生命本身的深层秘密——心的秘密。
当人们通过佛教文化实践,最终窥破了心的秘密之后,这整个世界对于他而言,就不再有什么真正的秘密了。
从现象层面来说,或许还有无穷无尽的尚未可知的现象,但对于所有现象背后的那个真相,他已经不再有任何疑问。
如果他愿意,他甚至可以继续进行更高级的训练,直到形成超级强大的心灵力量,以至于可以通过意志驱动能量改变现象的显现。但除非有这样做的必要,否则就不屑于这样去做。
因为,已经没有什么非要去达成的目标了。
当一个人已经来到了心灵世界的原点,他就已经来到了最终的目的地。
剩下的一切皆是游戏,可有可无。
当他真实地了悟到一切原本皆是无生无灭的如来本心之幻化游戏的时候,就没有了一定要如何的愿望。
同时,他也没有了自己,一个需要去达成什么的自己。
但他也乐于去帮助有缘的生命去达成这种超越。
毕竟他已经体验到了这种超越所带来的全然的自由。
这值得他去做一些事,以帮助有缘的生命达成这样的超越和自由。
同时他也知道,即使这所谓的帮助,也同样是心灵的游戏。
但除非安住于完全的寂灭,否则游戏总是难免的。
那么又何妨随顺因缘而自在地游戏呢?
他,在游戏之中,同时又在游戏之外,如此而已。
感恩佛法僧三宝
感恩所有的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