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常识》学习体会10
今天是我参与勇气读书会打卡的第10天,我阅读了第二篇的第16节《为每个孩子创造合适的教育》和第17节《好教育,是宽大、审慎和温暖的教育》,读后很有感悟、收获满满。
为每个孩子创造合适的教育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但时至今日,这一理念并未真正深入人心并付诸实践。替孩子选择道路、还是让孩子自己去选择道路?一直盘桓在人们的脑海之中。
现实生活当中,太多的家长和老师热衷于替孩子选择道路,弥补自己当年留下的遗憾,走当年自己没有踏上的道路。他们把孩子看作是孩子,根本没有考虑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因素,就武断地替他们做出决定。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最好的路,但其实未必是孩子们喜欢的,更不一定是适合他们的道路。孩子被迫听从了长辈的选择,结果错失了适合他们的道路,从此开始了一段忐忑不安、充满疑虑的人生之路。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学钢琴的北京小女孩、北大毕业的小伙子的悲催故事,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也不乏其人,实在令人痛惜。理想的教育,就应该是家长、教师结合孩子的个性特征,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并积极为他们走上这条道路创造条件,扬长避短、另辟蹊径。文中两个身有残疾的孩子,避开自身缺陷,学习音乐美术,最终事业有成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成了音乐家,享誉天下。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老人笑着说:
“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育方法不是一个万能的模板,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它不能随意套用,更不能信手拈来。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方法永远没有现成的,它都应该是在教师和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创造生成的,它必须是量身定做的。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都是一种教育的创造。我们要为每个孩子创造出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走出家园、校园之后,能按照其各自的天赋、兴趣、需要和能力,各就各位、各得其所,走出属于他自己的道路,活出只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好教育,是宽大、审慎和温暖的教育
教育的理想,就是把天下的教育,都变成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就是宽大、审慎、温暖,能够将教育的力量绵延终生的教育。这恰恰是人类缺少的:那种宽大如海洋,高远如天空,审慎如科学,温暖如春天的教育。
宽大的教育,是具有宽大心胸的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宽容”。没有容忍就没有宽大的教育,甚至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的宽容,是无所不包的宽容,能够对孩子和学生在生长过程中的错误、挫折、退步有充分自然的容纳,并把这种容纳转化为改变人、发展人、促进人的生命生长的力量。“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他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是有限的,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应该宽容,要耐心细致地教育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在纠错的过程中,丰富他们的知识,提升他们的能力,力求以后少犯或不犯错误。
宽大并不意味着随意、粗疏和草率,更不是放纵不管、自生自灭。宽大之中始终有审慎的态度,力求通过研究,整体而又细致地把握学生的实际状态,慎重选择适合学生现有状态的教育内容,确定恰如其分的教育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冷静地辨别、精心地选择、有步骤地实践、经常性地反思,努力寻求最合适、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这种“教育理念”、那种“教育模式”往往都要有特定的环境,并不能包治“百病”,不要随意迷信、更不要盲目崇拜。
温暖的教育,是有仁爱之心的教育,是充满了温情因而温暖人心的教育。对待学生,我们始终要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无微不至地关爱每一个孩子,耐心细致地培育每一个孩子。好的教育必定是自由宽容和精细策划的融合,这种教育充满力量,摧枯拉朽;这种教育充满智慧,透人心脾。
宽大、审慎和温暖的教育,是润泽生命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将教育的力量、温暖和智慧滋润学生的身心,绵延一世、受益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