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 十木南 | 来源:发表于2018-04-01 00:09 被阅读250次
图片来自于网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当吟诵这首词时,我眼前浮现的是一位儒雅的士人,在落雨的山间小道上,不匆忙,不急促,缓步前行,仰天高歌。飘飘然似深山里的仙道,举手投足却又是烟火十足的凡人。

人们爱苏轼,除了他绝妙的传世文采和香飘千年的美食,大约最重要的就是他通透至顶的人生境界。「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人生一甲子,几乎有十二年的时间他是在这三个地方度过。并不是有显贵的官职和丰厚的俸禄,这三处是他的流放之地,多少悲痛与苦楚都在这印在了他的生命轨迹里。到命若游丝之时,苏轼却说这三处是他的功成之处。林语堂先生说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由此可见一斑。

央视的文化节目和纪录片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最近的「经典咏流传」,更是好评如潮。看前两期的时候,听了一首又一首的古诗词,或凄婉或激昂。就想着,怎么能没有苏轼呢?

终于,当屏幕上出现《定风波》时,苏轼千呼万唤始出来。配合着古风的舞台背景和韵味十足的音乐。我总以为会从后面走出一位风高霁月的谦谦公子,唱的了大江东去,也吟的出一蓑烟雨。随着门渐渐打开,在光影的交织中,却见一位卷发红衣的女子款款走出,是黄绮珊。

鲜红的裙,微卷的发,精致的妆。我总觉得这个样子有点浓情蜜意也有一丝风情。如此自然清高的《定风波》她要怎么唱?我心里咯噔一下。

全场安静,灯光聚焦到她身上。一开口,有点低沉,有点忧郁,是很有深度的声音,心里渐渐有了些期待,后来音调渐渐升高。「莫听穿林打叶声」这句一出来,如穿云破月一般,瞬间惊艳,我的眼眶也突然湿润了。以前苏轼是活在书里,活在别人的述说中。这个时刻,千百年前在沙湖遇雨的苏轼和这首词终于在我脑海里渐渐重合,跨越时光,我仿佛和他达成了共鸣。从黄绮珊的歌声里,我听见了苏轼在仰天高唱,唱淋湿他的雨,也唱他多舛的人生。

一曲终了,笙箫渐歇。看着黄绮珊的红色裙子在竹林的幻影里摇曳生姿,我隐约感觉到她要穿这样艳丽的裙子来唱如此清新的一首歌的原因。采访环节时,她说曾经有人问她喜欢自己的过去吗?她回答,当然喜欢,为什么不呢?没有过去就没有今天的自己。但实际上黄绮珊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感情之路不顺利,在风头正盛时选择避其锋芒,淡出大众视野。可她仍然爽朗的笑着,说感谢过去的荣光,也感谢过去的苦难。

苏轼历经艰难,赤子之心却永远热烈,这份情怀,这种对生命的尊敬,饱含在他的诗词中。所以她要用最红的裙,最美的妆,高唱这首歌。这是与苏轼的呼应,也是她内心情感的宣泄。

《东邪西毒》里说「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记得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若干年后,我还能想起少年时无所顾忌的大笑,也会记得深夜里抱头痛哭。

时光带走了我们的时光,却带不走我们的记忆。世间事没有什么是非忘不可,能让人记住最深的永远是苦难。它是寂寞无人时的一声喟叹,也是老来茶壶里的一碗谈资。它是百年光阴里的绊脚石,也是一个鲜明的指路牌。

所以,当一曲终了,你会明白,无论人生有多苦痛,岁月有多难捱。如若想从沉沦中解脱,千言万语终究还是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无风雨也无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pn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