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老师谈良心(下)(转载)

作者: 石竹 | 来源:发表于2018-01-17 21:40 被阅读19次

      良心观是后天形成的。良心观的形成和后天习惯、环境有关系,所以每个人和每个人并不相同。虽然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是相同的,如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从一般生命活动来讲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作为良心观来讲,如关于羞恶的良心观,就不完全一样,如搞服务工作,有的觉得是伺候人,是下贱;有的认为是光荣。赤身露体,有的觉得美,有的认为是羞恶。这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外来影响有关系。

      良心观一旦形成之后,改就比较困难,因为它在意识活动的深层,深层的东西就不好动, 但并不是不能动。真要是有一个人干一件事情,别人说这样不行,他坚持“自我欣赏”,可是当他比较尊重的人说不行,或很多人都说不行,他再坚持那样做时就不自然了。这说明他 “自我欣赏”时知道不对,可仍然“自我欣赏”。但是如果触动了他更深层的意识,和“良心”相平的那个层次,在那个层次唤醒他这事不应该这么办,应该怎么办,良心发挥作用,情况就不一样了。

      良心观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以前一位修佛学的老前辈,是个女士,到庙里听老和尚讲《金刚经》,讲到“无人相、无我相、无寿者相”,她讲:“老师,无人相,你把衣服当着大家都脱光了我们看看。”一下把老和尚说的脸红红的。她说:“你这无人相哪去了?你脱光了有什么了不起,我就敢脱。”后来她碰到教她的老师了,见到老师那得给老师磕头,老师是个男的,老师说:“你把衣服都脱了我看看”。当时她很紧张,脱不脱啊?“你紧张什么?无人相吗!”老师还她一句。

    所以内在的精神活动,良心活动是比较深层比较隐蔽的,它的作用方式也是比较隐蔽的。良心观形成以后,要想改变它,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不是不能改。将来我们要讲破除我执,真正我执破除了,光明磊落,“灵光独跃,迥脱根尘”,都没有了,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吗!你干了一件错事,以后总受良心责备,那就坏了,佛家最怕这个(有人因此说佛家不讲良心)。你干了坏事,干了就干了,以后不要经常老责备自己,老责备自己这是对人的一个最大的损害,蒙蔽你的功德,称为“覆”,把你盖住了;你做了坏事或做了好事称为“记”,好的给你记个好的,坏的给你记个坏的。你老回忆它,一般欣赏好的,这个真好,老欣赏它,问题不是太大,但留恋好的就坏了,一留恋又着于“相”了,着于“事”了;坏的,心里真难过,老责备自己,把灵明压住出不来了。

    坏的事情,已经知道坏了,扔掉它,不再做坏事,这是对的。不要老回想,总觉得对不起人,总觉得难堪,那就坏了,这称为“覆”。有“记”有“覆”最厉害,最影响练功。但错了以后仍然随随便便满不在乎,那也不对。知道错,不再延续,佛家、道家、天主教都叫忏悔。忏悔是什么?并不是对圣灵“我这错了、那错了”,不是光认错,忏悔是让你一心清静,静下来,什么都没有,那才真叫忏悔。悔是不再犯,而且清静,一心清静不再犯才叫忏悔。有人不懂得这些,就说宗教不讲良心,错了他也不责备自己。因为责备自己是没有意义的,应该是下定决心不再犯,不再去错,那才是对的。

      我们对良心从理论上能懂得这些了,慢慢就用良心支配我们的行动,体察良心在生命的什么层次上?这样,练了智能功之后对人体生命活动的了解就开始一步一步深化了。说问问自己良心,问什么?就是意元体参照系,参照系连着自我意识,参照系里作为评判事物的标准,评判事物对与不对,做与不做,引起生命活动当中的感受,那是自我意识来感受的;而对于自我意识对道德的调节评价,那属于良心的问题。自我意识不都属于良心,良心属于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即属于道德的自我意识的这一部分内容。

    庞老师谈良心(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柏陌笙:不违心,既是道,不违法,既是德,良知是底线,良心是准则,所思所想,有所为之有所不为之。 人人不同事,何以定善恶?与其高阔海谈,不如彻底明白自己!
        石竹:@柏陌笙 讲得角度不一样 也因为是讲课时整理出来的,可能不够严谨,华丽谈不上,只要是为了指导练功。
        柏陌笙:@屿木 说一句真心话,这篇文章从头到尾我也是看不明白。虽然是在从多个角度说明问题,但是我并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的根本在哪? 文字虽然华丽,但是却没有被赋予灵魂。
        石竹:@柏陌笙 😊😊有道理 学半天,越来越糊涂,不如不学

      本文标题:庞老师谈良心(下)(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cp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