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物局在微博发起约会博物馆话题,邀请大家分享自己与博物馆的故事。话题下,很多人展示了博物馆打卡的照片,讲述发生在博物馆的趣事。但也有人说在迪士尼乐园玩了一天也不觉得累,但参观博物馆半小时后,他们太累了,找不到地方坐下。连续看了五六部电影还是很兴奋,但是看完展区的一个展馆就无法集中精神了。
其实这种现象有个专门的名字:博物馆疲劳。想想庞大的展览,数百件具有历史和人文信息的展品,有限的展览时间——统计显示,人们只盯着一件展品看20秒。这么多奇怪的信息在短时间内进入大脑,观众当然觉得累。
展览其实有几个小技巧值得借鉴。首先,创造一个场景。还原嵌入历史场景的展品,让文物自己说话。
在传统的展览中,精美的文物通常会直接展示,用玻璃罩覆盖,然后贴上标签。观众干巴巴地看着标签上的字,无法想象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也无法调动自己的情绪感受。
只有观众放在了当时的场景中,感受文物所承载的历史画面,沉闷的展览才会变得有趣。
第二,做个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展品和展厅的区别,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例如,展厅里陈列着一幅清代的百马长卷。卷轴上画了很多滚马,单看还挺生动的,但是看不出有什么好的地方。馆长找到同期出土的陶瓷马,放在画卷下面。第一,观众可以瞬间了解到不同形态描绘的马,在细节上有什么不同。
第三,设置互动。让观众与展品互动,参与感永远是消除疲劳的良药。
在古代体育项目部分,展区专门开辟了体验区,在这里可以玩一些古代游戏,如现代高尔夫、射箭、掷壶等,观众可以自己尝试。展区还有很多照片打卡区,比如展示奥运奖牌的奖牌墙、3D白色巨型雕塑带奥运火炬手等,都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打卡场所,甚至吸引了很多奥运冠军来打卡。
总结一些,创造场景,进行对比,设置互动,可以让一个展览活起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展览体验,而不需要增加太多额外的成本,也不需要现在流行的虚拟现实等高科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