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与禅,我们一生的修行

作者: 婧婧的糖糖 | 来源:发表于2017-03-02 17:56 被阅读376次

从小到大,让我感兴趣的事很多,但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小时候,英语学得不错便给自己确立了外交官的梦想。高中时为了能够更稳地上一本大学,选择了学编导,走得很顺利,从没受到什么挫折。毕业时,凭着一腔热血,以为可以用自己的赤诚去影响另一些人的灵魂,所以选择成为教师。

而现在,见的很多,会的更多,选择无数,却怎么也做不好一件事。

这周二参加了一场名为“手艺与禅心——寻找中国匠人之旅”的讲座,收获良多,与你分享。

主讲人是《手艺与禅心》的作者浅草。初见浅草老师,淡定质朴的气质,犹如一阵清风拂面,春风化雨,让人舒服。我想,带着香气的女人,精神世界也一定是富足,有香气的。

浅草老师

讲座从一张腾冲的古法造纸博物馆照片讲起。

古法造纸博物馆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这种造纸术其实就是村民就地取材而来的。利用当地独有的仙人掌的汁液加上特殊的植物作为原料,在最后的烤纸阶段竟然是在自家厨房完成的,不禁感叹,这才是真正会生活的人啊!想想看,所用之物都是自己花时间制作的,每一件物品都倾注了心血与感情,还会不珍惜吗?但就是这样的质朴和智慧,时代也毫不留情,手工艺摆脱不了正在消亡的命运。

古法造纸

接着浅草老师又分享了几个重要的观点。

一、民艺是什么?

2015年的9月,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开馆展出了“天工开物——江南乡村工艺的世界”。在这个展览上,民间艺术的概念被再次明确。真正的民艺其实不是高屋建瓴的生涩理论,而是那些真正符合生活功用的器物。

民艺不是怀旧和古玩,而是日用之道。一把椅、一只碗、一把伞,都必须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加上装饰才能成为艺术。对比当今浮躁的社会,我们仿佛已经丢失了这样的传统审美,快节奏的生活和信息大爆炸,让每个人都变得十分膨胀,渐渐不知道美为何物。仿佛已经走到了波兹曼《娱乐至死》中描述的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舞台的境界……

民艺博物馆

二、关于民艺复兴

民艺复兴的全称就是民间艺术复兴,有点文艺复兴的意思。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日益富裕,政府扶持加大,我们渐渐开始了找回遗失传统的路。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提出的。听了老师讲他的故事,我觉得这个人有点像中国的李时珍。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手工艺人,用文字记录他们的精神,用影像记录他们的生活,保护传承,这点不得不让中国人心生佩服!

柳宗悦

再说到中国的民艺复兴,老师的观点是不得不和正当时,我也十分认同。

目前中国做民艺的大致分为四个类别:

1、国大师,正牌非遗传承人,基本不需要动手制作只需要盖章;

2、一般的非遗传承人,他们的生活状态已经非常好了,还在坚持做手艺;

3、市场化的非遗传承人,生活状态可以称得上富裕,但却缺少精品作品;

4、年轻的手艺人,把手艺融合进生活,用现代的方式传播匠人情怀,这是最值得称赞的。

在中国,我们也有这样的年轻人,比如说彭丽媛的御用设计师马可,她就是一个只想制作真正衣裳的设计师。由她设计的衣服也真正代表了中国style,追求简谱与朴素,这其实就是中国人最本质的价值观。她说自己就是一个裁缝,但立即就可以清晰地辨别出200多款料子,就是这样的谦虚与务实,才成就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我想这就是我们当下最应该找回的缺失……

马可认真工作的样子

另外,老师还说了两个民艺的品牌,一个是平仄,另一个是上下。光听名字就觉得非常文艺。

下图这个就是平仄古典家具设计。创始人兼总设计师傅军民潜心古典家具设计多年,以传统美学介入现代的生活理念,包含满满的反思意识和新式的东方审美。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品牌大多都是单价不菲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奢华。但对于崛起的中产阶级而言,这个价格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想象当这样的一件物品出现在自己身边时,触摸着它,感受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物,而是具有温度的匠心情怀,想想还是挺美好的,对吧?

平仄

为了实现这个小目标,当然还得多多努力了!

三、匠与禅、人与物

最后一部分,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她自己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匠与禅的关系。

禅的内涵是安于当下的气质。它可以使我们自由无碍地存在于这个世界,而自由无碍则是帮助我们更加游刃有余地去生活得法宝。在我们面对一些困难时就可以更加洒脱面对,获得自在。这种思想其实和匠的精神是一致的。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提及的工匠精神其实并不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去拜师学艺成为匠人,而是要读懂匠人精神的内涵——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不厌其烦、不厌其小,真正做到这些其实就已经达到了禅的境界。

其实禅就在我们身边,它不是高高在上,不是说教也不是鸡汤。要让禅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让自己变得更美好。

其次是人与物的关系。

人和物之间不应该只是买买买的关系,它们之间应该是建立更深的情感联系的,对物的情感融入人心,直入心底,这样的温度和感受汇聚成至真至诚的思想,给人们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看到现在,也许你会觉得这篇文章中的东西有点过时了。但我想说的是,那些真正可以流传下来而成为文化的东西是始终不会过时的,它们构成了中国人的灵与肉和精与魂。

匠与禅,是我们一生的修行也是我们最应该找回的美好。

善于技,精于艺,目无全牛,天人合一。

THE END~

谢谢~~~

相关文章

  • 匠与禅,我们一生的修行

    从小到大,让我感兴趣的事很多,但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小时候,英语学得不错便给自己确立了外交官的梦想。高中时为了能...

  • 掬水录:和而不同

    尊重别人的不同, 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 一禅

  • 禅与修行

    体 丁师说:《禅不是修出来的》。 原因为何?因为禅即佛心,“众生皆有佛性”。 佛性为何?就是每个人的本来面目,万事...

  • 正念之道-安般入门

    安般入门 佛教的禅修方法有两大类,即止禅与观禅。止禅是培育定力的修行法;观禅是培育智慧的修行法。在这两种方法当中,...

  • 默照

    默照禅 禅宗术语,是一种禅定修行方法,以禅坐方式进行。始于宏智正觉禅师,是曹洞宗的代表性修行法门,与临济宗的看话禅...

  • 静坐 放松,看著你的心……

    默照禅,禅宗术语,是一种禅定修行方法,以禅坐方式进行。始于宏智正觉禅师,是曹洞宗的代表性修行法门,与临济宗的看话禅...

  • 永恒的沿路

    我们修行 总以为要“禅座”“入定”“安静”……之类。 殊不知这忘记我们本来的面目。 人,修行的...

  • 《晨语》

    “禅茶一味”,禅与茶,很多人认为禅是寺庙内师傅们的修行,和茶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禅、茶它是一种文化。茶与禅在其各...

  • 读书笔记20181211

    读书笔记 书名《禅者的初心》 页数:P21-P29 摘要:身与心的修行 禅修是我们真性的直接表现。严格来说,身为一...

  • 禅与乔布斯 | 人生没有什么秘密

    身与心的修行 禅修是我们真性的直接表现。严格来说,身为一个人,除这种修行外,没有别种修行;除这种生活方式外,没有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匠与禅,我们一生的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eq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