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魏无忌,战国魏公子也。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太史公为四君立传,独于“信陵君”前缀“魏公子”三字。一篇文字,称“公子”百余四十七次!低徊赞叹,溢于言表。吾观公子,实不虚马迁独赏也!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四公子其人,或为诸侯之子,或系贵族之后,皆富。是以,广纳贤才,建功立业,无不倾其财力。孟尝君厚遇士以“舍业”,千金散尽,致“邑入不足以奉客”;平原君使人与春申君,赵使“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春申君“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二者竞奢争富;魏公子不以富贵骄士,然士争往归之,公子振臂而天下皆从。何以故?公子之“富”,在内不在外。
外富者,徒以豪奢示人,盖不知钱财身外物,好富之人,非为士也,故天下有侠士、学士,而无富士!内富者,乃以仁义施于人,故天下从。
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
四公子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同求士,然求士之心迥异也!孟尝君好客自喜,“客无所择”,致鸡鸣狗盗之辈盈其室,实为一己私利;平原君择以出身,不与“博徒卖浆者游”,实“徒豪举耳”;春申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而魏公子纡尊降贵,绝于世俗,交侯赢,用朱亥,求贤若渴,宽厚相待,不论贫贱,乃爱才惜才也。
孟尝君之客,“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士以孟尝君之势高低而聚散,以利牟利;平原君门下多泛泛之辈,无以担当,若非毛遂自荐,合纵于楚,无以成事;春申君虽有朱英相佐,然君一意孤行,“朱英知言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魏公子之士,虽隐市井,然真士也。谋如侯生,勇以朱亥,付诸生死于公子;贤如毛、薛,谏以大义成公子。公子好士,以德贤仁义,故士以死相追,宾客皆背魏之赵,天下士复往归公子矣。
公子“富”于内,心尚贤良,急人之急,济人之困,义信天下,诸侯侧目。
魏王畏秦不救赵,公子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谋晋鄙而以泣,掌兵权而存弱孤。置生死之外而独存赵。
公子“富”于内,存仁义之心也。孟子曰:“仁者爱人”。侯生献计,若晋鄙不听,可杀之。公子闻后泣之,怜悯惜才。大敌陈于前,不以一人废大义,当机立断,大将风范也。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公子拥兵十万,归弱孤以尽孝悌。公子抗强秦救邯郸,独以仁也!
窃符救赵,或谓“公子所为不过小义”。差矣!敢问背弃君王之以赴死,何以故?赵魏毗邻,唇亡齿寒。公子所为,似私实公。救赵留魏,阻秦吞并之势,赵魏存之大势也。谋大势,存六国之社稷,岂独利赵魏也?以强秦之不尽之欲,六国之民尽其土民亦不能足,长平一战,赵卒坑者四十万,邯郸破,岂有完尸;邯郸破,尚有大梁乎?仅以“忠人之托”论道,岂非狭隘乎?
夫公子居显赫,礼仁贤,不以富贵而骄之,不以贫贱而忽之。窃符救赵,乃春秋大义。驾归救魏,乃国家大义。仁义并重,无愧于天地!两从诸国,败强秦。才具如是,天下一人耳。而诸公子或竞奢或谋私或碌碌而无为,岂为显公子乎?公子富于内,而诸公子于外也!
“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公子磊落坦诚,宽厚以礼,侠肝义胆,威震天下。公子无所“忌”,然致君王“忌”,终因酒色卒,悲哉!风骨犹存,万世俱仰,叹无忌之后,再无公子!
指导老师:爱佛僧 公众号:遗忘的北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