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读书0岁的产品经理
实战|用《小群效应》的理论指导垂直社区类产品基础建设

实战|用《小群效应》的理论指导垂直社区类产品基础建设

作者: 罗舜伟 | 来源:发表于2019-05-27 17:44 被阅读5次

前言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看完了徐志斌的《小群效应》,结合着自己负责自家产品的社区板块以后的心得,有了一些思考。

一、社区与社群的基本理论

1.1“三近一反”理论

所谓的三近一反理论,即是指同年龄、同爱好、同地域、性别相反。这就和在职场里面一个道理,很多人对一家公司的留恋程度取决于他在这里有没有朋友。这是所有社交类产品的最基本理论,比如说我们混微信群,群中的成员肯定是和我们具有相近属性特征的人,而一反则是人类本身的社交刚需,男性用户更加偏向和女性用户进行聊天社交,特别是在陌生人社交的领域,比如说陌陌、探探等。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社交类型的APP在第一次进入的时候要求允许授权读取通讯录,实际快速导入你的社交关系,数据研究表明,用户如果在社区有3个好友,就能在该产品保持6-9个月的活跃,如果有7个好友,就会成为社区的铁杆粉丝。而有些APP在新用户第一次进入的时候,会让用户选择一些标签来快速标识身份,从而达到快速匹配三近一反别的用户的目的。

捞月狗APP

1.2用户对群体的“六个诉求”

它们分别是:问答求助、炫耀、寻找共鸣、分享知识和资讯、管理和储备潜在关系、共同认可的长期目标和价值观。

其中问答求助、分享知识和资讯、管理和储备潜在关系属于理性诉求;比较典型的就是知乎,早期的知乎因为邀请的机制,内容质量很高,作为一个小众型的社区,经常会有圈内大佬在上面分享自己的见解,解答他人疑问,当然随着最近的商业化程度增大,如今知乎已经成为了故事集中的社区,真假难辨。而管理和储备潜在关系则更加好理解,大家会愿意在内容型社区上活跃,其目的还是因为自己可以建立一个专业的KOL人设,被人认可受人膜拜,而粉丝则成为你在线上能链接的关系,当你的粉丝足够多它甚至可以转化为商业价值或者或多或少的为你在现实世界带来利益。

炫耀、寻找共鸣属于感性诉求。比较典型的是以B站为代表的社区,B站的字幕文化影响了很多的产品。从前的时候,我对弹幕缺乏好感,总想着关弹幕保智商,但是到了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有时候甚至觉得弹幕还是挺好玩的。比如说最近在看综艺《这就是街舞2》,它的第一集就燃得堪比第一季的决赛,但是街舞这种这么小众的领域身边很少有朋友看的,我专门为此发一条朋友圈会显得矫情,而使用弹幕则在那一刻充分让我能与一同看剧的人进行感情共鸣。

至于共同认可的长期目标和价值观属于文化的吸引力。虎扑作为一直被标榜「直男」的体育论坛。高达95%的男性用户,广东群体居多,JRs(前家人,后贱人)尊称,街薪28,屌大28等等一系列金句。虎扑人心目中的女神只有佟丽娅。作为一个月活用户超5000万的超级论坛,它做过无数次的女明星排行榜,无一例外都是佟丽娅居首。其实所谓的“直男文化”更多的是一种男生的自嘲,就像百度贴吧的“屌丝文化”。大家因为某一种氛围而形成的亚文化而聚集在一起,再来将这种文化传播发扬光大。

回到自家产品的本身,有车以后的社区模块叫车友圈,顾名思义是为线下车友提供的一个真实社交的平台。那么产品本身强调的用户心智是:作为全国最大的真实线下车友会聚集地,只要买了车想加车友会进行社交,就来这个平台找。而对于共同认可的长期目标,我们是希望每一个车主在买车后都可以加入1-2个车友会,在这里面进行活跃,而对于车友会本身来说,可以通过我们平台快速的扩张并且得到主机厂的认可,扩大影响力。其中的价值观便是车友会本身就像游戏里的公会帮派,所有人都应该是互帮互助共同得利的状态。

有车以后小程序

1.3社交网络中的“六大驱动力”

它们是:荣誉驱动、利益驱动、关系驱动、事件驱动、地域驱动、兴趣驱动。

他们每一个都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个驱动力的成因,但是把它们集大成为一体的产品,我想全民K歌肯定是其中一个。我是全民K歌的深度使用者,通过连续不断的在其中活跃,可以发现:全民K歌里面,会引导用户邀请强关系、亲朋友好友一起加入K歌比赛。而用户还会围绕在网红/达人的周围,通过组建QQ群、微信群的方式给予支持。这里直接产生了一个叫“家族”的功能形态,家族成员为了让网红获得更好的推荐位,又会尽全力扩散、投入资源、打赏。这些机制又充分运用了强关系、小群之间的比较心态,以及和家族、兴趣人群之间的团队比拼,做了游戏化的设计。

全民K歌-家族功能

那么在自家产品,我们的主推的群空间设计和上面的家族功能其实也是不谋而合的一种玩法。以一个微信群为一个单位,给用户一个专属的内容沉淀空间,每一个微信群即为一个车友会,他们在上面活跃共同建设自己的车友会,从而与别人展开PK。

有车以后群空间榜单

二、怎么判断你的社区产品的”好与坏“

2.1绝大多数的社群都是被浪费的

pc时代,社区类的产品一般叫做论坛。而那个时期有一个霸主叫discuz,是用php+mysql的开源框架。在200多万个用discuz开发出来的论坛中,持续3天都有用户是用的只有15万~16万个,占比为&%~8%,其余的都已经挂掉了。而每日发帖量100以上的论坛只有3万个。那么每日发帖量在1000以上的化,只有4000多个,只占所有论坛产品的0.2%。这是来自于腾讯2011年左右的数据。

换句话来说,如果你的社区一天有1000以上的发帖量,你就已经战胜了99.8%的同类型产品。

那么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微信上每天会建立200万~300万个群,其中40%以上的群在7天内直接死掉,只有30%左右的群可以活过一个月。不管是在像QQ还是像在微信这种产品里面,活跃群里面,真正活跃的用户仅仅只有10%,绝大多数用户都是潜水党。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绝大多数的群都是由事件驱动而建立的,少部分为由关系驱动组建的。由事件驱动的社群生命周期很短,多为3~7天,而关系型的至少可以维持一个月。比如说,因为要举行一次唱K而组的群,那么唱完K以后自然就不会再活跃,但是如果是一个摄影组织或者是一个车友会组的群,那么他们因为三近一反会持续不断的在里面进行活跃。

2.2社区的工具性用法

所谓的社区的工具性用法指的是你这个社区解决了什么样的根本性问题,可以让用户主动加入。

比如说“知识星球”这个旨在帮助KOL实现社群化运营和粉丝管理的工具就曾经调整过四次工具属性。第一次为:“小圈子,更亲密”,用于解决微信群中优质信息的沉淀,第二次为:“移动协作的利器”,重点解决团队成员的移动协作需求,第三次:“开心工作,安心分享”,重点解决小团队的分享,而最后一次调整为:“连接一千位铁杆粉丝”,重点解决KOL的粉丝管理、付费渠道的需求。

回到有车以后车友圈这个产品本身,社区从最早的以pc时代的专区思路为纽带链接不同需求的用户,改为自建全国最大的规模化微信车友集群,再到后来以车友圈为内容精选活跃阵地,以车友会为最小的活跃单位而做的社区社交化工具。

有车以后社区板块的工具性变化

2.2好社群的出发点:工具性、病毒性、长连接

工具性是解决为什么用户要加入使用你的社区,而病毒性则是病毒式扩散,长连接指用户的长期留存和变现。

在社区里面,最基础的动作是阅读和发表,以及互动(点赞与社交),基本上占据功能的90%,而其他的才是一些需要定制化的功能。从大趋势来说,工具性其实分为两个阶段,一开始的时候社交网络的快速崛起让海量用户极度饥渴,率先开通账号、发布内容的就是赢家,比如早期的新浪微博。而现在其实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社交网络已经什么都不缺乏,因为一睁眼到闭眼的一天都被微信所占据,到了这时候就是一些更新的玩法了,比如说图片玩法,头条的faceu,不一样的内容玩法如小红书,甚至是轻游戏玩法,如有车以后。

结尾

我们其实可以把小群效应的理论作为道与术来设计社区产品,三近一反是道,六个诉求和六个驱动力是术。

所有的社交其实都可以用三近一反的理论来寻找真正的目标用户,而六个诉求可以让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到到底产品的本身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至于六个驱动力则是我们从产品设计的角度上去思考什么样的玩法和功能更加受用户的欢迎。

当我们的产品参考了上面的原则来设计,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数据来检验吧。

Reference


徐志斌,《小群效应》

相关文章

  • 实战|用《小群效应》的理论指导垂直社区类产品基础建设

    前言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看完了徐志斌的《小群效应》,结合着自己负责自家产品的社区板块以后的心得,有了一些思考。 一、...

  • 如何运营垂直类产品

    今天我们来聊聊垂直类产品运营。垂直类产品相较于其他大众类产品,有更加精准的用户群,但同时也意味着扎根在这个领域的都...

  • 如何做产品内容审计 | 荐文 2017 #33

    1 Are you making customers too happy? 许多社区类产品都难逃「蒸发效应」一劫:...

  • 小团队怎么做社区产品

    现在社区类产品已经非常多了,不要轻易尝试,如果尝试那就一定要精准垂直的找到一片暂时的蓝海。 那么怎么做社区呢? 首...

  • 竞品分析-视频工具、社区类产品

    最近工作涉及到某垂直类小众视频工具、社区类产品,于是找了几款综合或其他方向垂直类的产品来分析了下。没有参考什么所谓...

  • 产品漂流记——玩着儿做产品

    标签: 脑洞 作为一个比较关注垂直类产品社区网站的用户,有一天突(nao)发(dong)奇(da)想(kai)想...

  • 《小群效应》-游戏中的小群效应

    作为网游的资深玩家,从开始的传奇到全盛时期的魔兽世界,到现在的王者荣耀,手游吃鸡。无一例外,全经历过,虽然有些还停...

  • 小群效应

    专栏是基于兴趣或需求,将用户更细化地细分,他们的留存会更好 也可看作高度统一的团队,让其比拼

  • 小群效应

    两个原则,比较竞争,打赏 比较----荣誉驱动,获得更好的形象,更多的胜利 赠送---利益驱动 e.g. 微信读书...

  • 小群效应

    书越看越感觉自己的无知。 任何事情都有成系统的方法论学习参考,要对任何领域都要保持求知和谦虚的姿态。最近开始接手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实战|用《小群效应》的理论指导垂直社区类产品基础建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bd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