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长沙的第二天,我们来到第一师范。
原以为我们如皋师范够历史,够文化,到这里才知道什么是井底之蛙。这里曾是南宋理学家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湖南师范馆,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此学习、工作达八个春秋,在这里,毛泽东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志向,完成了从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从激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在这里,毛泽东遇见了杨开慧,他们成为革命的伴侣。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这里的红墙、花窗优雅舒适,虽然很多都是后来重建的,但当年的八班教室还有毛泽东坐过的课桌椅,有他住过的寝室。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寝室里提倡的“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问题。
庭院里还有一个个雕像,再现他当年与老师同学刻苦攻读,纵论天下,褒贬时事的场景。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因为白起在中南大学读过书,所以第二站,我们来到他呆过的地方。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老校区有点破旧,但不影响它的宁静幽雅。湖畔、图书馆、宿舍楼……我们走着他曾经走过的地方,讨论着他的孤独与失望,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生命的态度,在这个足够我们思考的午后以这样浸润的方式洗涤着我们彼此的心灵。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有人说过:在中国的高校密集区,有两个地方风水极好。一个是南京的栖霞山,一个,则是长沙的岳麓山。天气好的时候,能隐隐地看到紫气东来。所以,在学校门前的肯德基短暂休息后,我们向岳麓山驶去。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风景秀美的岳麓山院,掩映在樟树和竹林之中,远望俨然,近观温情。它始建于北宋,是我国保存最完善的古代书院,到现在已历经千年,也称“千年学府”。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千年学府千年情,岳麓书院门楹上的“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神韵悠悠,风流至今。慕名而来的人们,无不在此驻足留影。
书院内有文庙,供奉孔子及孔门四圣(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它与我们学校的大成殿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虔诚地走了进去。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挺拔在书院后面的岳麓山,植被茂密,景色宜人。每到秋天,层林尽染,掩映在漫山红叶中的“爱晚亭”,便成了最应景的名胜。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与蔡和森等人经常聚集如此,忧国忧民,谈古论今。“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伟人的题字,别致的亭台,火红的枫树,让人心生爱恋。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一座山也是一种文化。在山上,随处可以找到诗意的名字,和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一个简单的亭子,便雅称为“放鹤亭”。爱晚亭里,两行洒脱的行书对联:“山径晚红舒,三千桃李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再飞来”。
站在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寻觅历史的踪迹,回望着历史上那场陶冶人性的文化传递。即使,我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完整的了解朱熹,了解儒学,了解书院背后庞大的环境,但是那种处于市井繁华的斯文宁静,那种不火爆、不壮烈的神圣,我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从岳麓学院打车到橘子洲头,坐着景区的观光车和游轮,我们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望着主席飞扬的长发,我想1925年,风华正茂的他在吟诵《沁园春·长沙》时,恐怕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领导的工农红军会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自己在青年时期问天问地问自己的伟大志向会得以实现,自己的头像也会伫立在橘子洲头,被全世界人民景仰。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 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长沙,诗词的长沙,文化的长沙,革命的长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