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南
也许你从未想过改变,但我一直在想。
十几年来,我看上去跟大多数人一样,风平浪静,体面稳定。但其实只有我知道,我的内心就像一艘夜航船,常有惊涛骇浪时,常常卷起千堆雪。
是的,如果每个人都比喻成一艘船,放眼望去,在我的周遭,大部分稳定地前行,看着一样的日出日落。而我,偏偏想要看不一样的风景。
我终究还是想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而不是被安排的一生。我想要灵魂更自由,时间更富足,在享受生命馈赠的每一天的同时,让梦想之树也能得到精心浇灌,然后再开花结果。
所以,这个11月,我又一次“破窗而出”。我就像鼓足了风的帆,迎着风浪前行,充满了朝气和斗志。
其实,这个机会算不得100分,顶多只能算是七八十分。所以我在最初面对它时,有所犹豫。但我花了两天时间就想明白了得与失——为了得到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我宁愿失去一些东西。比起当前的六十分生活,七八十分也是前进了一大步——没准,站在这七八十分的支点上,我还能创造出九十分甚至一百分的瑰丽来呢!
想清楚这一仗该不该打,再想清楚该怎样打,接下来就只剩下“打”本身了。
并非所有的人都有这个勇气。人到中年,船行水中央,突然调头,上另一艘船,换另一条路——你甚至不知道,这艘船你会不会开。所以,事后当我在跟某领导汇报时,他忍不住再三感慨,你还有这个勇气,我实在佩服。佩不佩服我不知道,但是讶然想必是有的吧。因为在世俗的眼光里,像我这种有了两个孩子的中年妇女,最应该的就是按部就班地生活,哪里还会去折腾?不说勇气,也没有了这个资本。
可我偏偏不信。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年龄两个字,只有想要和不想要的区分。
我想,既然命运朝我开了一个口子,我就要努力钻进去。这一仗,不管是和谁打,我都得打好。成不成功,都要打好。
但事实是,真的好难。不是别的,是没有时间。
活到这个年纪,也算是看透一点,你的梦想只是你的梦想,它与别人无关。所以无怪于他人的冷漠。每天,一大堆的工作任务压下来,比以往的时候都要多。它们好像在考验我,又好像在嘲弄我。很多时候,我真是沮丧得想哭。他人已行军千里,而我还只能在这里干着急。
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我就得加班加点,不分昼夜。从早到晚,人来了又走了,我的眼睛始终不曾离开过屏幕。夜里,站在办公室的窗边,看夜色渐浓,晚霞涂抹天边,我依然在想,所有的磨折都是通向美好的路径——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坦途,往往是曲折才伴随着旖旎。
“努力就会成功”,这是年轻时候稚嫩的想法。到如今,我已坚定地相信:努力了并非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好运的降临从来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我清楚地知道这其中纠缠的人和事。
压力不仅来自于当下的工作和时间,也来自于自身的准备和信心,还有这纠缠不清的、明里暗里看不见的人事关系。
该“汇报”就得去“汇报”,一个都不能少。该打的招呼也得去打,不管你的声音是否微弱到让人听不见。
记得有人趣说拜年,拜年消息成堆,你发过去领导未必会看,你拜了年领导也未必知,但是你若没拜年他一定会记住你。道理雷同。向来不喜的事,也要去做。但想着,为了心中的目标,偶尔为之,依然值得。
离最终的日子越来越近,这中间又反复过一次——准备好的主题被临时撤换,说好的Deadline也被更改。那时候,心里十分沮丧。因为完成这个准备工作,我已耗尽全身力气。在忙碌到无以复加的工作间隙,见缝插针地去做这件事(因为用眼过度,事后长达一个星期眼睛都未恢复),有多难,只有我心知。我似乎已没有力气再去准备第二次。我几乎向所有关心我的人展示了绝望。
有人安慰说:别人也一样的。但很无力。我似乎不能想象还有人像我这般没有时间。这当然也是凑巧,以前也不至于这般,忙到无法喘息。几个大稿等着出,还要准备三个几十人的班乘坐高铁外出学习(这中间的繁杂琐碎无法细叙)……都挤在那几天。
但梦想的力量真是强大,它能催生出智慧。临近最后一天,我申请在家办公。工作依然很忙,但却省下了路途上的两个小时。而可以说,就是这两个小时,让我打了一场属于自己的胜仗。
坐在家里,依然被各种电话催促。稿子要修改,事务性的工作要沟通……忙到头炸。下午两点多,我个人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为了休息一下眼睛,我出去散步,顺便拐到常去的服装店,为自己购置了一套面试的衣服(事实证明,选购得体,效率很高)。
晚上,自己对着镜头讲了两遍,不是很好。干脆穿搭衣服,准备次日的行头。一切收拾妥当,再讲了一遍,很不错,信心油然而生。想了想前不久挤出二十分钟去听某博士的参赛课,想想就那样,甚至还不如我,心也就安了。
次日一早,我临行前又匆忙过了一遍(总共三遍,离最初计划的十遍差远了,但我已扬帆,准备启航)。
仿佛是在工作的间隙,抽空去参加了一场面试和试讲。结果比想象中还要好——可能我就喜欢挑战,喜欢新鲜,喜欢刺激吧,纵然一开始在一堆人中也紧张不已,但是一上台就似乎忘掉了所有。
从各个渠道反馈过来的消息都是好的。但我也自然是知道,并非你做得好就能成功。只是到此,属于我的这场仗已经打完。
这一天是11月18日。
而此前的11月11日,是我的农历生日。那一天,我无暇顾及所有祝福的消息,也挤不出时间和家人吃一块蛋糕。
这期间,我也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登录了一下自己的写作平台(我似乎还从未这么久地冷落过它们,但我心里清楚,短暂的离开是为了更长久的归来),收到编辑的约稿短信,她问,怎么这么久不写文。我抑制住内心的澎湃,快速打字回复:我正是为了今后有更多的时间写作而努力做一件大事,请你等我,很快回来。编辑也热烈地回复:好的,等你!
11月19日,我早起收拾好行李,然后带着一帮人马离开广州,奔赴外地。在幽静的干部学院,我获得了短暂的休憩,但是内心还无法完全平静下来。因为一切还悬在半空。
仿佛是忙碌的惯性还在发生着作用,又或者是想用忙碌来平复内心,在干部学院,我依然把所有的工作做到极致。甚至还给自己加码:每晚将当天的行程剪辑成视频(做过剪辑的就知道有多费心,白天得拍摄各种素材,晚上再慢慢剪辑)。除此之外,我便什么也没有做,带来的电脑也不曾打开。一方面是眼睛痛,要休养,另一方面是各种工作穿插,且心事尚重,还不想写字。于是,干脆起来跑跑步,散散步。慢慢地,一颗沸腾的心冷却了下来。我想,命运自有答案,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1月21日,是我的阳历生日,很多网络上的朋友给我发来祝福的短信和红包。我当时正在听课,因为消息太多,有些来不及回复。但他们的祝福我都已收进囊中。并且我也相信,今后的日子我们定将续写更多的精彩。
结果并未如愿,但又似乎很如我愿。
我终究不用每周乘坐高铁远离家和孩子。
我终究不用进入新的领域攀登新的高峰。
我终于可以真实又珍惜地拥抱我的梦想和我的生活。
……
经此一战,我又成长几个等级。
我变得更自信了,当别人赞赏地说:你在那样纷繁复杂地局面下依然能把各项工作干好,并且自己的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厉害了。我默认了。我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大大的赞。
当别人说我是一匹野马时,我没有否认。是一匹奔腾的马,更是一匹渴望改变、无拘无束的野马。
我因此还深知,其实我更像一种海洋生物,大多数时间匍匐在海底,但偶尔也会腾空跃起一回,看看人生,尝尝百味,终有一天能抵达自己想去的港湾,激起美丽的浪花。
当我站在诸多苛刻的评委、专家面前开口的那一瞬间,我就知道,今后没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场面。并且,我清楚地知晓,我的人生依然有无限种可能。
而这所有的可能都似涓涓细流,奔赴我想要的大海。
特别感谢:
1. 支持我的家人。这段时间,我“自身难保”,孩子们也就无法顾及。
2. 支持我的“三人行”小分队。昨日已更名为“快乐姐妹淘”,取意今后好好乐活。成员为我的大学同学梅和同事莉。她们新领域的前辈,这段时间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实实在在的帮助。经此一战,还收获了这样一个好组织,也是成果之一。上周五,一切尘埃落定之际,我们仨相聚私房菜馆,畅聊到凌晨一点。一瓶白葡喝尽,真正的酒逢知己千杯少。
3.暨南大学的张教授和何教授,还有潘职的杨教授(好友柳),他们是我研究生时期的同学。自去年以来就经常请教张教授,包括人生的,专业的。他都耐心倾听、回答,或者出主意。这段时间,“骚扰”何教授尤其多,因为他是新领域的前辈。柳也是教学前辈了,这次给了很多好点子和好建议,我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明显感觉教学能力大力提升,并且和若干年前的面试一样,依然在穿什么衣服上和她进行了商量。
4.远在北京的师姐。师姐工作比我要繁忙好多倍,并且还有两个孩子要陪伴和辅导,但她依然抽空给我提意见,找资料,为我喜,为我忧。
5.鲍鲍和网上的好友们。鲍鲍的6.6元大红包果真给我带来了大顺。
6.家长和学员们。为了心无旁骛地集中精力“办大事”,这个月所有的线上线下课程全线暂停。家长和学员们对此表示了很大的理解和支持,这无疑也成了我力量的一部分。
7.身边帮助我的同事和背后帮助我的贵人。能够让我顺利参赛、走过一程又一程的,都是贵人,心存谢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