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首页推荐
碎片化的故事构筑了废名笔下诗学的哲学审美

碎片化的故事构筑了废名笔下诗学的哲学审美

作者: 岑莫悲 | 来源:发表于2016-11-04 13:45 被阅读190次

一直钟情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在现当代文坛上,个性独立又鲜明的作家,比比皆是。若是问我,我眼底的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作家是谁,我定说是废名。

废名虽不及“鲁巴茅郭老曹”那般有名气,但是他的小说却以简练、留白、跳跃、诗化的特点而闻名,常用散文化的笔调,描写优美的环境,带给人超脱的感受。

《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的成名作,小说一经发表,便引起了轰动。此后,对其研究解读的人越来越多,中文系的学生一直还把它当做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

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见仁见智,我也用我的角度来解读这篇短篇小说,谈谈自己愉悦的感受。

一.小说的定位

废名以“我”作为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叙述了我在城外的竹林结识老程一家,并结识了小说的主人公“三姑娘”。用散文化、诗意的笔调,选三姑娘从童年到结婚的生活片段来描写,描述了三姑娘淳朴、善良、淑静的美丽姑娘。

学界对于《竹林的故事》的小说定位各有各说法,主要有两种说法“田园小说,散文小说”。我倾向于用散文化的写作技巧勾画出来的田园小说,原因是因为小说的语言是散文化的,小说的内容散发出的是田园风情的审美情趣和禅宗禅境之意。

二.禅意之境

废名生于湖北黄梅县,自隋唐来,佛教兴盛于黄梅县。故此,几千年的佛教文化的禅宗思想根植在他的思想血液里。

废名的禅宗思想除了从小的文化基因滋养外,还受周作人的影响。周作人本人就是佛教思想的倡导者吗,周作人他的作品中一直透露着佛教的冲淡,宁静的气质,废名是周作人的得意弟子,故而其思想衣钵于师傅。因此,废名的作品散发着浓浓的佛教哲学观。

恬淡、无为又透露着平淡悲苦的生活的无奈,把握人生世界营造超越悲哀、达观睿智的人生态度。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有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小说开篇的第一句话就勾勒了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河、竹林、茅屋、菜园”都是中国田园文化意象,古代先贤遁迹山林,规避世俗的凡庸沉杂,就常用这些家园文化意象饮酒作赋。

再来看老程家的生活,“种菜,捕鱼,河边嬉戏,热情款待客人……”都是陶渊明世外桃源的生活写照,三姑娘在潺潺流水的河边低声歌唱,茅屋烟雾袅袅,远处观摩仿若画中仙境。达到了古典意境之美,也呈现了空灵超脱人性的纯真之美。

三.如何理解小说中的片段式叙述

中国的小说叙述都喜欢浓墨、刻意、着重故事的情节描写,突出事情的因果关系,让人产生思考。而废名有别于此,淡化情节,只是通过人物的外在动作,心灵神会人物心灵思绪,表达东方敦厚、含蓄的情感。

《竹林的故事》选三姑娘的生活片段来描摹她的生命成长的状态变化。

三姑娘的父亲老程和三姑娘的母亲的故事,三姑娘的日常生活,生活的变故(老程去世),变故之后的生活,三姑娘家人之后的生活。这些生活的片段,叙述了她连缀的情感和记忆的画面。

小说中的片段式叙述主要指三姑娘的三段人生:第一段为童年时期,纯真可爱,第二阶段老程死后,三姑娘开始哀伤,纯美变成了哀伤的嬗变,第三个阶段嫁为人妻后,作者用简单笔墨淡化景物描写,有景却也凄美。

四.悲剧意蕴

废名在序言写到“我愿读者从他们当中理出我的哀愁”,这一理便理出了竹林的美丽与竹林的哀愁。

小说把三姑娘放置在一个美景、人情美的田园牧歌的意境之中去解读,大多数人只看到其中的美好而忽略了三姑娘的生命的悲苦与辛酸。

童年,三姑娘丧父,少年丧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致命性的打击,这就意味着从小失去父爱的呵护,心灵会有缺失感。对此,小说却只是轻描淡写“三姑娘的墨绿花草鞋的尖上蒙上一层白布”,后来小说又提到“连曾经有个爸爸这样的事实几乎也没有了”。

亲人的离世,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伤痛的,难道废名只是为了描述了人心的薄情寡义而为之吗?我不认为,作为一个作家的而言,他的作品总是要体现人情的温暖的。

对于亲人的离世淡漠处之,只是为了告诫我们应该还要庄严地活下去。生活的重担放在她身上,她必须过度地早熟,与母亲相依为命,承受生活的寂寞与人生的悲剧。

老程活着的时候,三姑娘有说有笑,赶热闹、哼小曲、看赛龙灯,老程死后,这些活动便于她相去甚远。

小说的末尾,写到“我看到三姑娘清明回家给老程上坟,内心看出她并没有忘记父亲。”性格情感的变化透露出内心的凄苦。

五.结语

《竹林的故事》表看是一幅山水宁静的田园画卷,进一步挖掘,藏在画卷背后的是深层的哀痛思考。这样庄重美好而又哀情紧密纠缠如剥落的洋葱皮,一层一层撕下纯净透白的画面,却让人泪流满面。

相关文章

  • 碎片化的故事构筑了废名笔下诗学的哲学审美

    一直钟情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在现当代文坛上,个性独立又鲜明的作家,比比皆是。若是问我,我眼底的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

  • 诗苑散步·漫谈(五)

    《蝴蝶》构筑了生命域场,诗学创作技法,以及诗人自己的审美要素。宏观上形与意统领,蝴蝶作为个体是独立的,又是受制于时...

  • 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故事

    今天听说了一个老干部的故事,这个老干部位置很高,能力很强。 一生做成了无数大事,很多到现在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国民经济...

  • 碎片化不规则审美

    规矩标准审美——楷书,韩红,机械,古希腊雕塑(其实也是灵动的) 碎片化不规则审美——行草书,崔健,风铃声,冰裂纹

  • 废名小说艺术随想

    废名小说艺术随想 作者:严家炎 只爱读故事的人,读不了废名的小说,因为废名的小说里少有扑朔迷离的故事。 读惯了一般...

  •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解1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最基本问题,是中西文化差异的焦点,同时也是中国哲学与诗学之间所构...

  • 蕊.论画|淡水初色,静自出尘 ——王蕊花鸟作品赏析

    我想,作画是需要天赋的吧。眼前之景,笔下之物,一笔下去,怎么经营位置,又怎么化“眼中之竹”为“胸中之竹”,没有审美...

  • 微信课——碎片化时代的最好学习方法

    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时间碎片化,知识碎片化,市场碎片化,读书碎片化,学习碎片化...... “碎片化”这个词,...

  • 碎片的世界,只有好音乐让我听得清楚

    读图时代,图片及视觉形象主宰着我们的日常和审美生活。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也是我们被置身其中的时代,我们生产着碎片...

  • 碎碎念给你听

    碎片化信息会淹死你的。救生圈在哪里?深度阅读和思考:哲学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碎片化的故事构筑了废名笔下诗学的哲学审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js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