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情随笔简友广场
《红与黑》读后感2023.09.08

《红与黑》读后感2023.09.08

作者: 江城子行 | 来源:发表于2023-09-07 20:38 被阅读0次

司汤达的《红与黑》今日读毕。简单的说一说读时与读完的感受吧。

在读的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很抱歉我最大的感受居然是鄙视,不过,并非鄙视小说本身,小说本身无论是从作者文笔还是从思想结构上来说都是不容置疑的,我只是实在无法对男主角产生好感,或者说,不愿认同男主角的所思所想是因为他折射出了某些我不屑承认的东西,那是一种赤裸裸的嘲讽。

在我看来,男主于连是一个既可怜又可嫌、既可笑又可悲的小丑,他生来就被原本该是最亲近的人嫌弃,从始至终,他的存在都是多余,但他不甘服从这种命运。

他渴望一切可以证明自己价值的东西,而他为了这些,仗着自己确实有的一些才华自视甚高、自以为是,尽管实际上他也自卑到了骨子里,可是,正因为如此,他才需要用自以为是来掩饰自己那没有勇气示人的自卑。

他不仅敏感多疑而且喜欢自作聪明的揣测身边的每个人,当他发现别人正如自己揣测的那样时,也就更证明且加重了猜疑的必要性。

他本是一个雄心壮志的热血青年,可最终,他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却走上了一条并不光明正大的路,以至于最后的他,不得善终。

于连,是谁呢?他心中的愤懑与怨恨,他心中的不公与隐忍,还有那些他心中的信仰与追求,是谁的投射呢?

被判死刑后,于连本来是可以通过一些途径为自己上诉的,他本来是可以被特赦的,但最后,他选择了放弃,不得不说,他最后的这个选择是让我敬佩,或者说,让我向往,这种选择的背后,毫无疑问是自己已被消耗完的证明,

在令人怒不可遏又万念俱灰的现实面前,坦然接受与面对而不是执迷不悟更显得是最好且最适合的选择和结局。

其实认真思索,于连并不如我之前看来那么的一无是处,或许,清醒的人正因为太过清醒了反而被鄙弃。他曾这样自言自语地说:“我不配谈论这些大问题。我怎能看得准呢?我这一生只能口是心非,人云亦云,因为我没有一千法郎的年金来买面包啊!”。

何其心酸?这又让我想起自己,我时常会有这种心虚的想法……甚至在想,在自己说些大问题时,那些生活优渥富有的人在怎样偷偷笑着自己呢?我有什么资格谈人生和理想?我有什么资格谈信仰和思想?我有什么资格谈教育和成长?我又有什么资格追求想象中的一切?

即将行刑之前,作者写道:“于连感到自己决心已下,性格坚强,就像一个看透了自己灵魂的人。”。

或许吧,他之所以有勇气放弃一切本有的重生机会,正是因为,他不仅看透了这个世界,也看透了自己的灵魂,或者,于连已不再认为只有活着能让灵魂不朽了吧,甚至,继续活着,只不过是更深的摧残与毁灭罢了。

相关文章

  •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读后感 文/诺言 经挚友兼老师的推荐,特意抽时间看完了由法国作家司汤达先生写的经典名著《红与黑》。认真看...

  • 《红与黑》读后感

    对于《红与黑》名字的来历,不同的人有各自独到的认识与见解,正如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般,有人说“红”象征拿破仑...

  • 《红与黑》读后感

    司汤达的《红与黑》 整本书讲的就是一个人物的故事,于连。一个低贱的木匠的儿子。因其早年与一位落魄的外科医生交往得了...

  • 《红与黑》读后感

    才读到这本世界文学名着《红与黑》,但还是十分庆幸在我人生中重要而迷茫的这段时间读到了它,于连的一生对我们这个阶段的...

  • 红与黑读后感

    一 小城 置万千生灵于一处,把坏的拣出,笼子里就不那么欢腾了。 维利叶,苇儿溪。小小的地方埋藏了于连远大的抱负以及...

  • 《红与黑》读后感

    转录一篇我自己认可的读后感 关于于连还有他的爱情 读罢郭冠尧译本的司汤达《红与黑》,过多关于红黑之间的象征和矛盾就...

  •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算是一个悲剧,主人公于连像是一个未长成大树的幼苗,他不甘平庸野心勃勃,有青年人的激情,又有敏感的心 ,自尊心...

  • 《红与黑》读后感

    #悦读悦美,书香校园# 我第一次看完《红与黑》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被小说的封面吸引,然后就把它从书店带回了家...

  • 《红与黑》读后感

    2017.No.12 我是一个出身卑微而敢于起来抗争的乡下人。 ——题记...

  • 红与黑读后感

    说来真是惭愧,大学了才读到这本世界文学名着《红与黑》,但还是十分庆幸在我人生中重要而迷茫的这段时间读到了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与黑》读后感2023.09.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dr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