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她13岁。跟爷爷奶奶住。爸爸有了儿子没告诉她。
爸爸逼着她把物理小组改为了英语小组,她生闷气。
爸爸给她买了一只狗,当作赔礼。
她给狗起名叫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跟着爷爷出去买菜,走丢了。她哭着去找。家里人觉得她不懂事。
后来,他们给她买了一条长得和爱因斯坦很像的狗,说:你的爱因斯坦回来了,就是它。
她知道不是。但是,最后不得不承认,它就是。
当有一天,她看到了真正的爱因斯坦,她说真担心爱因斯坦认出她扑上来,幸好没有。
她不喜欢喝牛奶,可是爸爸让她敬酒,她喝了。别人夹的狗肉,她礼貌的吃了。她长成了懂事的孩子,再也不让人操心。
这就是《狗十三》,一部关于成长,一部“如果你没有共鸣,那一定是你过于幸运”的电影。
导演曹保平说“没人注意到我们在什么时候突然长大,一切就好像自然的发生了,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很残酷的,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
你看,那一天,心里受了伤,以后的脸上却学会了带着笑。
我想说说我和狗的一个故事。
我不喜欢狗,一直也没找到原因,现在却好像找到了。
可能和我对狗的亏欠有关。
小时候家里养狗,看家看人用的。过些日子就会有很多狗崽,总是养不起那么多,也犯不着养那么多。送也送不出去,谁家还缺狗啊。妈妈把狗装袋子里,让我在上学的路上把它们丢了。尽管我十分不愿意,尽管我试着表达我真的不想那么做,但是我还是拎着走了。它们就一直在袋子里咕咕汪汪的叫。
它们越叫,我就越想快点把它们放了。那个时候没想着把它们扔到有人家的地方,那个时候的智商都不够思考那么复杂的事情。随便就把它们扔路边,跑了。
放学回家的路上,它们还在路边都没有跑开,整整一天啊。勺子在空空的饭盒里,饭盒在我书包里,哐铛哐铛。我跑得越快,勺子敲饭盒敲得越响,我越心慌。生怕它们跟上了我,我却没办法带它们回家。
第二天,路边有方便面碎碎,看来有人喂了它们点吃的。
后来,我也不关心它们有没有被人捡回家,还是就饿死了。但是,我再也不会主动去摸狗,敬而远之,我觉得它们可能怨我。
没有一点怨恨妈妈让我把狗丢了这件事,站在大人的角度,我能很容易把事情思考清楚。只是成长里的这些小事,孩子从来都没有忘记,而大人们再也想不起。
书里的故事在教我们要如何爱护小动物,现实却是想挖坑埋掉死掉的小猫小狗这样的想法都会被制止。
我们表面上、行为上都同意了,但是心里被划了一刀。那一刀是现实在教我们长大,孩子,你不要矫情,就一只猫一只狗而已,犯不着埋,扔了就好,还当它是宝贝吗。然后,孩子说,嗯,好。
这就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一样的残忍。
你曾经可以因为好恶而拒绝一杯牛奶,可此后你将不再有勇气去拒绝饭桌上递来的一杯人情酒。
这就是成长啊,没人想要伤害你,只是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