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读书哲思
孔子为什么是圣人2--论语贯通03

孔子为什么是圣人2--论语贯通03

作者: 璞文1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10:00 被阅读50次

    公元前551 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祈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孔子3 岁时,叔梁纥去世,孔子随母亲移居阙里,并受教于母。

    孔子从小对礼有 浓厚的兴趣,儿时嬉戏,常常设礼器,模仿礼仪。孔子15岁立志于学,20岁前后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但他并不满足这样的生活。他志在改变社会,为行义而出仕。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一方面向书本学习,孜孜不倦;另一方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虚心请教别人。这使他逐渐形成自己的 思想观念。

    孔子30岁时,经过努力,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宗旨。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到了齐国。为了接近齐景公,他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对此,景公极为 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不久,孔子回到鲁国,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 岁时,孔子任鲁国中都宰。由于为政有方,不仅国都安宁,而且四方诸侯竞相学习效仿。次年,孔子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掌管工程和国家刑狱。54 岁时,孔子代理鲁国相事,这是他一生仕途最辉煌的时候。为了减弱臣子对君王的威胁,提高国君的权威,他提出拆毁季孙、孟孙、叔孙三 家权臣的城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 对,未能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鲁定公的政权。孔子55 岁时,齐国为削 弱鲁国实力,给鲁定公送来良马美女。定公遂终日迷恋声色,不理朝政,冷淡孔子。孔子大失所望,于是弃官离鲁,带 领弟子周游列国,开始了十四年的漂泊生活。

    公元前484年,鲁国季康子才派人把孔子从卫国迎接回去。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孔子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著名的七十二人。他还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晚年偏喜《易》,曾达到 “韦编三绝”的程度。公元前479年,孔子寝疾七日,告别人世,享年73 岁。

    看孔子整个传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到处奔波、到处碰壁,“累累如丧家之犬”的剪影,这是真的孔子吗?我的回答不是,从传记中大家没能理解孔子。

    因为他晚年专心文化,“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为中国文化传了传承,所以后人尊称他圣人吗?我的回答也不是,他有没有传承文化,与他是不是圣人没有关系。

    要理解孔子,一是要理解什么是圣人,二是要理解什么是素王,我觉得要把这二个定位与评价搞懂,才懂得孔子的思想,懂得孔子对历史与文化的贡献。只有理解了这二个方面,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孔子这个人,理解《论语》这本书中记载的孔子的言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为什么是圣人2--论语贯通0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no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