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在读周志建老师的《把自己爱回来》,平时而浅显的文字和故事看似平淡无奇,深入思考却发现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性的觉知。
------------------------------------------
慢,才能看见风景。快速,不止让我们失去风景,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温度与情感。
十多年前舞台剧《暗恋桃花源》里,一句对白始终让人印象深刻。年轻的小护士始终无法理解,老兵手里为何一直拿着泛黄的照片,对着某个人念念不忘、忧伤不已。小护士对老兵说:“你知道吗?我跟我男友分开才几个月但现在我几乎不记得他的长相是什么样子了。”是呀,来得快、去得快的情感,是不留记忆的,容易失温当然也不会思念。
快速,让人与生活,都变成了冷冰冰的“效率”。所有的生活运作,都是直线进行,一条直线、直直抵达,中间没有迂回,没有曲折,没有幽柔婉约,只有目的,只有完成,只有效率。这样的生活,实在缺乏美感与温度。
---------------------------------------------
“高效”这个词在当今的这个快的像陀螺的社会绝对是一个褒义词。工作中我们需要高效,一切最好快快快,在这样快速的“旋转”中,我们不自觉的把这份“效率”带到了生活中。
面对孩子的学习,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快速的学会拼音、算数、英语,教了几遍发现还是记不住,便开始怀疑这个孩子到底有没有在用心学,因为父母的着急却忽略了孩子内在思维的成长规律。小小的他们就是要通过不断的重复才能把外在知识内化成自己的内在思维模式,这里改变的不是一个字是否记的住,而是内在一种思维模式的建立,这不是仅仅通过认识几个字,算几道题就能达到的。
面对孩子的挫折,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快速学会不要通过哭来解决问题,虽然讲了一百遍“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依旧无济于事。因为父母急于让孩子通过一件事而产生抗挫能力,却忽略了每一次遇挫后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支持和陪伴,而不是大道理、埋怨或指责。抗挫能力需要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对抗挫折的能量,这份能量需要慢慢累积,急不得。
生活里,我们希望孩子快速的建立好的生活习惯,快速的适应环境,快速的听从自己的指令,快速的……太多需要孩子快速完成的事情了,我们太想快了,甚至巴不得他们一夜长大。
可生活就是一秒一秒的过的,在快里如同周志建老师所言,我们把生活过程了一条直线,没有迂回没有优柔婉约,只有目的和完成。我们把自己和家人都变成了完成这条直线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哪里来的感情,哪里会有欣赏,更怎么会有生活的滋味。
这样的生活里有的也许只是赤裸裸的交易吧。
我如此爱你,你就该乖乖听话;
我给你买了这么昂贵的玩具,你就该好好学习;
我都教了你三遍了,你就该学会了。
当生活的一切都带有条件,不是交易又是什么?这不是在过生活,而是在做买卖,与我们至亲的人做买卖。
如果放下这些应该,又会怎样?
但也许首先要思考的不是放下应该会怎样,而是如何先把心中若干的“应该”放下,我们做事时一定要带目的吗?如果只是为了这个过程只是为了这个当下的需要,没有目的,你还会着急吗?
放下目的,体会生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