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在世人的眼中是远古而非常神秘的,无论时代如何飞速发展,他们依然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如语言,服饰,以及信仰。
一直以来,听过苗人的种种传说,虽只是道听途说,但在心里却留下很多对他们的好奇与疑惑。
与苗人接触后,感觉他们对外界有一种莫名的疏离,即使他对你表现得热情而友好。但是依然能从他的一举一动间感受到对你的一种极深的防备。
他们与外人交流时,说的也是客家话。但只要旁边有一个老乡,转头又是一口的苗语。假如你是独自一人,便觉得自己在他们中间像个傻瓜。
与他们相处时,我也曾对这种交流方式提出异议,但人家的回答是,没办法,跟自己的老乡说客家话,感觉好别扭,我也只能呵呵了。
第一次走进苗寨,是两年前,那里的原始风貌正被现代元素逐渐侵蚀。
刚到村口,便看到一栋栋楼房夹杂在古老的木屋之中,偶尔还能见到几栋新建别墅的身影。
木屋的周围基本都有高高的围墙,不同的是,全是用一片片薄小的石板跟当地的一种白泥混合堆砌而成。让人觉得当初的施工进度应该特别缓慢。
推开围墙一角的小木门,里面的情景立马让你有种穿越历史之感。
正面是主屋,左右各有一座厢房,全是木房盖瓦的。主屋分三间,中间是堂屋,用来供奉祖先的。两边是卧室和灶房。
厢房有两层,靠近主屋有一架固定的木楼梯可供上下,二楼有连着柱子的木方栏杆。左边上面住人,下面放些杂物。右边是圈养牲口的。
由于年代久远,墙面全部发黑,感觉有点阴森。
院子四周的泥土台阶上,稀稀疏疏地铺了一些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块,显得凹凸不平。
打量四周,涌入脑海的只有落后,古朴等词。
进入苗家,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词汇一一蛊!
无论是苗家人还是客家人,对这个东西都是十分的惧怕和忌讳的。千百年来,一个蛊字,给这个民族附上一层难解的面莎。在外面你还可以肆无忌惮的聊聊。但是来到这里,不管你如何好奇,也是万不敢提起的。
据说会放蛊的苗人跟普通人无异,就隐藏在人们身边,而且每月的初一十五必须放上一蛊,否则就会被蛊反噬。
当然,如果跟你无怨无仇,他是断然不会随便往人身上放的。或许也遵循着行有行归的真理。因此家里的一切活物就成了他们的放蛊对像。
经曾听一个苗家妹子说过,如果你进到苗家,发现人家里干干净净,没有老鼠蟑螂,梁上甚至看不见蛛网,那么你得小心了。
转头四望,看到墙角蜘蛛正忙着结网,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还听说多数放蛊人基本上都不是自愿学这个的,如果他看中谁,就会想方设法的让你去他家,然后趁你毫无防备的时候,拍拍你的肩膀,问你身后有人吗,如果你说没有,那么这个绝技就传给你了。如果你答有,那他就功亏一篑了。
到苗家做客这几天,时刻担心被人突然问这个问题,所幸只是自己想多了,(嘿嘿…)
苗家人特别的热情好客,一旦视你为朋友,那你就是他家的贵客,肯定会把他自家珍藏的好酒好肉奉上餐桌。
说到好肉,那必须要聊聊苗家传说中的美味了。据说苗家人把蚯蚓和蛤蟆弄来经过秘制放进土坛中泡制,平时都不舍得吃,只有贵客上门,才把这道美味承上。如果你不吃,那将是对主人的极大不尊重和漠视,主人会立马翻脸。后果似乎很严重。
是的,您没看错,我也没说错,就是蚯蚓和蛤蟆,这绝对震惊了所有看官有没有。
所以每到饭点,我都会战战兢兢的移到桌前,生怕主人会拿他们所谓的佳肴出来招待。幸好几天下来都没见到这两样东西,估计人家是觉得我不够尊贵吧。
苗家年轻人的着装与外面无异,但老人还是全身的正宗苗族服饰:斜襟盘扣的蓝布衣服,同色的阔腿裤。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老妇人头上高高耸起的苗帕,不知有多少层,像个大蛋糕似的顶在头上。
最具苗家特色的应该属这里的银饰品了,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每人都有一套属于她们的银饰。
每逢婚嫁年节,人人都是盛装出席。无论男女老幼,都换上他们特有的民族服装,银饰从头至脚的戴着,随着人们载歌载舞的节奏发出非常锐耳的铃声。动听极了!
苗家的传统节日很多,最为隆重的可能要数四月八了。
这天原本是牛神的生日,因为一家的生活离不开老牛的辛勤耕耘。所以牛成了他们心中最重要的神!从最初的简单祭祀,慢慢演变成这种狂欢的节日。
在每年四月初八这个盛大的节日里,十里八乡的村民聚在一起,斗牛、斗鸡、对歌、跳舞、吹芦笙……吸引无数客家人前去观望。
最让小年青们期待的,是这天未婚男女可以通过对情歌的方式寻找心中的另一半。如果对上了,男孩可以直接把姑娘领回家,双方父母都不会反对。假如彼此适合,且女方怀孕了。女方的父母这才把女儿接回来,然后再风风光光的嫁过去。
这跟外面的试婚有些相像,传统的民族似乎要比外面的世人还开放许多。
几天的苗家生活随着时光远去,不知在以后的岁月长河里,苗家还能保持几分她原有的风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