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我与地坛》

作者: 蜕变挣脱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06:51 被阅读66次

  第一次阅读史铁生先生写的《我与地坛》,还是在高中的时候。

  这篇文章,让我感觉到了安静,特别是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描述给了我极深的印象。

再读《我与地坛》

  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忘不了他文笔下的地坛老树与蚂蚁,想着有机会再一次拜读。

  谁知这时间一拖就是十五年之多,直到最近才有时间再一次翻阅。也算是了却了心中的一个小牵挂吧。

  再一次阅读后,我对《我与地坛》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感叹到当初的理解也太肤浅了些。

  作者看似是在写地坛,其实多数情况下写的是在地坛里发生的事儿,走过的人,更多的是自己的内心。至于那些蚂蚁、老树应该是作者在百无聊赖之际无奈的选择吧。

  地坛对作者来说,是一个安静的场所,一个可以不受他人打扰的地方。在这里他思考着生与死,感受着不幸,发泄着心里的牢骚。虽然他也很想死去,但是最终又无奈地选择了活。

再读《我与地坛》

  虽然在字里行间看出了作者的大彻大悟,可是我更能感觉到文字背后的无奈,那种无奈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因为这已成现实,自己要想活下去,除了接受,还能怎样?只是这样的接受很压抑,也很无奈,甚至带有苦寂。不过庆幸的是作者说服了自己,并且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写作。

  作者是不幸的,在最好的年华双腿残疾;作者又是幸运的,在接受现实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路,并且做出极好的成绩,成为了一名家喻户晓的作家。

  我们少了一位优秀的运动员,可是又获得了一个优秀的作家,这里面的是与非除了本人谁又能说的清楚?

  年轻时的阅读大多只是停留在的字面;现在重新阅读,才能了解作者的内心,产生一些共鸣。

  这样的文章,我会不时拿出来翻上一番。自己的心也会随作者一样,感受命运的悲凉,生活的无奈。用心去品尝生命的痛和生活的苦,然后把这一切自己一人默默地吞下去,无奈地接受现实,最终坦然面对,只因没得选择。

  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迟早的事儿,没有人可以逃脱。而活着才有可能有不同的选择,看到更多的不同。

再读《我与地坛》

相关文章

  • 再读《我与地坛》

    这几天,似乎接到哪位神灵的旨意,让我再读一遍《我与地坛》,让我跟史铁生的灵魂再一次相遇。细细读来,又比前几次读后有...

  • 再读《我与地坛》

    #我正在参加图书馆挑战21天阅读活动.第1天# 今日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初读这篇散文时是在高二,我因...

  • 再读《我与地坛》

    这篇文章是我上中学时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如今回过头来再次阅读,依旧恍如昨日,感觉颇深。文章里有一句话,像是烙在我...

  • 再读《我与地坛》

    今日在搜索引擎和电子书里泡了一天,用书中的话讲“荒芜但不衰败”,反而怡然自得。算起来,这是第三次接触《我与地坛》了...

  • 再读《我与地坛》

    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学校距离地坛很近,闲暇之余就是逛地坛公园,那时,已经读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文章中他说,他几乎...

  • 再读《我与地坛》

    第一次阅读史铁生先生写的《我与地坛》,还是在高中的时候。 这篇文章,让我感觉到了安静,特别是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描...

  • 2021.7.25|再读《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是我们语文课本里会学习的文章。内容早已模糊,唯有对作者史铁生还有一些记忆。小时候对他的印象是,不帅,而...

  • 再读《我与地坛》(读书小组作业)

    上班路过一个公园,公园里有很多晨练的人,让我想起曾经读过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于是,找来再读一遍。《我与地坛》文...

  • 再读《我与地坛》选段有感

    史铁生用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勾勒出了园中的景象,让残破、败落的园子透出了一丝丝的生机与活力,彷佛是自己坎坷的、灰暗的...

  • 9/70 再读《我与地坛》

    训练营有小伙伴提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也是曾经很喜欢的一篇文。今晚找出来匆匆再次浏览,依旧感动。 再读的时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我与地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nu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