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社会热点想法
听《有无之境》,感悟王阳明哲学精神

听《有无之境》,感悟王阳明哲学精神

作者: 蒲公英_0477 | 来源:发表于2023-07-08 05:20 被阅读0次

文/梁树丽

在帆书上听《有无之境》这本书之前,我特意百度了一下王阳明的资料,这是我的阅读习惯,也是我的特别"备课"。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也因此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从这本书的名字《有无之境》中,我们很容易把握住此书的核心,全书围绕"有"和"无"两个字展开,也就是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电影《八角笼中》有一段场景特别值得我们深思。王宝强饰演的格斗教练向腾辉被人举报,媒体和报纸说他用未成年人赚钱,虐爱孩子等等,铺天盖地的报道让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跟着陷入漩涡,陷入执着。

王阳明提出的"无善无恶心之体"并不是指没有任何分辨善恶的能力,而是我们要学会站在善恶之外,不要仅仅因为看到一些现象就立即对这件事下一个断语,贴一个标签,仓促做出判断。

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没有"心",这个心指的是心智,当然在王阳明看来主要是指情感之心,道德之心和意志之心,我们在面对任何事和人的时候,我们都要保持一种灵动的状态,不急着贴标签,我们要学会理性思考,而不是盲目跟风,很多事情其实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如果我们过早下结论,我们就会失去道德之心。

就如电影中的向腾辉,他如果不收留不训练这些孩子,那么这些孩子的将会何去何从,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郭德纲曾经说过一句话: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经历过别人的经历,自然我们就没有资格去评价。

我们为什么用善恶评价别人?这是因为我们意念的改变让我们产生了对善恶的评价,也就是王阳明提出的"有善有恶意之念"。我们在评价一件事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流露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一定有正确的认知。

所以我们如果想有正确的善恶观,那么我们必须达到"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强调的是一种体会,一种移情,就是我们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理解对方的感受。

我们必须明白无善无恶心是本体。我们要在一种纯然的天地一体状态中感受他人所感受的一切,不要急于去下结论,同时也要同情地体会到别人为什么这样做,如果大家都能够用这样的一种态度来对人对事,那么我们就能够做到四句话中的最后一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提出的"五心"对我影响最大,让我感触最为深刻。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如果我们的心里装满了抱怨,那么我们的快乐就会被关在心的外面,我们就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美好和幸福,我们就看到希望,找不到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电视剧《长风渡》第26集顾九思守城对战梁王,顾九思就用了"心无外物"的心理战术战胜了梁王,他的镇定自若给梁王造成了假象,让梁王觉得城中有千万的军士,于是他开始犹豫想开始撤兵。

王阳明战筹备十年的宁王只用了35天。他采用了反间计,他让人到处散播说自己已经集结了十几万大军的假消息,并且还假装派人给宁王的军师送信,让他快点怂恿宁王去攻打南京,而这封信很隐蔽的藏在了蜡丸里,最后很“不小心”的被宁王缴获了。

于是宁王就乱了心绪,他心里面装着的只有王阳明的十几万大军,于是,宁王的大军在南昌城里傻傻待了十几天,这十几天里什么都没做,就只是在这里等着王阳明来攻打南昌,可是城外始终没有一兵一卒,傻傻等了十几天后,宁王才意识到自己中计了,王阳明已经端了他的老巢。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如果你觉得诸事不顺,也许你该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内心,去检索心内的陋习,跨越自己的心坎。

所以我们做事要心无外物,我们心不安顿是因为我们内贼太多,所以修心养性非常重要。

听完这本书之后,我在网上买了王阳明的《传习录》,我想再次走进王阳明,感悟他的精力量!

相关文章

  • 有无之境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这本书的题目叫《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作者是陈来教授。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了不起...

  • 王阳明哲学(二)

    听《王阳明哲学》,感悟良知,还是很有意思的,值得细细感悟。 王阳明的“良知”,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闻见之知”,而...

  • 王阳明的敬畏与洒落

    双休日,听《王阳明哲学》《王阳明大传》,读《明朝一哥王阳明》,再阅《大学》与《中庸》,终可悟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亦...

  • 有无之境

    有我与无我 理解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有”“无”智慧与境界是研究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问题。冯友兰先生曾指出,玄学家所谓“...

  • 写得好不好,谁说了算?

    王国维说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借这句话我要说,写得好不好,有有我之境,也有无我之境。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 内省并不可耻

    看完了《有无之境》,严格来讲,这是一本关于王阳明心学理论的研究作品。比《传习录》本身所包涵的内容,更宽泛,也更复杂...

  •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2,天性人性?浪子回头还是鲲鹏飞升?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

  • 读《人间词话精读》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伤春悲...

  • 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十一

    卷一 人间词话本编 三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

  •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人间词话》上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有无之境》,感悟王阳明哲学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kd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