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芳草集谈天说地散文特辑
听评课2‖被刺痛,才能有挣扎的渴望

听评课2‖被刺痛,才能有挣扎的渴望

作者: 蒲公英_0477 | 来源:发表于2023-10-16 05:04 被阅读0次

文/梁树丽

听评课活动

上半年我有幸去做县优质课的评委,闲暇之余和领导聊听评课,其中一位领导很不客气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上课”,这句话刺痛了我,让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教这么多年书,突然发现自己不会教书了,这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一切都在变,都在常更常新,而我们总是处于赶脚,我们追不上课改的脚步。

终身学习永远只有进行时。

今天读到窦桂梅老师的一段话再次让我陷入沉思。

在不少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教师能流利地讲述文本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耐心详细地讲解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面带笑容地倾听学生的讨论,灵活熟练地操作多媒体,一切都好像完美无缺,但是这个现象的背后却蕴含着巨大的缺憾,那就是教师文化素养的缺少。

可能很多老师会不服气这段话,如果我没有经过一年多的对课标的深入学习,我想我也会认为这个评价有失公平,但是现在再读这段话,我便有了认同的感觉。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我们会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样的坚持会让我们陷入固定思维,然后穿着新鞋依然走着老路。

今天评课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声音是学生不行,似乎学生成了我们成功的绊脚石,学生固然不行,但是我们是否想过自己是否真的很行?

我听课的时候给班上安排了三个学生做小老师讲课,中间我让倍思老师去查看一下学生行不行,结果发现班上很安静,学生在前面讲,下面的孩子在跟着做笔记,原来不是他们不行,是我们相信他们不行。

学生讲课

总要试一试才知道我们的热爱是否认真。

如李青校长所说,如果老师只拥有知识,那就只能给学生知识,但如果老师有素养,那学生就会有素养,而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从知识型老师向素养型老师转变,下一步各教研组要开展课标研读。

英语单词change是“改变”的意思,我们只有改变才能把change变成chance (机会),而机会也能带来更多的changes,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存在。

变,不变?
变?不变!
变不?变!
It's up to you!

周一这天我听了两节课又参加评课两节课,可谓全天充实。我发现一个有趣的存在,这两节课上缺少学生的读书声,有的是老师的讲解还有对学生的提问,我第一次听这么安静的课,我想起一本书叫《静悄悄的革命》。

我听过余映潮老师,黄厚江老师,肖培东老师,徐文祥老师讲语文课,他们的课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用问题启发思维,从基于文本的问题到深度思考挖掘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层次也在问题的引领中获得提升,这就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我听完课后百度了《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我在想如果是我讲这节课,我会从最后一段开始,从一个“撇”字开始,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为什么如此深刻,我今天和侯老师交流的时候说这是逆向思维,逆向设计。

文本

至于生字词的读音,我会在学生朗读中纠错,语文是需要朗读的,读中思考,读中概括,读中感悟,读后表达等等,我喜欢有读书声的课堂。

讲显微镜,可是只有老师手中有一个是不够的,虽然学生能理解它的构造,但是不让我使用,我怎么能知道它如何使用呢?

当然老师可能担心孩子们会把显微镜弄得乱七八糟,但是今天是听课,有这么多老师监督,这是使用显微镜多好的机会,可以考虑借力打力。

理科和文科不同,理科是需要演示的,就像我们学地理历史一样,学生必须有读图的能力,而理化生必须有实验支撑,它们是科学智慧,要在用中学,做中学,创中学,而不单纯是讲中学,更不是为了考试而学。

会当凌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这就是大观念,大单元。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老师则是最好的兴趣。

我们英语提出文本研读,除了读,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或增加,目的就是合理化的利用教材。当然我在听课的时候,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课堂更有趣味性,我们实现学科育人?

秋丽老师提出课前播放显微镜之父列文虎克的故事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当然显微镜还分为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这些添加对学生热爱学习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列文虎克邮票

我们要走出育分的思想局限,唯有育人才能实现育分,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每个学科不仅具有自己的符号表达,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也都有自己内含的价值性和道德意义。

我在英语课堂上讲单词tea,讲茶文化的时候,我举了《红楼梦》中的一个片段,没想到有学生喜欢上了读《红楼梦》,我突然发现学科教育是可以影响学生的生活和行为的。

吃茶

同样,如果我们教过《藤野先生》之后,学生对鲁迅的作品有了兴趣,我们讲过显微镜之后,学生会对《超级显微镜》这本科普小说感兴趣,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进入了学生的生活与成长,他就会慢慢形成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又会驱使他更投入地去学习,这才是放长线,钓大鱼。

没有兴趣,学习只是一个短暂性动词,很多学生学着学着就放弃了;而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持续,才会成为学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我们这一学科的专家,我们也应该是饱学之士。

在学习的路上,我们都需要清零再出发,有时候被刺痛才能有挣扎的渴望,否则守着自己的固守,你会发现不仅仅是优质课评不上,连答辩都是高危。

愿我们都有重塑的勇气!

感恩!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怎样理解和体现观课议课的研究性

    观课议课和听评课的区别:从对课进行“评定”转变为借助这一节课讨论教学改进的新的可能性,以及将评课中存在的评和被评的...

  • 深度评课艺术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 看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后,我感觉平时我们听评课也太肤浅。 平时几种常见评课模式:1....

  • 历练

    今天下午替组长去吴村中心校参加冬季第二轮听评课打分。在听课后的评课过程中,有幸被付局长点到评课发言。 发言的时候,...

  • 463.听评课(2)

    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不断完善的课堂。 特别感谢这十一位老师的真实呈现,亮点多多,但也折射出来了我们网课所共有的问题...

  • 听评课

    实验楼四楼录播室里,何老师正在此上一节常规课型,这节课是为下周赴汉参加省优质课的预讲课,教研组同仁齐刷刷地坐在录播...

  • 听评课

    焦点幸福教师 坚持分享第1337天2020.11.5周四 今天上午讲了分一分,老师们在后面听课,我改变以往太在乎别...

  • 听评课

    听评课目的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等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

  • 听评课

    本学期学校的公开课,本周在高语组拉开帷幕。高语组的几位老师精心准备,为大家呈现了一节节精彩各异的课堂。下面...

  • 听评课

    1、基本功:板书、仪态、普通话 2、设计环节:导、学、练、展、评 3、学生活动:听、说、读、写、思 4、亮点: 5...

  • 听评课

    县局准备成立不同学段的名师工作室,从上学期的申报,到本学期的正式成立,中途又开会,听课等程序,终于,决定挂牌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评课2‖被刺痛,才能有挣扎的渴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pt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