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食故事城 事
生病也能快乐|病房里的上海人

生病也能快乐|病房里的上海人

作者: 静芳上海 | 来源:发表于2017-06-08 10:10 被阅读824次

近年来上腹部一直不舒服,胃窦部反复溃疡,迁延不愈,胃镜由三年做二次的频率缩短到每年做一次,半年前的胃镜结论显示我的胃已经发展为萎缩性胃炎了。

五月下旬,医生给我开了一个叫"糖类抗原"(ca)血像化验单,这是针对消化系统肿瘤情况的检查。

化验结果是其中ca724项目指标超标,"你的肠子里长息肉了,需要做肠镜检查",医生开出了做肠镜的检查单。

我没有肠道方面的问题,大便正常,从来没做过肠镜。后来回忆起来,大便不成形是经常发生的,这应该就是预兆了。

肠镜显示,我肚子里盘旋着的肠子的结肠部位,分别有二个1×1公分,1.5×1.5公分的息肉。

肠道息肉是引起肠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息肉直径越大的息肉,癌变机率越高。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生成早5~10年,也有资料表明,息肉生成10年之内变癌的可能性非常大,存在息肉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也可能会恶变。

我没有用无痛肠镜,因而清晰的在屏幕上看到了自己的肠子里的二大一小的息肉,小的被医生直接电切了,大的需要住院手术。

第二天,我走进了病房。

在我这样的年龄,出现在消化科病房,是十分平常的,隔壁4号床的人问我,”是来开息肉的吧?”说的是上海话,见我点头,头转向对面8号床,”现在开息肉的人哪能嘎许多”。对面8床问”也是上海人”?我也点头。

病房里90%是上海人。

于是,我认识了她们,差不多都是50后的年龄,在住院的那几天,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互相以各自的床号称呼。”8床,你的衣服干了”

”5床,你老公来了”

”4床,你女儿长得很漂亮”。

开始是打探别人的病情,”侬的息肉有几公分啦?”比我的要大点”,”侬啥辰光发觉的啦”?

继而是打探与息肉无关的问题”侬几岁啦?”看上去蛮后生的”,侬小人多大啦,结婚了吗?有第三代了吗?”"有孙子了侬帮伊拉带伐?……

不到一个小时,各人的家庭状况都已经了然于心,上海阿姨们自来熟的外交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统一体制环境下成长起来的50后阿姨们的生长背景,婚姻家庭子女状态都惊人的相似,所以,中国人是没有隐私的。

躺在15层楼的病床上看上海的夜景。

病房生活因此热络起来,沪语流淌在病房里,平静被打破了,对自己病情的担忧亦淡了下去。


手术那天,全麻,我毫无知觉被推上了内窥镜手术台。

生病也能快乐|病房里的上海人

医生除了在我的结肠部位发现了意料中的两个息肉外,又在结肠的折叠隐蔽处发现了第三个息肉,0.8×0.8公分,不算小,内窥镜下,一并的被电切。

术前,我要求医生胃镜和肠镜一起做,医生同意了。因为我觉得半年前在同一家医院做的胃镜得出的轻度萎缩性胃炎,不至于让我的感觉如此糟糕,换句话说,萎缩性胃炎不会有这么难受,我预感我的胃一定会有其他的问题。

”一样吃一趟苦头,就一道做脱好嘞”,四床阿姨说,

不出我的所料,内窥胃镜在我的胃底部发现了一个隆起物,小山丘似的趴在我的胃囊下部,好像这里理所当然是它的地盘。医生有些疑惑,”是平滑机瘤?””结节腺瘤?”抑或是恶性肿瘤转移点?”。

医生与我先生紧急磋商,确定我没有恶性肿瘤病史,排除恶性肿瘤转移点的可能,建议一个月后复查。

我先生提出了他的意见”不用等待,立即将隆起物切除”。

在我先生的力争下,医院内窥镜团队领军人物万博士亲自上台操刀。

胃囊有四层物体包裹形成,我的胃底隆起物已经穿透了三层,只剩最外面的那层粘膜勉强兜住了那个隆起物,那个隆起物下坠已经触碰到了肝脏,从外面看起来好像危卵般长在胃的外面,过不了多久,就会穿透最后一层坠入腹腔……。

我想起了三年前在美国洛杉矶旅行时吃了些车厘子半夜发作的胃绞痛,该是这个隆起物溃疡时给我的警告。

手术难度很大,稍不小心就会切穿最后的粘膜,造成穿孔。

万教授透过内窥镜熟捻的将危卵托起缝补归位……。

而我,正坠入在麻醉剂的黑夜里,毫不知觉。

清醒后,我的上嘴唇隆起老高,肿痛难忍,直到出院时还没完全消退。

是口腔镜在嘴里滞留期间所发生的那场探讨留给我身体的记忆。

我在那无边的黑色中游荡,浑身发冷,颤栗,”这是哪里,怎么这么冷……”

突然,我看到了远处的光影,连滚带爬翻着跟头朝光影处奔跑。

像蚕茧褪壳,周围一下子大亮,耳畔有了我先生的声音,我两手在空中乱抓,先生迎上来的手被我抓在手上了,厚实,温暖……。

”是脂肪瘤,再不处理就要穿孔了”,我清醒后,万教授告诉我。”已经缝好,没有问题了”

”你的身体有好几道刀痕,吃过不少苦,我要保护你”。万教授说。

万教授的话语比先生的手掌还要温暖,令我彻底甦醒过来。


术后医生查房时,万教授的助理医生告诉我,"你肠道内三个息肉中的那个1.5×1.5公分的息肉看形状颜色大小及生长部位,这次如不切除,预计再过一年多时间就会变性,所以你以后要定期随访"

我躺在病床上,脸朝着天花板,六个小时不能动弹,看着太阳光如何从天花板上走过去,心中无喜也无悲,空荡荡的,有一种劫难后的平静淡然。

每天清晨,有一个小护士会来给我打营养液,那个护士个子小小的,开始对着你讲普通话,听到你回答上海话,她也马上换成讲上海话,彼此的心里就有了默契的认同感。

护士都是上海人,而医生大部分是外地人,这个现象是很可以想一想的。

她端着盘子脚步利索的走进病房,侧头脆脆的叫我一声,"5床,打针了",有时我故意装睡不动,引她再脆脆的叫一声"5床,打针了"。

她柔和的将我的手握住,拍打我的手背找静脉,消毒,进针,挂上药水,看着她精致小巧的五官,心里满开心的。


手术后6小时不能翻身,24小时不能进水,48小时不能进食,营养液通过手背上的血管输入我的全身。除了嘴唇红肿带来的疼痛,饥饿感是对我最大的威胁。

每天,在营养液输完的下午,(输营养液时感觉不到饿),饥饿会弥漫我的全身。

8床和4床和我是同一个时间手术,在最饿的时候,我们三人躺在各自的床上,说着上海各种好吃的点心。

"王家沙的猪油八宝饭,那个糯啊,每粒糯米都饱含着沙甜。"

"梅龙镇的梅干菜包子,是放猪肉烧出来的,梅干菜里都是肉的香味,那个入味啊!"

"国际饭店的蝴蝶酥,要买散装的最格算,20元一大包,很实惠的,蝴蝶酥里黄油放足了,烤出来金黄带焦,还有糖粒粒粘在上面,一口下去,满嘴焦香,真是好吃到停不下来。"

"淮海路浪相的全国土特产店的姜片,酱菜,做得不咸不淡不甜正正好,还香脆,是阿拉上海人早浪相过泡饭的最佳搭档哦!醉夫也老喜欢吃的,米道老鲜的,就是有点咸,现在提倡吃得淡些,就不敢吃嘞。"

绿杨村的菜包子碧绿生清,豆腐干香菇黑木耳放得不要太多哦!比起其他店做的菜包子,不晓得要好吃多少嘞,所以要每天排队,每人限购20只,上次我去排队买,排在我前面的那个人只买肉包子,把伊个份额让给我,我一个人买了40只,我开心煞了"

杏花楼的豆沙包也要排队的,伊拉的豆沙是用月饼里的豆沙配方做的,大家都晓得的,杏花楼的月饼全国有名,用来包馒头,当然好吃的"

还有王家沙的蟹黄汤团,大富贵的酱汁肉……。

病房里躺在床上的和没躺在床上的,还有陪病人的,或者来探望病人的,都参与了这样的聊天。

"国际饭店的蝴蝶酥不要太好吃哦,比哈尔滨(上海另一家西点老字号)的蝴蝶酥好吃多了,哈尔滨食品店的蝴蝶酥浜浜硬的,一点不好吃"

"杏花楼的豆沙有外卖的,我下趟去买,好像是12元一袋吧!"

又说起了王家沙的蟹粉小笼和菜肉馄饨,遐想中的鲜香在空气中弥漫了,几十个小时粒米没进的肠胃发出了叽里咕噜的鸣叫,大家彼此都听到了,引发了一阵哄笑。

7床是个外地女孩,听得懂上海话,因胆囊炎住院,她听着我们的聊天内容,感慨的说了句”上海的阿姨们真幸福啊”。

她想到了自己在农村的与我们差不多年龄的母亲……。

这样的谈话慰藉了我们48小时空瘪的肠胃,充当了我们的精神食粮。

生病也能快乐|病房里的上海人

即便在48小时之后,我们能吃的也只是无脂半流质,那些从小吃到大的上海食物,对于我们这些消化系统有问题的且年记大的人来说,只能是渐次淡薄了。

生病也能快乐|病房里的上海人

这天傍晚,吃过了晚饭,(一碗米汤),我走到了阳台上,我们的病房在15层,可以看到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和外滩,这个城市更远的地方,已经被鳞次栉比的高楼遮挡住了。太阳下去了,天空铺满了晚霞,楼下马路上已经有了黄黄的灯光,在树丛中隐现,六月初的风还是凉爽的。

从医院15楼的阳台望出去的景色。

生病也能快乐|病房里的上海人

明天就可以出院了。

我瘦了三公斤。

出院后休息几天,我要去国际饭店买散装蝴蝶酥。

                                 写于2017.6.6,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15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病也能快乐|病房里的上海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ln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