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故事149
楚庄王认为,陈国虽已归附楚国,但郑国仍投靠晋国,不肯服楚,便和诸位大夫商议对策。
令尹孙叔敖说:“我们讨伐郑国,晋国必定相救,非出动大军不可。”
庄王说:“我的意见也是如此。”于是悉数召集三军和两广的部队,浩浩荡荡,杀向荥阳,连尹襄老充当前部。
临出征前,健将唐狡请示说:“郑是小国,不必烦劳大军,我愿率领部下一百人,提前一天出发,为三军开路。”襄老赞许他的志气,同意了。
唐狡在前面奋力战斗,所向披靡,郑国士兵没有人能抵挡住他。他每天晚上打扫干净宿营地,等待大军。
庄王率领将士直抵郑国都城之外,一路上未曾遇到一兵一卒的阻挠,对行军神速感到很惊讶,称赞襄老说:“没想到你竟然老当益壮,能如此勇往直前!”
襄老答道:“这不是我的功劳,这是副将唐狡出的力。”庄王立刻叫来唐狡,想要重重赏赐他。
唐狡说:“大王已经厚待我了,我如今只是报效您,怎敢再讨赏赐呢?”
庄王感到奇怪,便问:“我都不认识你,哪里厚待你了?”
唐狡答道:“绝缨会上,偷偷牵了美人衣角的人就是我。承蒙大王不杀之恩,所以舍命相报。”
庄王感慨地说:“哎呀!假如我那天点起蜡烛,查明责任人并将其治罪,又怎能让这人为我效死力呢?”便命军正把唐狡记为首功,等讨伐完郑国之后,再委以重用。
唐狡对人说:“我在大王面前犯了死罪,大王却为我遮掩隐瞒,不加诛杀,所以我一定要报答他。现在既已挑明真相,我日后不敢以罪人的身份领受赏赐。”当天夜里就逃走了,不知去了哪里。
庄王听说后,赞叹说:“这是一个刚烈之士呀!”
楚国大军突破郑国郊外的关卡,直抵城下。庄王传令,在四面构筑工事,围攻都城,一连十七天,昼夜不息。
郑襄公自恃晋国会来营救,不肯立刻求和,将士死伤惨重。东北角的城墙崩塌了数十丈,楚兵即将在此登城。此时,城内男女老少哭声震天,庄王生出恻隐之心,下令让军队后退十里。
公子婴齐进言说:“城墙塌陷,正有利于进攻,为什么要退兵?”
庄王说:“郑国人知道我的威力,还不知我的仁德。暂时退兵,是为了显示我的仁德。看他们是顺从还是违抗,我们再来决定是进是退。”
郑襄公得知楚国退兵,疑心晋国救兵已到,便让百姓修筑城墙,男女都到城楼上去巡逻值勤。庄王看出郑国并没有投降的意思,又出兵围城。郑国人坚守了三个月,终于力不能支。
楚国大将乐伯率领士兵,从皇门开始登城,奋力劈开了城门。庄王下令不许掳掠,三军纪律严明,果然不动郑国百姓分毫财物。楚军一直打到通衢大道。郑襄公脱去上衣,袒露肩背,牵着羊来迎接楚军,说:“我未能得到上天护佑,未能好好侍奉君王,使您心怀怒气,来到敝城,这是我的罪过。要是把我俘虏到江南,充实楚国海滨无人之地,我将唯命是从;如果灭亡郑国,将其赐给诸侯国,让郑国人做他们的臣妾,我也依然唯命是从。如果君王顾念过去两国的友好,向周厉王、周宣王、郑桓公、郑武公求福,施予恩惠,不灭掉这个国家,让它如同楚国的一个县,那可真是君王的恩德,也是我的愿望,但我不敢奢求。我大胆向您坦陈心事,唯请君王考虑。”
庄王左右的人都说:“不能答应郑君的要求,既然已得到郑国,就不该再赦免它。赦免后它又会反叛,还不如将其灭掉。”
庄王说:“郑国的君主能屈居他人之下,就必定能凭诚信统治民众。这样的国家,我们怎么可以得到?”便命令全军后退三十里。郑襄公谢罪请盟,留下弟弟公子去疾作为人质。
庄王退兵向北而行,到了郔地(今河南项城境内),收到消息称:“晋国拜荀林父为大将,先縠为副将,出动战车六百辆,前来营救郑国,人马已渡过黄河。”
庄王问各位将军:“晋国大军快要到了,我们是回去呢?还是跟他们打一仗呢?”
令尹孙叔敖答道:“如果郑国没有请和,那应当与晋国作战;现在郑国已经归顺我们了,再向晋国寻仇,有什么用呢?不如全军撤退,可保万无一失。”
庄王的宠臣伍参上奏说:“令尹说得不对。郑国认为我们实力不够,所以投靠晋国。如果晋军来了,我们就躲避,那可真不如晋国了。晋国得知郑国顺从了楚国,必定率领军队到郑国城下。晋国是为救郑国而来,我们也借救郑国的名义而去,不是可以吗?”
孙叔敖说:“去年我们讨伐陈国,今年又到郑国,楚兵已经劳累不堪了。如果作战无法取胜,即使吃了伍参的肉,又有什么用呢?”
伍参说:“如果战胜晋国,那就说明令尹毫无智谋;如果失利,我的肉就会被晋军吃了,哪还轮得到楚国人吃?”
庄王于是吩咐各位将领用笔在手掌上写字,主战者写“战”字,主退者写“退”字。大家写完,庄王叫他们摊开手掌查看,只有中军元帅虞邱、连尹襄老、裨将蔡鸠居、彭名四个人,掌中写了“退”字,其余如公子婴齐、公子侧、公子穀臣、屈荡、潘党、乐伯、养由基、熊负羁、许偃等二十多人,都写了“战”字。
庄王说:“虞邱等老臣的意见与令尹一致,退兵的策略更好。”于是传令,将车辕和军旗转向南方,明日喂饱战马后渡河回国。
伍参听说后,连夜求见庄王说:“大王是害怕晋国吗?您是要把郑国送给他们?”
庄王说:“我并未丢下郑国。”
伍参说:“楚军包围郑国都城九十天,仅仅让郑国投降求和。现在晋国一来,楚国就走,晋国将会以援救郑国有功的名义,重新收复郑国。从此以后,楚国又失去郑国了。”
庄王说:“令尹认为我们与晋国开战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才要退兵。”
伍参说:“晋国的执政者新任不久,无法推行军令。副将先縠倔强固执,缺乏仁心,不肯听令。三军之帅想自主行事也无法办到,士卒即使想听令也不知谁是主帅,不知该听谁的。此一仗,晋军必败。况且,您作为国君,避让晋国的大臣,岂不是贻笑天下吗?”
庄王惊愕地说:“我虽不擅长战斗,怎么能居于晋国的大臣之下呢?我要与晋国决一死战!”于是派人立刻通知令尹孙叔敖调转战车,朝北进发,驻扎在管城,等待晋军到来。
本故事基于《东周列国志》进行编写,原创作品,持续推出。《东周列国志》参考《左传》《国语》《史记》等典籍,是较严肃的历史通俗演义。欢迎历史爱好者踊跃留言,进行评析。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侵权必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