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阳太暖
如果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比作一天的24小时,你觉得现在自己正活在几点钟?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一书里,介绍了一种算法:假设人的平均寿命是80岁,你的一生是一天的24小时。那么,用你现在的年龄除以80,再乘以24,得出的就是你年龄在一天中所处的时间。
假设现在的你是20岁,20÷80=0.25,0.25×24=6。也就是说,20岁的你相当于只活到了早上的6点钟,太阳正要升起的时间。一切都蓄势待发,生活正要向你展示它最真实的面貌。
![](https://img.haomeiwen.com/i744402/b6fb800df6f0f08a.jpg)
然而,现如今的20岁,某些“胸怀大志”的大姑娘小伙子们,却已早早摸清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秉持着“成功即梦想”的狗血信念,她们攀着规划好的人生金字塔一步步往上爬,似乎这样就能轻松成为白富美迎娶高富帅,直通人生巅峰。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他们早已绘制好了通向终点的单行线,从此,生活与之捆绑。
似乎这就是最好的未来。
从一生下来,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选择”与“被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偶尔逃课,选择嫁给某个人,选择减肥保持身材,选择用攒了许久的零花钱买下中意的那套裙子……虽然选择越来越多,但可供参考的选项也在逐渐被统一,到最后,人们划分出了一整套普世价值观所认同的“正确答案”体系,它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最接近成功。
难道这就是最好的未来?
编剧王朔在谈及对女儿的教育时,说道:“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一语道破地对这个大词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一位20岁的朋友,每天向周围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兼职工作,最常说的话就是“我认识一个师姐,她大学四年都在做这个,大学毕业后已经年薪百万。” “最近我又去见了团队中的一位经理,他每年都有三个月的带薪长假,还可以四处旅行” ……或许是我见识短浅,但我真的越发觉得他像个被洗脑的失足青年。每每听见他的这番说辞,我会莫名反感。暂且不论这份工作是否正当,至少这种以利益为导向的介绍,已让我望而却步。
他还只是个20岁的少年啊。
“理想很好,但我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在人生尚未启程踏上冒险之旅时,怯懦的年轻人提前选择了退出。独立音乐人邵夷贝在巡演过程中,不同城市的演出现场,几乎都有同学对她说:“小毛,我羡慕你的理想主义,我已经办不到了,但我支持你。”在他们眼里,似乎梦想与生活是格格不入的两个敌手,为了生活,他们一早选择了放弃梦想,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用重重的大石头将梦想沉入箱底,继而更加用力地奔赴成功。
有些无奈,有些难过。
诚然,我不否认成功能让父母更舒适地安享晚年,能让自己过上幸福生活,也不会信誓旦旦地宣称梦想和成功就是两个对立面。但我反对为了成功而成功。如今在一些人的眼里,成功已经变成了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不是为了更好地成为自己,而是为了更好的活在别人的目光里。其实我们也曾有单纯的梦想啊。想想你儿时的愿望,你长大以后是希望成为高富帅吗?你理想中的人生是拥有一辆加长林肯吗?小时候你最想要的生活,难道就是活在聚光灯下,每天享受着拥护与赞美吗?
一定不是的。
其实你并非没有梦想,你只是怕犯错,怕为了梦想赌上一生。所以,你稳妥地选择向成功靠近,你告诉自己,“选择成功肯定是不会错的吧?”
可是,亲爱的姑娘,亲爱的小伙子,你才只活到了人生的6点钟啊!一切压根都还没开始,你还有大半辈子的时间去试错啊!很多时候,你总是担心选择错误、走了弯路、错过时间、错过青春,所以选择不去做。但你有没有想过,青春就是用来犯错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有时间和条件用来试错并寻找对的自己。这时候的你,仍然会记得自己最初的梦想,仍然可以把握机会靠近它,甚至用尽全力实现它。
你喜欢音乐,可以努力攒钱打工为自己买下第一把吉他;你想要学好英语,可以主动去了解学校的相关英语活动,多接触多练习;你喜欢阅读喜欢写作,那就多看书多码字,虚心请教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没钱报班实现自己的学习梦,就多打听多了解,还是可以找到很多免费途径助力于自己的梦想,这不丢人。暂且别让那些狗屁的“这不挣钱啊”之类说辞吓跑梦想,别草草的让成功占据了梦想的席位,让小时候眼巴巴渴望实现的愿望变成一纸空白。
借用一句来自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的台词:"让你发光的不是钻石,而是曾经流过的汗水、哭过的眼泪。"你才20岁,生命才刚刚启程,别怕犯错,别太早妥协,让梦想与朝阳共同升起,你会爱上自己的未来。
网友评论
想?都太远了,
活在当下,顺其自然如此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