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文艺爱好者,大抵都读过东野圭吾的小说。东野圭吾可以说是出版界的奇迹,出版社争抢出版权、连居作品榜榜首、揽获多项大奖、一年的版税超千万、作品频频被东亚各国改编成影视……作为一个以推理为主的作家,东野圭吾取得的成就着实令人惊异。
任何一个作家的成功都不能复制,东野圭吾当然也不例外。但从另一角度而言,任何一个作家成功的底层逻辑,都值得我们写作者去借鉴。写作自有技法,自有其道,当掌握完这些基本的技法和道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去寻找一些突破的可能、超越的可能。
这是写作者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不管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还是"熟读社会这本大书",都是在强调,我们写作之前,对于写作这件事的懂得是很重要的,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懂得,才能习得写作的奥秘之处。
然而,太多有天赋的人,在还没有了解写作的底层逻辑之前,就轻而易举地放弃了写作。这未尝不是一种悲哀。很多人会说,写作是要有天赋的,如果没有天赋,那就是老天爷不赏这口饭吃,瞎蹦跶似乎没有太大用处;问题的关键是,评价写作天赋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大多数人的标准恐怕是要早早成名,对萨冈、张爱玲、蒋方舟这些作家而言,成为作家、成名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只要写了,就会有人赏识,就会畅销,就会走上作家之路。然而,大多数作家,他们是在尝试过各种失败之后,在接到过无数的退稿信之后,在不断地摸索前进和学习之后,才终于成为了作家。所以,作家之路哪会那么通畅?所谓的作家天赋又哪会那么容易闪现?
可悲的是,很多放弃写作的人,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没有天赋,更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因为在错误的路上徘徊太久,没能掌握写作的底层逻辑,然后慢慢地磨掉了本有的底子和灵气,慢慢地离真正的写作越来越远,也慢慢地,放弃了写作。
东野圭吾也在追寻底层逻辑
东野圭吾早期的创作之路并不算顺畅。他1983年创作的《人偶之家》,只入围江户川乱步奖;1984年创作的《魔球》虽入围但未能获得奖项;1985年创作的《放学后》虽最终摘得江户川乱步大奖,但销量并不可观。甚至之后创作的《大学城杀人事件》销量冷清。可以说,将近十年的时间,东野圭吾都处于写作的摸索阶段,要么读者不买账,要么评论家指指点点,他的创作实在没有太大新意,也便没有太多人注意了。
东野圭吾并没有沿着这个路子走太久,他的转型让他获得了巨大成功。他不断反思自己的作品,并琢磨那些受到好评的作家,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事实上,'谜题'的类型也在不停变化,推理凶手及行凶手法的谜题不再热门,而聚焦于人心之谜与社会结构之谜的作家逐渐成为主流。"我们仔细去阅读东野圭吾的畅销之作,就会发现,几乎都是围绕人心和社会结构之谜去展开的。这就是打开他小说的钥匙,是他小说创作的底层逻辑,更是他成为畅销作家的重要因素。
我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看到改进的地方,才会取得进步。写作也是如此。现今,很多人都在说日更,不断鼓吹日更的意义。可是写作永远不仅仅是要写,比写重要得多的是思考,去思考自己的写作存在哪些问题,去思考经典或者畅销作品优势在哪里,去思考怎样写才能有写得更好的可能……这才是写作的关键。作为写作者,能够去旁观和审视自己的作品,比一直写,写到天荒地老,不知道高明多少。
每个人的写作难免会遇到瓶颈,或者说,每个人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都会遭遇一些阻难。这并不可怕,若平稳度过,会成为走向下一个关键点的跳板;真正可怕的是不会检视自己的作品、盲目自大,或者焦虑恐慌、不知所措,这些都对于写作的危害极大,稍不留神可能就让人放弃写作了。
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度过这段瓶颈期?东野圭吾给自己了五年时间,这五年时间,他不断思考和反省,确定写作的底层逻辑,最终获得了成功。
那对于我们这种有些写作新手来说,又该怎么样度过这段瓶颈期,怎样让自己摆脱写很多仍然写不好的困境呢?
什么才是写作的底层逻辑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困惑,明明写了很多字,看了很多书,但还是写得不够好,或者说是得不到大家的喜欢。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没能掌握写作的底层逻辑。
所谓底层逻辑,指的是我们应该带着思考去看待事情,看到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问题。通俗一点讲,就是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比如说,一本小说人人都说它好,很有意思。这是很外行的话,作为写作者,你得知道它好在哪里.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好就好在对传统推理小说的颠覆,他抛弃了犯罪凶手的悬念,让犯罪动机成为悬念。谁是凶手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凶手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将人性加入其中,使小说不仅变的有趣能畅销,而且还有纯文学的深度,能获得大奖,得到评论家好评。
一个作家的成功,不仅在他写作的功底,更为重要的,是他看待问题的方式,是他的底层逻辑。东野圭吾的底层逻辑是让犯罪动机成为悬念。那对于我们每个写作者来说,应该怎么样架构起属于自己的底层逻辑?
首先是要有对自己的定位。有普鲁斯特这样将自己束之高阁的作家,也有像罗琳这样走通俗化的作家。东野圭吾则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在通俗而好玩的故事之中,加入了对人性的剖析。这也许就是东野圭吾的智慧之处,他将通俗和高雅智慧地结合起来。
我们看东野圭吾的小说就会发现,它有着大众文艺的外壳,比如说简洁平易的文字、独特立体的人物、超乎寻常的悬念等等,甚至是遵循前几页迅速让事件戏剧化,以及适度篇幅等等的原则。他力求抓住读者,让读者快速且持续地被吸引到他的小说中来。但抱负心极强的东野圭吾显然不仅仅是想要满足这些,他还想要得到文学界的认可,便在这些大众化的外表之下,加入了对人性的剖析,对生活意义的解构。
那对于爱写作的你,写了很多文章的你,有没有思考过自己的定位是什么?简单地说,是在网络上输出文字,还是要在传统媒体上发表文章?是输出高流量但没实质内容的快餐小说,是去分享一些真正想要表达的故事,还是借由小说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不同的定位,决定了写作内容和方式的千差万别。
若是有清晰的定位,别人就很迅速地识别出你,也能因为这种独特性,喜欢上你。同样的,因为在这一小范围的钻研,你会更加权威,你能够游刃有余地应付遇到的问题。千万不要一会儿写乡土小说,一会儿又写写大众喜欢的言情文,一会儿又去钻研都市文学的套路,这对刚开始写作或者还没写出成就的写作者来说,是万万要不得的。
其次要有读者意识。我曾经说,写作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自嗨。自嗨是最基本的,写作首先当然还得自己喜欢;但自嗨只是起点,终点是自嗨的同时,还要能嗨别人。
当我们把写作不仅仅单纯看成是抒发自己的情绪,而变成了期待得到读者喜爱,得到市场认可时,我们心里就得时时刻刻装着读者。
这个时候,我们就得想,读者喜欢看什么样子的小说?我要怎么写读者才能更容易接受?怎么样的故事读者非但不厌烦还能从其中咂摸出味道来?心里得时刻装着读者,读者才有可能满心欢喜的接受你。
不同的读者,对于小说内容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传统小说的受众是中老年知识分子,这一受众必然要求有对生活深邃的看法、对文字老道的掌握能力等等;推理小说的受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这一受众必然对缜密的逻辑推理、有趣的故事外衣等感兴趣;言情小说的受众则是未成年或刚成年的年轻少女,这一受众对于纯爱设定、完美人物、浪漫场景有着近乎痴狂的迷恋……
想想看,你所面对的读者是哪些?
最后是对写作这件事的百分之百领悟。很多人可能会说领悟更多来自于自身的悟性,这不可否认。特别是对那些悟性极强的人来说,没有对写作后期的训练,更没有系统地阅读与思考,拿笔一写,就堪称经典。但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大多人只是常人,只是稍微比别人多些对文字的敏感而已。
写作的人那么多,为什么最后只有极少数人取得了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仅仅是在不断地努力写作,更是在不断地在百分之百领悟写作之后,反思并审视自己的作品,重新变换新的一种写作可能性。说实话,这种百分之百领悟写作,真的是太重要了。东野圭吾的百分之百领悟就是改变了以往写作的惯例,由对犯罪凶手的兴趣转变到对犯罪动机的兴趣上。
东野圭吾有一篇很著名的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这本小说讲的是:孤僻的数学天才石神,喜欢上了邻居靖子,他每天都会去靖子的店里买午餐,但两人从未交流过。直到有天,靖子失手杀死了前来纠缠的前夫;石神帮靖子解围,设计完美的诡计。诡计的真相其实是,他为了保护靖子,杀死流浪汉,制造靖子不在场证明;后来甚至假意恐吓靖子,想替靖子揽下一切的罪。
这本书在同年揽获三项大奖,其中直木奖的评语是:"他将骗局写到了极致。"这篇推理小说的最大骗局是,石神的犯罪动机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做这些?这种纯粹深厚而又不奢求任何回报的爱情,是美好的爱情,更是绝望的爱情,东野圭吾将这些完美结合在了一起。
有时候看着东野圭吾早期的小说,就会想,如果没有对写作百分之百的领悟,如果没有后期的转型,那东野圭吾或许就不会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了。
如何拉近和东野圭吾的距离
在如今的中国市场上,有几种类型的好小说家是奇缺的,像是儿童、推理、军旅题材等等。特别是中国的推理小说,被认为清一色的警察破案,人物脸谱化;情节喜欢借鉴国外,故事背景又是中国,缺少整体性和真实性。这也就难怪中国的推理小说长期被欧美和日本小说家占据,很难推出本土好而畅销的作品。
现在的写作也在迅速网络化。网络化在一定程度上让写作变得更加便捷。但在另一方面,是让人心更浮泛,更容易看到别人的成功,也更容易让作品单纯地注重流量,而忽略实质内容。凡事都有一体两面,但网络化对写作的打击,很明显是弊大于利的。因为真正的写作者只会把网络当称是工具,而非目的。
大多数的写作者,特别是刚开始写作的人,则会把网络当成是最终目的。于是,太多的人,或者对照一些他人提供的写作模式,写出来一篇篇看似"精雕细琢"的文章;或者盲目追求流量,盲目追求所谓的10万+;或者仅仅只是为了坚持而坚持,忽略观察、阅读和思考……这些非但没能提高写作能力,反而伤害了写作者,让写作者离真正的写作越来越远。
中国小说的图书市场,单纯地依靠曾经的经典小说和现今的译作和快餐小说,是不可能持久的。我们需要本土化的东野圭吾,更需要好的小说家。这当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断地加强我们的底层逻辑。
当我们对小说有了更深刻的看法,对生活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对文学的审美有了独特的判断,这个时候,好的小说家也就有了雏形了。
好的小说家可以凭借自己的悟性去摸索,也可以有一种让你少走的弯路的办法,那就是参加简书版权年度大课——更无用的写作课。或许,它能给你更多小说的启示和可能性。
网友评论
作者对东野圭吾作品分析很深刻,人们会在自己热衷的事情中边做边觉悟,谢谢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