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延参法师儒释道传统文化学佛心得
(108)“持戒念佛”有多种解读

(108)“持戒念佛”有多种解读

作者: 光明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19:54 被阅读1次

“持戒念佛”有多种解读:

一、虽然持戒,必须念佛

 

戒定慧三学为圣道修行通规,不发定慧,解脱无望。单由持戒,仅为人天之基,故必须念佛求生西方,永离轮回,直成佛道。

 

二、经由持戒,进入念佛

 

粗持或可,细持太难。知我根机,不堪圣道,因而转入念佛,求生西方。

 

三、戒行回向,助成念佛

  

设有一二戒行,不求人天福乐,尽以回向求生西方,并入念佛。

 

四、不能持戒,只能念佛

  

自惟业深障重,清净妙戒一不能持,只有念佛任凭佛慈。

 

五、不谈持戒,只谈念佛

 

以惭愧心、谦敬心,自觉无资格、无能力,不敢奢谈、妄谈、轻谈持守清净戒;以欢喜心、感恩心接受弥陀救度,唯朝朝暮暮一向念佛,心所思、口所言唯在念佛,不涉其余一切。能持戒不能持戒,皆必念佛,故不谈持戒,只谈念佛。

 

六、专修念佛,随分持戒

  

虽专修念佛,决定往生,也知自身非清净持戒根机,但以好乐佛法,感佛深恩,谨慎三业,护念众生,随分随力尽量持守戒律。

 

七、专修念佛,秘密持戒

  

即虽持戒律,不高标,不自夸,总以我卑劣罪深,只秘密去行,绝不说出口。

 

八、专修念佛,自然持戒

  

由念佛之德,内心调伏,虽不言持戒,自有戒德戒香。

 

九、专修念佛,包含持戒

  

名号为万德所成,所有三学六度、菩萨万行、诸佛果德,总摄无余,不于念佛外,别见余行余法功德。如日光出,星月灯光自隐。

 

十、同修念佛,持戒者功德大,往生品位高。

  

十一、念佛只六字,如不清净持戒,何能往生?必须持戒再加念佛,才能往生。

  

上列十一条,最后第十一条为邪恶知见,违背弥陀本愿及净土三经释尊殷勤教说,然持此邪恶知见者甚多,而以修行人、善知识自居,其邪恶见大行天下,佛法衰微,众生正邪不分,由此可知。

  

余十条皆是正知正见,其第十条为方便说,别引一类根机未成熟者入净土念佛之门,未入究竟。

  

其余九条各具善巧,以第五条“只谈念佛,不谈持戒”为至极,然误解者多,盖以单刀直入,泯绝一切,扫杀一切闲知见,示念佛独尊,须是大丈夫方能直下相应。常人扭扭捏捏、遮遮掩掩、半吞半吐、患得患失之辈,未敢相应。如阳光朗照,不敢直视也。

 

——净宗法师

相关文章

  • (108)“持戒念佛”有多种解读

    “持戒念佛”有多种解读: 一、虽然持戒,必须念佛 戒定慧三学为圣道修行通规,不发定慧,解脱无望。单由持戒,仅为人天...

  • 净宗法师“持戒念佛”多种解读

    “持戒念佛”有多种解读: 一、虽然持戒,必须念佛 戒定慧三学为圣道修行通规,不发定慧,解脱无望。单由持戒,仅为人天...

  • 持戒念佛

    佛弟子通过受戒而获得戒体之后,于自身无形中能够产生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这种功能就如同接种疫苗一样,可以防止身口两业...

  • 大安法师:念佛就不需要持戒吗

    大安法师:念佛就不需要持戒吗 问:现在有的法师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并且说现在连出家师父都没有持戒的了,师父...

  • 找到自己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

  • 念佛往生与持戒的关系

    居士问:念佛人如果不持戒也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吗? 欲知能否往生,先明不持戒念佛人的种类,种类不同,其结果亦不同。 首...

  • 正念,精进,持戒,念佛,利他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虽无所悟,但获些许心安于念佛中,便是于己于他,最胜之道也。 正如古人所言,一句弥陀...

  • 净土宗持戒的正确戒律观

    净宗法师: 一、虽然持戒,必须念佛 戒定慧三学为圣道修行通规,不发定慧,解脱无望。单由持戒,仅为人天之基,故必须念...

  • 达摩祖师:若不见性,修尽一切善法也不能成佛|禅法

    一、《达摩血脉论》中的有关开示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

  • (63)不持戒要承担后果

    净宗法师: 如果你一定坚持说“我只要念佛,不用持戒”,往生决定不决定呢?也是决定的,但是你一定要承担不持戒的后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8)“持戒念佛”有多种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vk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