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志斌参赛编号:660
一
你,真的认识你自己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能有些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吗?我不认识自己,难道别人比我还认识自己吗?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返观内照,好好剖析自己时,便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不认识自己。
我们肤发受之父母。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呀呀学语,跚跚学步。风寒暑热,看病打针,几易寒暑,几度春秋。父母艰辛,操心劳肺,不知凡几。始得一儿郎、千金。读书识字,学知做人,升学深造。为人父母,劳碌奔忙,竭尽全力,紧持生计。长大成人后,又要为工作,生活,繁延而打拼。
人食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生贪、嗔、痴。往往执着于自我,又欲壑难填。以至一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快乐事不过一二。
生而为人,实属不易。
人食五谷杂粮,冥冥之中又自有密码,所以禀性不一。又因家庭、父母、社会、学校环境有别,每个人都具有不同性格脾气。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见识、学识,往往造就不同的人生际遇和命运。三教九流由此而生。
认知自己,是成就自我的先决条件。
当代社会的改革深度发展,物质的极为丰富,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媒体的畸形误导,社会风气的浮夸。让人们变得焦虑不安,绝大多数人没有幸福感和快乐可言。原因何在?在我看来,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我们在追求外在物质的同时,而往往忽略了内在精神的滋养。让我们身心有所残缺。使我们容易心随境转,而非境随心转。
二
我觉得非常庆幸的是,曾经那几年,在山上习武的静心修行的历练,让我能够在浮夸的世风中,保持一份清醒的自我认知,定位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让我得以保持着陈寅恪先生为人为文之准则: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身在俗世凡尘,有时也免不了俗套,有时也难免会有心浮气燥的时候。社会外在大环境,影响个人小环境。正如心理影响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一样。我们便需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便需神秀“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的思想。
人之一生,受之于命。出生贫富贵贱之家底由不得我;高矮胖瘦之身段由不得我;俊丑残障之容貌由不得我;家庭、父母、学校由不得我挑;生、老、病、死之规律由不得选。
知道命运而要承认命运,先命运而后运命。二十岁前我们要承认命运,因为我们身不由己,不能选择;二十岁后而要运命。因为二十岁后,我们有了知识,有了思想,有了梦想。就要改变现状,要拼搏奋斗,这就是运命。然而要运命,先要返观内照,了解自己,透视自己。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若能发现、找到自已一生的兴趣爱好,而能持之以恒。必定是天赋所在。那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一件事。
男生长得英俊,女生长得漂亮,家庭的富有,那是父母的本事,并非你骄傲的资本。
人生顺意,平步轻云的时候,心想事成。但往往容易得意忘形。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甚至把运气和机遇,也当做自身的实力,而飘飘然。没有居安思危的思想,一定走不远。
人生失意,前途灰暗的时候,怀才不遇。又往往把自己才华估计过低,把暂时的困境,看作自己的不济,而自暴自弃。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也没有登不上的高山。
我们心有梦想。怀最美的期许,做最坏的打算。人生除了生死大事,其余都是等闲事。一切看淡,心气自平。从容不迫,无事不办。
老子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我最欣赏的人之一,是香港的郑少秋。他虽经历大起大落,但从不妄自菲薄,郑少秋总是面带微笑,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平平淡自风流。云淡风轻,笑看人生。这是郑少秋的一贯为人处事风范。
寸铁千元征文l你,真的认识你自己吗当年拍《戏说乾隆》时,很多影迷,记者都追赵雅芝签名,访问。独独忘了男主角郑少秋。而郑少秋只是独坐一隅,钻研剧本。乐得清静,。《戏说乾隆》轰动港、台、内地后。郑少秋成为“红遍京华第一人”。全国影迷、记者都追着郑少秋签名,访问。而郑少秋仍是不卑不亢,笑迎影迷和记者。这反令到广大影迷和记者过意不去。
其实,郑少秋早在70年代中后期,便己红透港、台、东南亚。只是当时他的电视剧未曾引进内地而已。郑少秋每个年代都有收视率破表的经典问世。但郑少秋从不居功,总说是大家合作的结晶。
《上海滩》原本是为郑少秋量身定制。郑少秋却因赶拍《楚留香》而累至肝病,休整了一年。郑少秋力荐周润发主演,而成就周润发。当年台庆之时,周润发三次跪谢郑少秋。而周润发又提携刘德华。刘德华又提携宁浩等等。而成为演艺界佳话。
周润发三次跪谢郑少秋郑少秋为人豁达,真诚,低调,内敛。不喜道人事非。情商高,懂得为人处事的智慧。不遗余力提携后辈。生活有规律,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养生有道。故七十一岁仍是精神抖擞,从容淡雅。宛如道家人物般,潇洒出尘。因为郑秋说,他的嗜好是研究人生。
静生定,定生慧。万物静观皆自得。唯静方能躬身内醒,与自己对话。
我们要看清楚自己是什么脾性。
人的脾气,有的温文而雅,文质彬彬;有的暴燥如火,一点就着;有的温温吞吞,缓慢迟钝。
急性子者,好强,做事雷厉风行,说话了当直接。容易着急,容易出口伤人,这是神经粗线条的人;慢性子者,不争,做事从容不迫,说话换位思考。有点散漫,但不咄咄逼人。这是神经细线条的人。二者言行举止风格不同。利弊兼而有之。只看我们如何取舍。
人的秉性是很难改变的!唯有读书,修心养性。制心一处。方才会有一定成效。自古读书能化性的,仅以所知者,唯曾国藩一人。
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品性,忠奸贤愚,心灵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百年浑如梦,如幻亦如电。人来此生,就是来修行,就是找不自在,最后才能得自在。改变是痛苦的,不改变自己的固执,自以为是,自私狭獈才是最最痛苦的。因为你可能会失去亲情,友情,爱情,婚烟等等。改好了才是最舒服的。
浅薄的人,往往看到别人的不足,喜欢搬弄事非;有智慧的人,往往看到自己的不足。
心底无私天地宽。因为你不会再有那么多的贪、嗔、痴。你方懂得了做人要感恩,心存善良和宽厚待人。
老子云:既予与人己愈有,既予与人己愈多。
上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来拥抱――泰戈尔
人身一太极,大极生两仪。正极光明,负极阴暗。它是个矛盾对立统一体。我们应积极地展示美好的一面,尽力改造自己的阴暗面。积德造福田。
在简书有海量文章,我们即是文章写作者,同时又是读者。如果我们不看别人文章,不去交流,评论、学习。老是守株待兔,老是等别人给你点赞和认真评论,给你创造价值。我觉得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人,应该学会感恩,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我能否给对方创造什么价值呢?我也可以看对方文章,好的可以点赞,评论;不好的可指出缺点,提出建议。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何乐而不为。这何尝不是相互尊重,以文会友呢。
比如市埸如果不流通,物品进不来,又出不去,那这个市埸便如死水一潭,终会瘫痪。百川归海,有容乃大。人有大格局,大胸襟,方能有大成就。
奉献越多,得到的其实越多。吃亏是福。
六、七十年代,是个不堪回首的年代,但那时的知识分子,讲理想,乐于奉献。他们冲破阻力,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而现在的人都是急功尽利,充满着铜臭味。缺少了人情味。
一心想着别人的人,别人心中一定会将他(她)铭记不忘。看看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孔子等高深大德。他们香火为何能延绵古今呢?
周总理为什么受世人景仰。因其博爱人民,为人民作牛作马,劳苦一生。故才有十里长街送总理。
四
鸟儿都知爱惜羽毛。
人也要学会爱护自己,保护自已,不要拿自己的或别人的错误来生气,来惩罚自己。人只有身体才是自己的,其它都是副属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劳累时,心"烦时,要给身体放个假,不要死撑。有多少精英,只懂专业,不懂生活,而英年早逝,殊为可惜!要放松自已的思想,放松身心,转移思想和情绪。人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的煎熬。
我们要知道一些医学常识、健康养生知识。不能把自己的健康交由医生。很多人都是死于对健康知识的无知。现在的很多医生是吸血使者,而非救人天使。当我们掌握医学常识,养生知识后,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能让自己规避不健康的生活误区,能让自己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我保护意识。每个人的身体属性是不一样。比如我就是阴虚体质,然后知道生活应忌讳什么,懂得如何调理自己。让自己处于一种阴平阳秘,水火相济的健康状态。有利于工作,生活。要不然,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池而不知。生了大病,赚来的钱,倒贴还不够医药费。让家人,家族担扰。甚至倾家荡产,换不来健康。
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懂得欣赏自己,不妄自菲薄,才能添自信,得人尊重和喜欢。
我们只有静下来,返观自心,才能了解、认识自己,悟透自己。才能真正欣赏自己,保护自己。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从而认识生命的真谛。自己通透了,才能如道家人物一样“我命由我不由天”。潇潇洒洒,笑看人生。
网友评论
☕☕☕🌻🌻🌻
怀最美的期许
做最坏的打算
👍👍☕☕☕💦💦
认知自己,是成就自我的先决条件。
好有哲理呀🖊🖊🖊👍👍👍🙏🙏🙏
人贵有自知之明!👍👍👍
今天会比昨天好,
明天会比今天好。
兄弟比我过得好,
我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