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意思的文章国学与传统文化古代文化
千年之战----皇权与相权之争(二)

千年之战----皇权与相权之争(二)

作者: 探微阁主 | 来源:发表于2018-01-23 10:39 被阅读40次

宋代,尚书省和门下省的重要性降低,五代新的军事机构---枢密院,沿袭了下来,和中书省并称“二府”,一文一武。而宰相的地位,也进一步降低。古制“三公坐而论道”。唐制,群臣朝见,宰相得有座位,并赐茶。而宋代,宰相却是站着的,这一站,就再也没有坐下来。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现代人不知就里,动辄对宋代的“崇文抑武”大加批判,殊不知,这是当时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唐末藩镇割据,积习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国擅于将,将擅于兵的局面。宋太祖由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这实际上是五代兵士拥立皇帝的第四次。后唐明宗李嗣源、废帝李从珂、后周太祖郭威,都是由军队拥立登基为帝。不断地兵变产生出来的皇帝,终于意识到军人掌握政权的危险。太祖登基后,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避免第五个军队拥立的皇帝出现,于是有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而皇位的频繁更迭,使得皇帝的地位不像以前那么尊崇了(皇帝不对军队的心思,大可另立一个)。皇帝没有尊严,统治便会步履维艰,所以当时宰相为了避嫌,为了表示拥戴新皇帝,便过度谦让,废坐论之礼,宰相见天子,也站着了,这是当时为了让政府步入正轨的权宜之计,但在中国,权宜之计往往最终变成了成例,再也难以纠正过来。

其次,在宰相具体职权上,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政府的最高命令,即皇帝诏书,在唐宋两代,都由宰相中书省拟定。在唐代,此种拟稿叫做熟拟,所谓熟拟,即详拟定稿的意思。中书熟拟送呈皇帝,皇帝只在纸尾批几句,盖上御印,即可下行。这其实是出旨的是宰相,皇帝只是拥有同意权。宋初,为了抬高皇帝威望,先写一劄(音闸)子,提出几项意见,拟成几条办法,送呈皇帝决定,然后再按照皇帝的意见正式拟旨,这样一来,最后确定权在皇帝手里,宰相的权力进一步弱化。

造成宋代宰相权力进一步削弱,还有一个原因,便是科举制度的推行。科举制始于隋唐,最初是为了纠正九品中正制的弊病。魏晋九品中正制造成的门阀大家族使得隋唐初期的皇帝们处处掣肘。李唐皇室出自关陇军事门阀,武则天出自商人家庭,登位之后,为传统门阀贵族所不容,为此,武周大力推行科举,打压传统门阀。科举制在宋代发扬广大,几百年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门阀贵族彻底消失,要进入政府任职,只有考试一途。从一方面讲,政权的开放度大大扩大,寒门子弟通过考试,也可以一朝显贵,另一方面,门阀贵族的消失使得社会上没有可以和皇权抗衡的力量。因此,当皇帝撤去了宰相们的椅子,并没有激起多少反抗。

这一回合,宰相们还是输了,但至少还保留由宰辅的名号。赵宋王室家训,要尽量优待士人,不许诛戮朝官,宋代诸帝,也没有太残酷暴虐的。南宋灭亡之时,最后的崖山一战,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也算是士人们对赵宋王室最后的忠诚吧。

现在,相权已经大幅被皇帝们侵夺,双方这下可以安生了吧?别急,宰相们真正的杀星还没有登场呢!

相关文章

  • 千年之战----皇权与相权之争(二)

    宋代,尚书省和门下省的重要性降低,五代新的军事机构---枢密院,沿袭了下来,和中书省并称“二府”,一文一武。而宰相...

  • 千年之战----皇权与相权之争(三)

    1368年,朱元璋正式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大明。宰相们真正的杀星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次可不是侵夺权力这么简单了。 历...

  • 千年之战----皇权与相权之争(一)

    可以说,从一开始,皇帝看宰相就是不顺眼的。历史上的第一对皇帝和宰相是始皇帝和李斯,《史记》记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

  • 皇权、相权之争

    自秦一统天下以来,郡县制基本替代了封建制。秦王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古代“帝”“皇”的称号已不足以显其...

  •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读后感

    首先,我感到这本书在讨论各代的政治制度时,主要关注了两个问题:皇权、相权之争,以及中央、地方的权力变更。 皇权、相...

  • 皇帝也头疼(一):皇权与相权之争(1)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随着古代朝代的更替,宰相的正式官名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

  • 《皇权与绅权》读书笔记

    皇权与绅权 在讲述皇权与绅权之前,有必要提到传统中国的四种重要成分:皇权、绅权、帮权、民权(费孝通《乡土重建》)。...

  • 皇权与绅权

    绅士威望~辉煌过去,家族名声好, 家族对于地方人的贡献 曾经做过官,人脉广 家产厚,组织财产丰富/人缘好/年龄达标...

  • 《皇权与绅权》

    论绅士 ——费孝通 彼可取而代之。 封建制度下,政权并不集中于王一人手中,而是呈金字塔形分布。每一层均握有部分权力...

  • 皇权与绅权

    提要 这本著作是六位十分杰出的社会学家们研究成果的集结,他们分别运用了社会调查法、田野调查法,结合当时中国国情,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年之战----皇权与相权之争(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zj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