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2503380ec67bf574.jpg)
昨天我们讲到,赢驷继位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宗室多怨之名车裂了商鞅。然后便蛰伏三年,不理朝政,不问政事,默默积蓄力量。
三年后,赢驷复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第一时间宣布继续执行商君之法,法治治国永不变更。随后,反过手来他又打着“为商君昭雪”的旗号将意图谋反的老世族复辟派全部歼灭。
至此,赢驷扫清国内外一切障碍,开始励精图治,大展宏图,为秦国东出扫平六国积蓄力量。
为圆老秦人完全收复河西之地的梦想,赢驷秉承父亲遗志,数次出兵攻打魏国,相继夺得魏国河西河东蒲阳上郡等多座城池。
至此,秦国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并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沿阵地,既拓展了秦国疆域又充实了秦国人口,为秦国日后的东出大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324年,赢驷对外正式称王,这是秦国第一次称王,这不仅是对自己国家国力自信的体现,更是向山东六国宣告秦国称王的决心以及东出函谷关攻伐天下的意图。
随着秦国的不断强大,强大得让山东六国感到窒息,这个被他们嗤之以蛮夷的曾经的西部边陲小国,如今让他们不寒而栗,谈虎色变。
面对日益强大的秦国,东方六国开始坐立不安,于是在魏国“犀首”公孙衍的游说下,合纵列国联合抗秦。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有些纳闷哈,公孙衍不是秦国的大良造,军政一把手吗?他怎么成了魏国的“犀首”,而且还联合列国攻打秦国呢?
这个说来有点话长,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67806da4d7350a6b.jpg)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人,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纵横派的鼻祖。据传,他也是鬼谷子的高徒,曾毕业于鬼谷子军事学院。公孙衍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颇具传奇色彩。
公孙衍于公元前360年出生,最初曾仕魏国,后于公元前342年前往秦国参军。
初来乍到的公孙衍,头脑灵活、战斗勇猛且屡立战功,他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军功很快就晋升到了将军的位置。
此时的秦国与魏国的河西之争已然到了收秋阶段,秦国已由之前的防守转变为全面进攻。
公元前333年,公孙衍进攻魏国雕阴,击败魏将龙贾带领的四万五千人。公孙衍凭此军功一路升迁,获得最高级别的爵位大良造。
公元前332年,身为大良造的公孙衍,对魏国发起了最后一次河西之战,秦国来势汹汹,魏国龙贾率领的大军无力抵抗,最后惨败,魏军主将龙贾被俘,斩杀魏军八万有余。魏惠王不得已向秦国求和,割让了全部的河西郡给秦国。
至此,秦国完全掌握河西天险,控制了东出中原的要道。而曾经不可一世的魏国,则逐渐沦为二流国家,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由此可见,公孙衍在对魏作战中,身为主将,带领秦军大破魏军主力,收复河西之地,可谓是功勋卓著,深孚众望。而秦惠文王也因此大喜过望,愈加想重用公孙衍,并准备任用其为相。
然而,就在公孙衍正炙手可热之时,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他的政治走向和命运。那么,这个改变公孙衍命运的人会是谁呢?
我们明天继续。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14d60f73349fd13f.jpg)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