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人生关键字】系列征文第一期【灯】主题征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从古至今,提到灯,人们总是想起灯明时照亮的路,却鲜有人记得灯灭时曾给过的思考与成长。
一棵修行百年的树,在同一个地方长了很久,它厌倦了在同一个地方,很想去别处走走看看。
于是它向神祷告,希望神给它一个方向。
神留下了一盏灯,并说,从灯里能看到方向。
树举起灯,灯明照四方,到底哪个才是神指引的方向呢?它慢慢把灯放低,直到平视这盏灯,它看到有一面光照得最远的,就是那个方向。于是树跟着那个方向,快步流星地走了几天。
直到灯灭。树很奇怪,神给的灯怎么会灭的呢?树不得不停下思考,它看着马上完全灭掉的灯火,忽然想到,只要火还燃烧,灯就不会灭。它把自己的枯枝伸进灯火中,霎时间,不仅树身轻盈了许多,灯也更明亮了,还能闻到淡淡的果香。
果香?原来这是一颗果树。
很快枯枝也燃尽了,这颗果树又不得不停下来。这次不仅是因为灯灭,还因为它知道自己该汲取营养,才能在秋天结果。这一停就是几个月,灯火也早就灭透了。果树以前曾听族长提过,传说中火是可以无中生有的,似乎就是源于树族。它找到自己身上最硬的木心,在脆弱的地方钻起来。升起火种的那一刻,果树的叶子红了,神给的灯也重新亮起来。
果树继续按照之前的方向前进,很快,冬天到了。寒冷使它的血液流动变慢,但它还在关心那盏灯会不会再次灭掉。可无论它如何努力,那盏灯还是某个下雪的夜晚,灭了。
于是果树静下心,计划着下一年的修行。
春天,这棵果树醒来,却不再贸然行动。神问它:你从灯里找到方向了吗?
果树回答: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
神不言,转身踏入虚空。
果树得到了神的灯,可这盏灯灭了三次,它到底找到方向了吗?它的回答是否是神的目的呢?灯灭时给了它什么思考呢?
当我们回看,第一次灯灭时,果树眼疾手快,抛下枯枝用于续上灯火;第二次灯灭时,果树用实践代替空想,最坚硬的心才能点起灯火;第三次灯灭时,果树发现,它已经完全能够接替那盏灯。
这个故事如果换成人类应该是怎样呢?
抛下枯枝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斩断烦恼丝;最坚硬的心对于我们来说,还需要行动起来并能坚持;接替那盏灯对于我们来说,强大到完全依靠自己本身的力量来照亮周围。
也许有人会觉得,故事里的灯,是古代才用的烛火。现代的灯依靠电路,只有照明的作用。
但奇怪的是,越是被灯照得通明的街道,越让人找不到方向。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这首词,如今最广泛的被认可的解读,那人是指心上人。上元佳节,月华如练,烟花夺目,可为何灯灭处现心上人呢?我以为,是辛弃疾的心灯燃起,所以尽管灯火阑珊,可他却在千百度后,被心灯指引,见到了心上人。
外化的灯灭时,内心的灯便容易亮起。所以我说,灯灭时才是最被人们忽略的重要时刻。正如这世间一切生命都拥有睡眠,睡眠是最被忽略的成长时刻。而灯灭时,既是灯的睡眠,也是生命的成长时刻。
那些认为自己处于灯灭时的人,希望这篇文章能点亮你。我是李时珍的橘子,不喝鸡汤,灯灭时也能成长。
愿你我,灯灭亦是灯亮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