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认识真善美。
——题记
关于真善美,一位哲学大师是这样理解的,一起来了解和学习下:
有人总把真、善、美三者混为一谈,认为真的就是善的,就是美的,善的就是真的,就是美的,这些说法或观点,看起来很好,但仔细追究的话,却很有问题。
在中国文化里,这三者是有着极大区分的,概括起来,真就是说话上的真诚,善就是行为上的善良,美就是形象上的美丽。
人不能凭直觉,就断定某事为真,必须要经过逻辑分析。而美是形象,专凭直觉去发现。人的某一行为是善还是恶,不能仅凭直觉,还要在具体的情形中分析对待。
王阳明的良知说,就主张专门凭借人的直觉,就可以知道善知道恶,所以,他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在王那里,人的直觉能觉察到善恶,能第一时间发现事物的美与丑。人因先知先觉了他的“良知”,所以会顺良知行,实际上就是致良知,亦即格物。
按照王阳明的说法,人对于道德价值的知识,是一种本能的认识,是一种直接的知识,也可以说是一种直觉认识。对于美来书,也是如此,人对于美的感觉,并不是看到后把它加以分析,依照美学的规律进行一番评论和总结,而是全凭感觉,即在心灵中很快就形成一个初印象,感觉其美。至于依照美学之规律,分析它是如何的美,则成了其后的事。
又有人认为,所谓的知善恶,致良知,不过是人在某种社会制度内,所养成的道德习惯,是在知识方面所形成的心灵表现。在某种社会或时代,某事是善的,但在其他社会或时代,就可能是不善的。所谓的善恶都是相对的。
按照另外有些人的观点,良知只能知道其对象,而不能创造其对象。道德行为是依照道德规律的行为,即某种社会所约定俗成的规矩。人的良知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物竞天择”的演变而形成的。
再回到王阳明的心学,王认为直觉能使人知道什么就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但这里的问题是,单凭直接是不行的,知道什么事应该做,然后就去研究怎么做,这已经不是直觉的范围,而是一种逻辑判断。因为在真和善中,有很多事物或事情都不能单凭依靠直觉,更多的还要借助逻辑,借助理性。一句话,在真与假方面,我们要建立科学分析事物的方法。
关于真、善、美,我们可以说,真就是与事实相符,善就是与社会或他人有利,但对于美,我们只能说,它是使人有某种愉悦或美丽感觉的形象。
结语——
人不能专凭直觉就断定一件事为真或为假,也不可以仅凭一些表面就断定某人某事为善或为恶,但人可以通过一种感觉说此物为美或不美,这就是真、善、美三者的区别,感觉不是构成真、善的要素,但是却是构成美的要素。
人在判断真和善时,不仅要靠直觉和感觉,更要借助逻辑和科学。
网友评论
让所有的新发现能够被权威认证,让我们的新思维新思想新猜想新假设新理论等成为打开自然密码大门的新钥匙,让我们对这些新的发现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他们也许会与诺奖失之交臂,但是我们认为他们的价值永远在诺奖之上,他们的价值永远得到我们的认可。
自然研讨会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我创建的专题下面进行。(《宇宙奥秘》 原创 凌晨海岸——陈伟(无国界))
无论你的观点错误与否,但是真理都是从起出的观点中产生的,而提出这个观点的人让人类少走了不少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