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精彩内容明天继续!
王守仁,原名王云,到了五岁仍不会说话于是更名守仁,号阳明。他是陆王心学集大成者,他的"阳明心学"开创了儒学一代新风,提出了"致良知""心即理"和大家耳熟能详的"知行合一"儒学观点,人称"王圣人"。
《铜陵观铁船歌》为纸本长卷,纵31.5厘米,横771.8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书写时是他"献俘还自南都",也就是从南京献俘归来。虽然平定宁王朱宸濠作战有功,但是三次献俘而不得武宗召见,心情十分郁闷,愤懑之情在这件行书作品中流露出来。
译文:铜陵观铁船,录寄士洁侍御道,契见行路
平叛后反而郁闷的王阳明
"正德十四年六月丙子,宁王宸濠反于南昌;辛亥,王守仁帅兵收复南昌,宸濠大恐,从安庆还。丁巳,守仁败宸濠于樵舍(今江西新建县西北),擒之"——《明史·武宗纪》
此件作品,书写于平定宁王朱宸濠之后。王阳明主持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并生擒宸濠本人,这对当时朝廷还是对王守仁都是一件大事。
但是!
此时武帝已经御驾亲征了"帝时已亲征,自称威武大将军,率京边骁卒数万南下",这时候王守仁"上书请献俘,止帝南征,帝不许",皇帝摆好了阵仗自然不愿意。
"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平贼将军左都督刘晖将京军数千",这偌大的功劳给王阳明抢了去,多亏心,太监和宠臣自然不愿意。
最后朱宸濠举事42天就被平定了,但是武宗在宸濠战败被擒后的第二个月以御驾亲征为名离开北京,在外逗留将近一年五个月时间,玩够了才回去的。
译文:之难也。青山滚滚如奔涛,铁船何处来停桡。人间
在这期间,王守仁既为了不让这些太监和幸佞抢功,曾带着宁王朱宸濠等从玉山入浙,想着绕道北上,当面向武宗"献俘",结果白费一番功夫被武宗拒绝,第一次面圣失败。
到了钱塘后,不得已将宸濠等逆犯交给太监张永,但是心里总不甘心,又北上拦住御驾,这时候又奉诏命巡抚江西,只得返回南昌,第二次面圣失败。
后奉武宗圣旨,至南京晋谒,又遭张忠、许泰阻扰未果,第三次面圣失败。
特别是最后一次,打击实在太大,只留下文章中"世路难行每如此,独立斜阳首重搔",三次都沮丧而归,怎不慨叹人生行路之难。
译文:刳木宁有此,疑是仙人之所操。仙人一去已千
王阳明"以人掩其书"的心书
明代徐渭将王羲之与王阳明做过对比,称王羲之乃"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则"以人掩其书",对王阳明的书法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究其原因,乃"以心写书、以书表心"所致矣!
王阳明其心学核心观点之一就是"知行合一",在"道"与"技"的选择上,王阳明更趋于"道",一任自然,笔势昂扬奔放,用笔如刷无故作姿态。这件《铜陵观铁船歌》,字体修长,笔法劲健、笔锋锐利,将其献俘后对遭遇的人生坎坷和仕途险恶诸多感叹跃然笔尖。
载,山头日日长风号。船头出土尚仿佛,后冈有
石云船稍。我行过此费忖度,昔人用心无己忉。
由来风波平地恶,纵有铁船还未牢。秦鞭驱之
不能动,奡力何所施其篙。我欲乘之访蓬岛,雷
师皷舵虹为缫。弱流万里不胜芥,复恐驾此成徒劳。世
路难行每如此,独立斜阳首重搔。阳明山
人书于铜陵舟次,时正德庚辰春分献俘还南都。
欢迎微信搜索"北京市中艺燕京书画院"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29431/ab5d20aa9c5bd498.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