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陪小朋友睡觉的时候。小朋友霸占着我的位置,不让我睡觉。本想着我可以去另外一边,就是她常睡的那一边。
她竟然也不让,总之主题就是不让妈妈睡觉。我当然知道她是开玩笑,所以假装生气跟她闹了起来,闹着闹着小朋友当了真,下手一下比一下重,我受不了这种程度的“打架”,就打算“撤离”现场,说:我去喝口水。她不让,不让离场,让我觉得很难受。
小朋友几回合闹下来,我耐心逐渐消耗殆尽,忍不住发飙起来。结果当然是“妈妈的情绪大怪兽战胜小朋友的情绪小怪兽”
第二天也是晚上才见到小朋友,聊天的空当,她说,妈妈,我一直在等你道歉。我反应过来,清清嗓子,非常正式的起立,然后说,很抱歉昨天对你大吼大叫,也很抱歉吓到你了。我为我没能够好好沟通这件事情跟你道歉。
看小朋友似乎很满意我的道歉,我趁机提问,可是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你要我看着你哭,这个事情让我觉得太可爱了,我没法不笑,但是我又知道你很讨厌你哭的时候别人笑的。小朋友答:因为我要让你知道,我特别委屈。
原来如此。
今天跟朋友聊起这件事,我开始疑惑,我好像对自己的孩子特别“苛刻”,只要是与小朋友相关的事情,似乎首先责怪自家孩子。有时候心里很明白,这件事不是自家孩子的问题,但是我心里有脾气有情绪了,也会先责怪自家小朋友一番。正当觉得自责的时候,朋友一句话点醒了我。
“因为把情绪发泄到孩子的身上成本最低啊,你非常清楚孩子爱你,并且对你无法反抗,所以负面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还挺正常的。”
我慌了起来,因为仔细想想,我小时候也是有很多这样的体验的,一群孩子一起玩,干了错事妈妈会不问青红皂白先骂我一顿,事后都靠自己翻篇。
不过,我明白,我跟母亲有不同。我会诚心诚意的去道歉,感谢孩子愿意说出来这件事情,让我有机会去解释和补救,让我们有沟通的机会,我自己觉得这很有利于“修复”。
与其说让自己“修炼”成一个完全不对孩子发脾气的妈妈,还不如让我和孩子都直面情绪,我们之间那能互相谅解,能找到机会去“修复”这段关系和情感,是我目前觉得适合我们家的方法。
当然,这不是鼓励大家使用这个方法去发泄情绪,也不是说拿孩子“出气”这件事情是对的。靠打压孩子来解决问题,绝对不是处理问题的最优解。
我只是分析,我是这样的一种人,在脾气上来的时候,会选择跟孩子冲突,俗称“拿孩子撒气”。特别是跟伴侣或者朋友冲突相比,选孩子可能是我自己“成本最低”。
这不是个好选择,但是是不自觉的第一选择。这样想来孩子太无辜了。
所以,明白了虽然是“不自觉”的反应,反倒更在意起来,还是不要让孩子受委屈更好!
对于小朋友来说,父母的怒火似乎更无可奈何。他们小小的身体根本就没有跟父母对抗的能量。而且,父母是自己最亲近最爱的人,小朋友不仅无法对抗,在他们看来也许没想过对抗,这种伤害会不会比其他人的要严重的多的多。
那么,我爱我的孩子,我就要意识到,情绪的出口,不要放在孩子那里。这很难做到,因为最亲近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会精准靠近我的“雷区”。所以,还是放轻松些,实在避无可避的时候也要想着去“修复”一下。好好道歉,小朋友也会原谅我的。因为她一定也爱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