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三年,拨云见日

作者: 敖中堂 | 来源:发表于2020-03-20 00:10 被阅读0次

贞观三年,长安小雪。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面突厥犯我边境久矣,望圣上为天子龙威着想,为大唐边疆着想,为雍凉百姓着想;

是战是和,请陛下定夺。老臣裴寂艰难地向太宗李世明表达自己对李唐之忠心。

不知爱卿结党营私,党同伐异之时,

想的可是太祖恩泽;

想的可是天子威灵;

想的可是金科玉律;

想的可是社稷福泽!

然而李世明深知,自李唐开国,裴寂便身居宰相,今已十年,门生故吏,遍及天下。

一时一刻,撼不动这盘虬卧龙。但裴寂此时已成惊弓之鸟,望明哲保身,安度余年,不敢胡作非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裴寂噤若寒蝉,低首而言,老臣愧于天子,耻于黎庶。

然老臣已是花甲之年,行将就木;更知晓天人更易,豁达生老病死。

望陛下假老夫一命,贬作庶人,以尽老夫残年之躯献贞观盛世之辉,报陛下恩典。

同意与不同意对于李世明而言都只是形式而已,一朝天子一朝臣,时间早晚的问题。

但他想榨尽裴寂最后一点价值,杀鸡儆猴。

当然,杀一位朝廷显贵,尤其是这样一位坐了十年宰相的开国功臣。

不管他有多大过错,只要不是弑君篡逆,都可以被同僚和自己原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况且在李世明仅仅登基三年之时,如果擅杀朝廷重臣,无论向天下如何解释都会被世人当做一个昏君:

嫉贤妒能,滥杀无辜,暴虐成性,杀人成魔。

而裴寂自然可以名满天下,文死谏、武死战。百年过去,是非对错谁会在意?

深思熟虑之后,李世明决定把裴寂的项上人头暂且借给裴寂三年。

照此执行,李世明制定下了第一步策略:明查旧事,暗下毒手。

朝中众臣深谙此意,在合适的时候恰当地公开着向李世明告发裴寂种种很适合裴寂的罪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一番君臣演绎之后,裴寂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失了官位。

但能活着回到原籍,已经是此时最大的安慰。

两个月后,李世明将跟从自己多年的两位谋臣分别拜为左右仆射,即两位宰相接替了裴寂的工作。

而这二人经过贞观之治后,被后世并称为“房谋杜断”。

裴寂的事却并未结束,经过李世明暗中派人三年以来对裴寂的严格监控和隐蔽打压下。

裴寂终于到了李世民理想中重疾缠身,病入膏肓的状态。

依照这种状态,李世明拟定了他对裴寂的第二步策略:有借有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既然裴寂的人头已经借了裴寂三年,是时候找他要回来了。

自然如今的朝野早已忘记了这位开国勋臣,奸诈老贼。

尤其是当朝天子三年前就已经让大家,将裴寂的定义从前者很自然地过渡到后者时。

大家谁会在意这样一个“平民奸贼”呢?

而李世明就很好地免疫了那种,常见的且只发病于固定人群的特殊传染病。

我们统称为:“贵人多忘事”。

李世明在裴寂将死未死的时候,亲自拿笔写了一封充满关爱的长信。

在信的结尾,李世明大大地写上了提拔裴寂为尚书的意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然而然地,这封信的内容被万人知晓和称颂。这封信被钦差护送,一路赶奔裴寂老家。

终于,在裴寂活着的时候感激涕零地对李世明歌功颂德。

钦差赶忙将裴寂抬上轿,裴寂深知天命难违,赶忙与众人离去。

家人不舍,央求钦差缓缓而行,切莫累着裴寂。

钦差回话众人,圣上早已考虑此事,命我不必心急,一定将裴尚书安然送抵京城即可。

裴寂笑而不语,众人感恩戴德而去,皆颂天子不计前嫌,尊礼敬老之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行到半路,裴寂脉象微弱,危在旦夕。钦差见医师也无良方,慌张不已,向裴寂哭诉如何是好。

裴寂只是摇头,又过了半个时辰,裴寂于钦差耳边说到:

老夫不死,众人牵连。然叶落归根,求大人能将尸骨运回,感恩不尽。

说完,溘然长逝,终年六十岁。

钦差惶恐,报于天子。李世明悲痛万分,命厚葬裴寂,尸骨葬于长安城外,追封工部尚书、河东郡公。

而裴寂之死离不开另一位人物,这位人物所引出的事件我将写至下文《贞观三年,进退两难》。

结语,本文所写,事件时间基本参照唐史,事情经过略有改编(史实为裴寂死于贞观三年,本文给他增了三年寿命,多有冒犯)。写作本文的起因是对《旧唐书·太宗本纪》中一句话有感:

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

相关文章

  • 贞观三年,拨云见日

    贞观三年,长安小雪。 北面突厥犯我边境久矣,望圣上为天子龙威着想,为大唐边疆着想,为雍凉百姓着想; 是战是和,请陛...

  • 细读《西游记》杂感:第一百回

    1.书中说唐僧贞观十三年出发,贞观二十七年回到长安。其实唐太宗在位23年,自贞观元年(627年)正月至贞观二十三年...

  • Jun.25 读《旧唐书》2 | 李世民的前半生:英姿盖世,武定

    文 / 杜豆豆 《旧唐书》第2卷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前半生,从出生(598年)到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是贞观...

  • 迷茫三年,终于拨云见日

    我至今还记得中考填志愿的那一天,那天下着小雨,我没有骑自行车,而是徒步走到了学校。在教室里,老师指导我们填写中考志...

  • 隋唐五代史6/12||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指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期间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从贞观元年(627)君临天下,至二十三年(64...

  • 历史 || 无字碑⑵

    (书接上文) 到了贞观三年,魏征被封为“秘书监”,参与朝政。贞观七年,魏征又被提拔为侍中,荣登宰相之位。 而随着大...

  • 贞观三年,洛水之畔

    三原则:图原创,文原创,诗原创。 上岸 左手长安 右手终南 行李 一箱诗书 一把宝剑 盘缠 十两纹银 百文铜钱 若...

  • 如果努力了,那么你的选择呢?

    贞观年间,长安西城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他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车,驴子在屋里拉磨。贞观三年,...

  • 心生种种魔生(西游漫话)

    玄奘师徒路经十万八千里(单程),历时十四年(从贞观十三年出发直到贞观二十七年方回),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斩妖除魔,...

  • 贞观

    (1) 牢里几个死囚犯为了一个馒头争得死去活来,狱卒排徊着,我叫末儿进了牢后 不再有属于自己的名字 仿佛从入牢的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贞观三年,拨云见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fd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