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bb42e73913d1ba2f.jpg)
昨天我们讲到,秦献公继位后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之后他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迁都,就是将秦国的国都从雍城迁至栎阳。
迁都的目的有二,一是出于政治的考量,就是要摆脱奴隶主聚集的旧都雍城老世族对君权的控制和束缚;二是向秦人表明他要夺回河西之地,以重振秦国国威的决心。
于是,在秦献公继位的第二年,便成功迁都栎阳。迁都栎阳后,秦献公组建了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政治班底,从此放开拳脚,大展宏图。
虽说迁都栎阳是为了收复河西之地,但眼下最紧迫和重要之事,绝不是发动秦魏战争,而是需要长时间的修养生息。
之前我们讲过,当初秦献公在离开魏国之际,曾向魏武侯许诺,只要魏武侯在世,秦国绝不会与魏国为敌,而秦献公继位后也一直信守承诺。
其实,这对秦魏两国来说非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双赢。秦献公要稳定国内大局,发展秦国大业;而魏武侯要图谋霸业,兵锋直指中原。所以说两国相安无事,于当时的形势而言是利大于弊。
就这样,自公元前384至前366年,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秦献公埋头改革、励精图治,不参与任何战争,持续发展国力,鼓励生育和耕种,加大力度训练军队……
秦献公的一系列新政给秦国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他的领导下,秦国国力得到了提升,而他的地位也愈加稳固。
然而,秦献公誓要击败魏武卒,收复河西之地的夙愿还未跨出第一步,复兴秦国大业的路漫长而曲折。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50e8b4196be58266.jpg)
而正当秦国推行新政之际,周天子却遭遇了麻烦。
公元前366年,魏韩两国发兵攻打周显王的城邑,联军直逼洛阳,周王室岌岌可危。
此时的秦国经过近20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于是秦献公以此为借口起兵勤王。
当年犬戎攻破周王室,也是秦人全族成兵东进勤王,正是因为秦人的英勇血战,救王室于危难之际,护王室东迁千里,才有了秦国安身立命之地,才有了立国的资格。
如今三晋强横,秦国复衰,如果能以勤王的名义击败三晋,则秦国振兴有望。
于是,秦献公打着勤王的旗号挥兵东进,在洛阳城成功击败了韩魏联军,赢得了周显王的赞赏,使秦国在众多列国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而秦人也由此又恢复了往昔的自信与扩疆拓土的热情。
被压制多年的秦国太需要一场这样的胜利,也因这场胜利,使秦国的内部矛盾成功转化为外部矛盾。
从此,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事物,并与中原各国掰手腕了。
而此时的魏国,魏武侯已经去世,他的儿子魏惠王继位,这个君王,是个目空一切的主儿,带着庞涓整天四处打打杀杀,誓要打遍天下无敌手。
虽说,被三晋胖揍了五十年的秦国居然敢站起来主动打人了,为此还受到了周天子的嘉奖,但于魏惠王而言,只当是过家家,并没有放在心上,他笃定秦国威胁不到他。所以,魏国的战略重点仍然放在中原地区。
而秦献公呢,因为勤王的成功让他信心倍增,以此战为基础,他开始谋划夺回秦国的河西之地。
于是,围绕着夺取河西之地,秦魏两国的战争也彻底地拉开了序幕……
那么,秦献公多年的夙愿会实现吗?
我们明天继续!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fc71bd944c3f5a3f.jpg)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