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当初的芽儿
七.心态崩了
向明决定复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高三时,有诸多原因,他努力时间的并不多。因此高考考得不好,有遗恨当初。
当时,高三年级某些班级人太多,可能校领导也出于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高考成绩的考虑。以储著峰的校领导决定从每个班成绩中上的同学中随机抽取三到五个人组成一个新的班级。可能是命运的安排吧,向明就被抽出来了。
高三将近开学时,向明的最佳损友宋永君已经发信息告诉他了。当时向明有些不信,瞬间头上飘着一万个问号。同班上的同学相处三个学期了,有玩得很好的几个朋友,与其他同学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感情的。突然要他去另一个新的班级,一时难以接受也是正常。
高三开学那天,周凌晞发信息给向明:“我们被分到新班级了,这事你知道吗?”。向明怕老师检查,把手机放书包了,没有及时看到信息。那天顶着大风,头发都被吹翻了,向明好不容易来到学校。看到公告栏上贴着各班的同学名单。向明看到自己的名字在226班,他愣了一下,心里一下子完全不能接受。再仔细看其他名字,班里还有四个人一起被分出来了,包括周凌晞在内。看到周凌晞一起被分出来,向明心里好受多了,但并没有完全的接受。拉行李回宿舍,安置好,便在宿舍睡好久。
向明一向如此,心情不好就不想说话,只想睡上几个小时的觉。睡醒了,会好了很多,至少没有之前那般难过。
江帆:“向明,起床了,还有十分钟就要上晚自习了,你应该还没有占位置吧,赶紧起来去占个位置呀”。向明才微微睁开眼睛,小手握着拳头,一边揉着眼睛一边说:“我不想去226班,那些人我大部分都不认识,太难了”。虽然心里不想,但很无奈,向明只好慢悠悠地穿鞋子,慢悠悠地走出教室。
一路上,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直到上到六楼,见到周凌晞,向明的心绪才有了些好的变化。
周凌晞似乎等了向明好久,周在栏杆那同向明挥手:“向明,这儿,快点过来呀,教室里太乱了,等等再进去”。
226班的这间教室是之前是废弃的,现在清洁阿姨还在抓紧打扫收拾着。听说本来是想叫学生打扫的,但考虑到学生刚被从原班级分出来的心情,领导还是吩咐清洁阿姨来做了。
周凌晞:“向明你怎么才来呀,怎么办,我想回211班,韩家华说可以不走”。
韩家华,211班的班主任,胖乎乎的。平时,华哥会在校规的基础上,给学生民主、自由的学习课堂,是很有责任心的一个老师。听说华哥敢跟教务处主任吵架,还动手了,因此211班的大多数同学都喜欢叫他华哥。
向明:“华哥是考虑到我们的心情了,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先看看吧,实在不能接受就回去”。
“hello,我是宗振吉,从223班来的,请多多关照”,旁边的一个同学略带紧张地说。
向明受宠若惊、不知所措地说:“hello,我是林向明,她是周凌晞,我俩以前都是211班的,也请你多多关照”。说完,三个人互相笑了笑。
晚自习上课已经上课二十几分钟了,整栋高三教学楼除了226班还在乱哄哄的,其他班级都进教室并在安静地看书了。小道消息在传还没有老师愿意做这个班的班主任。向明有种被坑的感觉,暗想:“我勒个去,这是一个怎样的班,居然没人愿意当这个班的班主任,再不来班主任主持大局,我就回宿舍睡觉了”
宗振吉:“有两个老师和两个工人走过来了,但不懂哪个是班主任,工人还拿着横幅”。
其中一个老师生气地说:“你们还是小学生吗,快点进教室找位置做好”。后来才知道这个老师叫车新惠,虽然才三十岁左右,但很有威压,遇事果断,雷厉风行。大部分学生都怕他,但其实也很好说话的。
车新惠老师刚说完,所有人都乱哄哄地挤进教室,抢占好的位置。向明不喜欢同人争,只是想等别人抢完,再找个位置坐下来就好。
周凌晞:“向明,这儿,我帮你占位置了,快点过来坐”。
宋振吉在旁边坏坏的一下,说:“嘿嘿,向明,你俩关系不错嘛,感觉他对你有意思哦”。
向明:“哪有,别开玩笑了,一起过去坐吧,他帮我占的那位置旁边还没有人坐”。
两人便过去坐下来了,周凌晞走在向明前面。那两个工人正在把横幅挂上黑板正上方,一分钟左右就熟练地完事了。
原本以为车新惠老师是班主任,没想到她突然说:“大家先安静地看书,等一下你们班主任才过来”。“我的天,这也草率了吧,剧情略带坑啊”,向明不羁地说。接下来的漫长等待,向明根本没心思看书,只是同周凌晞小声聊天。旁边的宋振吉在孜孜不倦地刷题,偶尔也羡慕地看向明。
晚自习最后一节课,班主任才过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当时向明还不觉班主任已经来到教室了,趴着桌子,迷迷糊糊的。抬头一看,声音动听怡人,阿罗多姿的身段,妙曼的身体,雪白如玉的肌肤,隐隐散发出少女女的芬芳。
王佩瑜,226班的班主任。据说她是临危受命的,当时年级比较大的老师不愿做226班的班主任,储著峰只能对刚出来教书一两年的王佩瑜。
向明刚开始见是这么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心想:唉,原来这个班如此不被重视,以后想好好学习都难喽。此时向明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可能是与被从原班级分出继而又被分到一个不被领导重视的班级。这都是心理上的一些正常的变化。
领导又怎么想不到学生的这点心理呢。王佩瑜:“今后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努力,预祝大家明年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一阵热烈的掌声~~~
王佩瑜:“咱们这个班,其实是很受领导重视的,储著峰副校长就在门外”。
储著峰:“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知道大家现在的心情都不好,有些失落,这都能理解;但我们这个班是由各个班的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组成的,战斗力并不比那些实验班差;大家都放心,我们校的各级领导都很重视这个226班,请大家不要多想,安心学习”。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飘过~~~
向明一脸不屑地说:“凌晞,你看看,这就是领导的套路,说得比唱的还好听”。
周凌晞并不像向明想得那么复杂,一副深信不疑的样子。周凌晞素来如此,天真无邪,不会把事情想得太复杂。
凌晞:“不是啊向明,我觉得副校长很真诚啊,今晚还特地来鼓励我们呀”。
向明:“好吧,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得靠自己努力,从明天开始我们好好学习吧,哈哈哈”。
凌晞:“向明,你认真一点啦,真实的”。
向明:“好啦好啦,我很认真的呀”。
开学第一个晚上就这么过去了,向明和凌晞只是聊聊天,书本都没打开。
一个在做判断时,如果参杂个人感情,必然会影响作出的判断正确性,也必然深刻地影响着后来。
由于王佩瑜毕竟是刚出来教书不久,做班主任也是第一次,所以对班级管理起来并不是那么地熟悉、得当。虽然向明昨晚那么说了,但他对226班以及王佩瑜都尚存抵触感。因此,向明对学习没有太上心。可能是凌晞对向明有些特别,使得他俩之间的关系愈加微妙。但是两个人都是很腼腆的人,不会在人前承认这些事情。但旁人都看得出来,看得明明白白。
基本上,向明在高三上学期对学习都是一个样子——“不够专心”,但在别人看来向明总是很努力。实际情况只要向明自己知道了,他自己经常拿着课本发呆、看着黑板认真地神游于宇宙各处或是拿着笔看着题目,仔细地想其他事情。
王佩瑜也以为向明总是在认真学习,可是很奇怪他学习成绩来上不去。唉,毕竟是太年轻的教师,不是资深的班主任,看不出也想不明白向明的问题所在。高三上学期,这种状况被一只被很好地维持着。讽刺的是,向明对这种状况,心态却没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可以说很平和。直到高三下学期,这种平和的状况才有所改变。
之所以说向明和凌晞的关系微妙,是因为凌晞对向明很特别,向明对凌晞非常非常好。有时他俩好得像情侣,有时平淡得像路人,可以一个星期都不跟对方说话。
快要放寒假时,向明发现凌晞跟吕甫英走得太近,就吃醋了。连续几个星期都没同凌晞怎么说话。放寒假那天,两人碰面只是很平淡的打了一声招呼而已。虽说那天行李多也急着回家,但是却也平淡得太离奇了。让人觉得太不符合常理,关系曲线波动太大。
寒假里,向明没什么事情做,很凌晞也很少聊QQ或微信。只是偶尔看看书刷刷题,但都是为打发时间而做的,多是无用功。在家时,只要向明没有违反族规,就不会被管制。因此向明一个寒假下来,徒增几斤肉罢了,其他没有什么。
仿佛一切都太平静了,平静得离奇。可暴风雨来临的前夕都是非常平静的,暴风雨过后,也回复平静。这也许就是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高三第二个学期如约而至,无论你想与不想或开心与否。
开学第一个晚自习,照以往的惯例是:开班会,班主任宣读高三年级会议精神,以及接下来一个学期的大体安排和努力方向。
一个穿黑色连衣裙的女子,站在讲台上,大约二十七八左右。她在灯光与衣服的衬托下,显得别有一般姿色。她是姜小君,据说王佩瑜生病了,她是来代替王佩瑜的。
姜小君:“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先自我介绍,我是姜小君,由于你们班主任生病了,暂时不能来带大家。那接下来的这个学期,我就是大家的后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我会好好待你们的”。姜小君话音刚落,班里先是哄堂大笑再窃窃私语讨论着。
姜小君用黑板擦重重的打压讲桌,神似县太爷受案。“大家先安静,接手前,我了解了大家的一些情况,比如说成绩,唉,不堪入目呀”,姜小君实话实说,并非故作姿态。
当时226班总体成绩排名第九,年级一共有24个班。虽然说第九不算太次,但是226班号称由精英组成的班级。考出这等水平,着实难说得过去。
姜小君:“下面我们来念一下每个同学上学期的期末各科成绩、总分已经在年级里面的排名情况”。
班里一个63个同学,年级一共1456人。念到最后,向明在班里排26名,在年级排645名。凌晞紧随其后。这个,向明在家里的时候就知道了,只不过没想到这会在班里读出来。向明着实是被重重的打击到了,也许这就是高中生的性情吧,大多数同学好胜心、自尊心都强。
“真有这个傻逼班主任的,这局是你赢了”,向明在下面小声地说。
从第二天起,向明一反常态,很少跟班里的同学说话,甚至是室友亦如此,只是默默地认真学习。向明似乎已经看破红尘,和凌晞的关系曲线一直下降。其实向明是被双重打击的:一重是成绩,二重凌晞跟其他男生聊得太嗨。
向明没有说什么,只是在认真的学习,真的是认真地学习。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向明的成绩提到班里第二名,年级56名。为此,姜小君还在班会上表扬了他,并送给他礼物,以资鼓励。
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过后,还有二十几天就要高考了。
谁也没想到,向明的成绩遇到了瓶颈期。向明也正是因为急于突破他的成绩瓶颈,却求而不得。后面情绪波动太大,心态崩了进而方寸大乱。
最后向明高考落得“惨败”收场。
现在向明复读,努力33个星期,他再遇成绩瓶颈期,久久无法突破。当时的成绩,还达不到他的目标,因此心态几近漰溃状态。
向明明白:有时付出与回报不对等,努力只是可能会成功并不一定会成功。但是非常努力之后,成绩达不到他的目标,向明不能释怀,继而心态再也无法平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