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驴新思维
有这么个漫画故事:一对年老夫妇骑驴,老头牵驴,老妇骑驴,被人骂:“看,这老头真蠢,有驴都不骑”;老头骑驴,老妇牵驴,被人骂:“看,这老头真自私,自己骑驴,让女人走路”;夫妇同骑驴,还被骂:“这夫妇俩真狠心,俩人骑一驴”;俩人都不骑驴,又有人骂:“真没有用,有驴都不骑”。
图片源自网络看吧,别人说的,不一定靠谱,哪有对的时候啊?站在不同角度去评说同一个事,总有其片面的一面、不对的一面,甚至阴暗的一面。
换个情景,倘若我自己是那老头,不同情况时三种方式都可能是对的,至少于我心应如此。
情景一:我很健硕,媳妇腿脚不利索,那我就愿意走路,愿意陪着骑驴的媳妇漫步街头。或者,我与媳妇都算是比较健硕,仍愿意如此,愿意为爱人带路护航。为何如此?因为爱吾妻,让她骑驴;也爱吾驴,我便不骑。
情景二:媳妇很健硕,我腿脚不利索,那我骑驴就如同坐那轮椅一样,只是一种行为自觉或是无奈之举,腿脚不便,该当如此。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男女平等不是口头说说而已,步入老年的男女多数是男不如女,这再正常不过的事。
情景三:我与媳妇腿脚都不利索,故而特意买了头健壮的驴,骑乘代步,所以俩人同骑一驴,代步一程,如此,我觉得也是对的,因为我并没有心狠地不给驴吃喝,或是卸磨杀驴食其肉。
别人说的,只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没有问问我:“身体康健否?腿脚便利否?”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在意别人的评说呢。相比别人的评说,我倒是更在意自己的所为。
别人说的,不靠谱,自己做的,才真实。然而现实中,我们却往往被别人的评说所左右,被别人的价值所牵绊,甚至这种被影响是更常态、更深刻的。
二、口水淹死人
图片源自网络幼儿,被家长骂、被老师说多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真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你太调皮捣蛋了”,往往今后的路也被定格到被骂被说的方向走了。
少年,被同学骂、被玩伴说多了,“你就是个胆小鬼”“你真是怕事”“你一点不勇敢”,往往今后的路要么朝着这个方向走,要么朝着它的反向极端走。
中年,被老板骂、被同事说多了,“你办事能力太差”“你太没有担当”“你蠢得要死”,然而这些都不会改变太多你的态度,却多数会影响你的心情,毕竟成年人的三观不是那么容易影响改变的。
如今的网络时代,被别人的评说杀死的,屡见不鲜。口水淹死人,是真的有。人肉搜索把你的肖像公开于众,网络水军把你的身躯冲入深渊,放大你的阴暗、冷漠、过错,由小见大、上纲上线地恶语诋毁、冷言中伤,便是淹死人的那盆污水。
三、问问为什么
不用立案侦破,却至少需要问问为什么。
一问:被骂的人是否有错?骂人的人值得尊崇?
凡事都得一分为二地去分析对待。先说被骂者。应该是做得有错或不对的,或者换种说法就是,他做的与大众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不被认可的,亦或是有悖常理的,这是最起码的问题所在。当然,也不排除,他只是做得未令上司老板满意而已,或是无意踩到了别人的尾巴、触碰了别人的伤疤,亦或其他。如此看来,有错,该骂,或者说活该被骂,当不当骂暂且不说,因为这似乎与骂人者有关。
再看骂人者。有人说“打是亲,骂是爱”,有人说“不打不成才”,有人说“大批大进步,小批小进步,不批不进步”,我倒觉得,荒谬可笑。从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去看,这些话都各有其正确的道理所在,因为我信“存在即合理”这个真理,不然怎么会有这些论述呢。倘若把“打”“骂”“批”理解为激励人的一些方式,倒还行得通。其他情况,都丝毫站不住脚。
骂人者,往往高人一截,不是父母兄长,就是老板领导;骂人者,多数性格不成熟,不是自私自利的同级,就是无爱无德的水军。前者,为大不尊,或者情急不控,或者性格不熟,或者只是见识不多、层次不高、能力不行。后者,阴谋阳谋,隔岸观火,火上浇油,油里加盐。
二问:口水淹死的都是些什么人?
被口水淹死的往往是那些脸皮薄、内敛、性格直的人,却并非那些大奸大邪大恶。小心翼翼地活着,却更容易被这个开放的时代压垮、推倒。
口水就像那凶猛的洪水一样,冲垮的都是那些自身有洞的堤坝,却很少把磐石冲破。口水就像那冰冷的寒风一样,冻死的都是那些极少数好静不动的鸟,却很难把候鸟冻死。
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要相信别人的“口水”,而应用心凝视自己的“汗水”。
三问:被淹死的人所做的是对是错?若对,岂不白死,若错,则其错当死?
对与错,是与非,太相对的东西,唯有留给时间和来者去评说。
对错是非,今日与明日有区别,此地与他处有区别,真情与假意有区别,私心与公心有区别。我倒觉得:每个人心中的原则和底线更重要,人格和修养更重要;每个集体(班、组、群队也好,家、国、天下也好)认同的公心和道德更重要。然而现实太复杂,对错难评说,是非难辨明。如此看来,若错,其错未必当死,若对,也未必就白死。
倘若真需区分个对错来,那恐怕没有几人可活。有几人可以做到善始善终,又有几人可以做到尽善尽美?地球上的人变多了,社会分工变细了,年龄增长了,凉薄见多了,又有几人可以守住初心?
做自己觉得对的事,莫听别人吵闹的声音。别人说的多数是别人的角度看到的风景,何况别人未必比你更高明。重要的是自己去反思,觉得错了,便改之,觉得对的,便做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人惑。做自己,不人云亦云;做事情,不随波逐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