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我看看你的书
因为有托管,所以我一直都提倡让孩子们带一本课外书来,如果作业写完了,可以看一看,就不用坐在原地发呆了。
倡议来倡议去,带书的孩子总是廖廖。谁能想到呢,当我开始借孩子们的书读故事,带书率就直线上升,人人都把老师用了他的书当作是光荣的事。
最初,我用了安然的《小巴掌童话》来读。这是我寒假的时候推荐给孩子们的,没想到,班里立刻有孩子说自己也买了。果然,第二天,冰冰就兴冲冲地拿书给我。我又换冰冰的书,再读一天。就这样,几天之后,班里几乎人人带了一本书,盼着老师选中自己的。
从选书的质量,能大致看出孩子在家进行课外阅读的程度。有不少孩子准备的是合乎年龄段的书本,还有些孩子带的明显是哥哥姐姐剩下的日记、作文起步等他们看不懂的书,还有些孩子带了本身质量不太高的书本,把《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进行改编,配上公主形象,换个人名就胡乱出版,这样的书看着对孩子本身也没什么益处。
班里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我讲故事的时候,就连班里最调皮的孩子,也会停下手上玩的铅笔橡皮,入神地听着。即使阅读是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活儿,为了孩子们的终身成长,我也愿意一直去做这个“栽树人”。
眼看着三月就要来到啦,我们班专属的读书打卡活动,也要尽快策划出来。
家长要做三类事
中午值班的时候,遇到一个家长来找我拿东西,就聊起了孩子的事儿。
家长说,孩子太小,好多事情迷迷糊糊的,做不好,非得家长动手不行。她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孩子每天的书包都是她帮着收拾的,不然,让孩子自己收拾,就丢三落四,好多东西忘了带,就影响上课。比如,每次跟孩子说,如果家长放学来迟了,希望孩子在门卫等,但是孩子永远都乱跑,所以只能随时戴个电话手表,方便随时定位。比如,记作业,孩子周五很自信地跟她说,作业全部记下来了,但是家长一问,发现说得驴头不对马嘴,又只能在群里问。所以,希望我能恢复在QQ群里发作业的习惯,等孩子到了三年级再说。
我跟家长说,问病症不能治标不治本,想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想要让他们更适应小学生活,还就非得把每样事都做细不可。家长举的这三个例子,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原因——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够强,以及没有践行和家长的承诺。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孩子履行约定,给孩子必要的帮助,但不包办,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否则,不管是买电话手表,还是替孩子问作业,再或者是帮孩子理书包,都不是解决之道。可能暂时表面上看起来有点用,过一阵子,遇到新的事件,孩子的习惯没有改,还是会有新的麻烦。
刚入职的时候,我们组织听培训,有个讲座说得好,家长们平时做的事,可以归为三类。家长可以替孩子做什么,家长可以陪孩子做什么,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什么。对于现在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收拾书包、记作业,都应该是已经可以完成的事。但是因为孩子们拼音掌握得参差不齐,理解能力有偏差,做事没有条理,如果放手让他们自己完成,很容易就出现问题。所以,这几样事,可以归为“家长可以陪孩子做的事”。
“陪”和“让”的区别,就在于家长的指导,通过指导,让孩子养成做事的条理性,给孩子搭一个脚手架,等他们已经能熟练掌握技能的时候,再撤掉。
那,怎样陪孩子收拾书包呢?孩子收拾书包如果没有条理,容易忘带,家长可以跟孩子共同整理出每种课需要带的书本、练习册和工具清单,每天晚上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如睡前),和孩子一起对照课程表,根据第二天的课程清单去依次整理。然后,再对照着记作业本,一条一条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检查作业是不是放在书包里。
那,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记作业的习惯?当发现孩子能力不足以独立记作业的时候,可以在孩子每天完成作业之前,先打开记作业本看一看,让孩子对照着说一说今天的作业,顺便纠正拼音记录的错误,明确作业是什么了,再动笔写。如果孩子的作业记录不清,可以在家长群里求助,也可以直接私聊老师问清楚作业。最重要的事,问清楚以后,请孩子在记作业本上修改自己的记录,方便他们知道下次怎样记更有效。这样坚持几天下来,会有明显变化。
下午晚托时间,我进班级布置作业,按惯例先说一遍作业,再请同学们齐声复述,最后用拼音写在黑板上。我也邀请高老师这样做。等语数作业都板书好,我再巡视班级,看看孩子们的记录,指出他们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欣玥和一一的作业记录很棒,有专门的记录本,有家长的指导痕迹。这两位家长,应该就是“陪孩子做事”的典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