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老师们有没有这样的发现,我们在上课时孩子们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不问缘由,更不要说质疑,他们认为老师说的肯定是正确的,他们不会掌握学习的技巧,有时候就算一个问题的答案他知道,可是表达不出来,语言的组织能力很弱,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学”并没有真正发生。今晚青椒计划专业课程第二十七讲专业课程由北京市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教学副校长,海淀区小学教育教学专家贾素艳老师主讲,与青椒学员一起分享《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的课堂》,作为青年教师,如何开启“课堂深度学习”之旅? 又该如何在课堂中真正有效运用这一教学方式?这些问题贾老师给了我们“真”的答案。
回顾了自己8年的教学经历,在这8年的教学记忆中,我愕然发现在我的日常教学活动中,竟然很少出现过“深度学习”这个词,或许是很浅薄的在用,只是不知道它的专门术语,看来我真的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我原来一直在“善意”或者“无意”地剥夺了学生很多权利,吧唧吧唧的占去了属于孩子们的很多时间和很大空间。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深度学习”项目专家这样说“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定义里面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引领”“挑战”“参与”“体验”“获得”,每一个词都挑战着我们的教学过程,看来学生的深度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形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教师的“轻浮教学”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要深挖学生深度学习的缺失原因,就要从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和内涵中入手。
今晚贾老师的分享中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探索”,我想这儿的探索不仅仅针对学生,还有老师。学生从书本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够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和能力,需要通过实物造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比如贾老师在讲到图形与几何的时候,她让学生去自己制作长方体、多面体等实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体验了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动手操作、最终成功解决难题,这一过程就是深度学习。通过学生直观的观察、充分的触摸、大胆的实践,在兴趣高涨的同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建立空间及图形的初步观念。这样可以给一些在此方面经验较少的学生一个平台,让其更好的在互动、交流中建立空间及图形的观念。现在多媒体技术非常发达,而且有一个“活”字围绕着我们的课堂,就是知识的活学活用,数学的练习不再是单一、枯燥、乏味的反复训练了,它应该是适量的、有趣的、发展的,在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发展大脑思维,让学生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丰富他们的想象能力。让学生真正的“学”到核心知识,并为后阶段的学习和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周二,教育局领导听了我的三年级英语公开课,今晚听了贾老师的分享,噢!前面我说我错了,原来我也在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授课题目是“where is my eraser?”,本节课学需要用到旧知识1-10的数字,我把它以音乐的方式展示给学生,音乐动感十足,学生边唱边温习,效果非常的好。当引入“椅子、桌子、门”的单词时,我用到了这样一句话,“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其实这句话在我备课的时候没有备进去,是突然想到的,有的学生听过这句话,而且我是用方言说的,因为用普通话我实在说不出来,一句话引出两个新授的单词,没有想到效果非常好。我想说的是深度学习需要教师通过联想、激活经验,将以前的内容介入到当下的学习活动中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抓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使之有机整合,建立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思维得以发展。
贾老师肯定是一位小学数学专家,她今晚的分享以小学数学的课程及课标为主,虽然我现在不是数学老师,但过去带了6年小学数学,如果把小学数学比喻成一棵大树,远看很美,近看很高,但如果我们想让学生了解它的成长过程,不是走马观花式的一目而过,而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去体会培植中的乐趣,让孩子们进行深度学习,才能真正领略这整一片树林的美。深度学习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较高的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深度钻研、深度反思,才能促成学生努力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最佳状态,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不知疲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