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回忆——唱大戏

作者: 云清燕 | 来源:发表于2017-10-20 09:56 被阅读284次

    偶然翻阅儿子的语文课本,又一次读到了鲁迅先生的《社戏》。鲜活的文字一下子勾起了很多久远的回忆来……

    河北梆子《打金枝》

    小时侯,很多村里都有自己的戏班子。每到冬闲,村里“好事的”的人就开始操持——搭戏台、修补行头、组织排练,往往是边排边唱。

    要是赶上哪个村里立集(设立集市)、店铺开张,或者户门大的人家老人过寿、儿子娶媳妇,也会花钱请外面的剧团来村里唱上几天大戏。大多数时候唱的是河北梆子,也唱过吕剧、评剧、豫剧等。

    故乡的回忆——唱大戏

    唱大戏,在当年,那可是村里的一桩盛事。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甥也要去……”

    提前十来天,各家各户就开始托人给四里八乡的亲戚捎信,邀请大家来看戏。开锣前几天,讲究的人家还会套上牲口,驾车去各家接人。

    出嫁到外村的老姑娘、少姑娘,大多会趁此机会带着孩子来娘家门上住上几天,一是为了看戏,二是为了姑姨姐妹们聚上一聚。

    这时候,谁家的亲戚来得越多,就显得谁家越兴旺,越和气。

    记得,当年村里的戏台就搭在当街,设在村代销点的门前,全开放式,随便看。

    台子不过一米半高,台下摆着各家孩子们用于占地儿用的家活什儿——除了椅子、板凳,还可能会是一截檩条子、半拉树墎子,甚至几块砖头、瓦块。

    开戏前,各家的孩子,往往连饭都顾不上吃,抄上块饼子、馒头,抹上点麻汁或面酱,就去占位子了。为了所谓的“好位置”,好朋友往往也会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反目成仇”,好几天谁也不理谁。

    要开戏了!戏班子往往要先敲上一通鼓,筛上一阵锣,俗称“喊人”。大人们听到鼓锣,才连忙撂下手头的活计或饭碗,抄起屁股下的凳子赶去看戏。

    记得有一年,赶上村里年景好,村里不但给戏班添置了很多新行头,还请了县剧团的人来给指导。我至今还记得,小姑顶着满头珠翠,新戏装外面披着一件花棉袄,站在一边候场,可惜我怎么也想不起她当年扮演的角色了。

    东边的邻村过年时请来了外来的剧团,那次,据说是请来了唱河北梆子的名角——郑小Jiao。所以,外村的人进园子去看戏,是要买票的。

    杏姨早早就把我接到她家去看戏,一连住了好几天。那时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跟着她家比我大两岁的二哥和同岁的小三儿到处跑。他俩带着我偷偷溜去戏园子的后台看演员们扮妆,听他们吊嗓。还商量着,打算把瘦小的我藏在棉大衣里去逃票,结果“不幸”被杏姨听到,二哥为此还挨了一脚。

    他们村的戏园子设在村里大队部的院子里,院子里搭了一米多高的戏台,戏台上还搭了彩棚。台前放了一根根的檩条或粗树干,还有用木板子临时钉成的长条凳,那是戏园子的座位。

    当年的我特别好奇,为什么那名角的名字会叫“郑小脚”。看戏时,还特意去留意人家脚,看看是不是真的特别小。等到长大了,认识的字多了,才意识到,大概人家的名字是叫“郑小娇”吧!

    我的奶奶是名符其实的小脚,但却“心野”的很,她是个极“好事”的人,尤其喜欢听书、看戏。只要她听说附近哪个村镇唱大戏,她总会想法带着我们去看。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奶奶带着我们叔伯兄弟姐妹五六个,坐了满满一驴车,去大柳镇看戏。

    一晃经年,爱看戏的奶奶早已离我们而去,村里会唱戏、会拉弦的人也越来越少,健在的几位如今也早已弯腰驼背,口齿漏风。年轻人更喜欢电视、网络、麻将,甚至广场舞。

    “姥姥门前唱大戏”那样的情景,大概只能去童谣中回味,去回忆中追寻了……

    原创不易,如需转载,请征得本人授权,并标注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白夜1005:找到知音
        云清燕:@白夜1005 看来您也有类似的回忆:smile:,握手🤝
      • 独秀一栀:浓浓的乡情……美美的文章!👍🌹🌹
      • 米老爹:儿时最好的事莫过于看大戏了!我也有一篇写这种回忆的文章,
        米老爹:@凌云燕123 哈,夸张了吧?能长什么见识?
        米老爹:@凌云燕123 谢谢!
        云清燕:@米老爹 刚刚拜读过,又长了很多见识:smile::pray:
      • 四毛大叔:写得细致生动
        云清燕:@四毛大叔 多谢鼓励:pray:
      • 嗅梅:真的看了你的文字满满的回忆,尤其那首歌谣我也会唱😀
        云清燕:@嗅梅童谣里藏着的岁月,不经意间就温暖了心:smile:
      • 红叶拂水:满满的都是回忆!
        云清燕::smile::smile:我这段努力多写点小时候的事,争取在童年多呆会儿:smile:
        红叶拂水: @凌云燕123 哈哈!这样心年轻!
        云清燕:@红叶拂水 回忆完了童年,一整天感觉自己七八岁:smile::smile:
      • 写意人:捉到一条小虫:
        往往是别排边唱。
        往往是边排边唱。
        云清燕:@写意人 多谢多谢:pray:,马上去改:+1:
      • 写意人:儿时往事在你笔下添了些惆怅,也许是再也回不去了。那时的民间艺术虽然粗糙,但养了好多人的精神胃口,它们的消失确实是莫大的憾事。
        写意人:@写意人 :+1::+1:
        云清燕:@写意人 刚才在我们的家庭群里,也就这篇文章讨论了一番,比我小四岁的妹妹都记不清唱戏的事了!时代在进步,凡事有生就有灭,有来就有走,把这些快要消失的东西用文字整理记录一下,给那个时代做一个小小的注脚:smile:
      • e921d0719b6e:童谣值得传下去。
        云清燕:所以想用文字把这些回忆记录下来
        云清燕:@泗四坊方陈礼祥 担心以后的孩子即使唱着童谣也体味不到唱的是啥了:smile:
      • 写意人:先赞上,等会再慢慢品读。👍
        云清燕:@写意人 :pray::pray:
      • MJ老段:太熟悉的场景了
        云清燕:@MJ老段正在拜读您的文章!向您学习!多交流!:pray:
        MJ老段:@凌云燕123 我也是此类作者➕读者
        云清燕:@MJ老段 是么!真好!又一个有着相同回忆的人!今天好多人都因此文牵动了久远的回忆!:smile:
      • 无色生香:一晃经年,爱看戏的奶奶早已离我们而去,村里会唱戏、会拉弦的人也越来越少,健在的几位如今也早已弯腰驼背,口齿漏风。
        忆戏思故人🌺🌺🌺
        云清燕:@无色生香 哈哈!四十多岁了:smile:
        无色生香:@凌云燕123 。。。你多大,上了年纪:sweat: :sweat:
        云清燕:@无色生香 :+1:是啊!每每写完一篇回忆性的文,内心都久久不能平静!上了年纪,越发念起旧来
      • 风的衣裳:真好!👏 👏 👏
        风的衣裳: @凌云燕123 嘿嘿!
        云清燕:@风的衣裳 多谢:pray:
      • 2db972215f63:看大戏经历和我童年真的好像,那时候也是经常被奶奶带着去,谢谢作者让我又回味了一遍童年
        云清燕:@如你默认_87357 为共同的回忆干杯🍷:smile:
      • Resoluted:那个大柳镇啊:smiley:
        云清燕:长官包子大柳面
        云清燕:@Resoluted 有大柳面的大柳镇:smile:
      • 鸣凤乔:跟着你的文字又回到童年
        鸣凤乔: @凌云燕123 我也想抢救😊
        云清燕:抢救记录童年的回忆:smile:
        云清燕:@鸣凤乔 :pray::pray:
      • 桃源渔歌:现在还有,但是,已经没有了当年那份心情。
        云清燕:@桃源渔歌 哦!已经没有了那股韵味:smile:
      • 哼鸣:相声都改rob 了,家乡大戏只能申请非遗了😄
        云清燕:@哼鸣 是呀!用文字记录一下,要不老了也会忘了
      • 微危道人:好,再看一遍!
        云清燕:@汉人甲 多谢:pray::pray:
      • 断鹂: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断鹂:赞同
        云清燕:@断鹂 想抢救性地记录一些回忆
      • ac72195b1a41:还真的近距离没看过一处戏剧呢。
        云清燕:@JS凌雪忆梅 现在这种机会也很少了:smile:
      • 止水依依:心有默契呀,哈哈。或同在戏台下,不知是否能认得出?
        止水依依:@凌云燕123 是呢,好亲切的感脚啊,哈哈
        云清燕:@止水依依 相隔天涯,却有着共同的回忆!有缘呀!:smile:

      本文标题:故乡的回忆——唱大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jm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