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年圣诞节我都会看一部电影。
但电影中有一个桥段我始终看不懂:
截图来自网络妻子在平安夜知道丈夫出轨了。
她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一个人独自回到房间;
背景音乐响起,是她很喜欢的老歌手的音乐。
她一句话也没有说,而是默默的站在床边很久;
然后她开始收拾那张双人床——那张已经整理地很整洁的床。
为什么要这么拖沓的用这么长的镜头呀!
我不懂,直到后来,我听了台湾的小说家许荣哲的《故事课》。
我才知道,导演的给的这个漫长的没有对白的镜头到底是要说什么;
——什么都不说,却什么都说出来了。
你是不是也没看明白?没关系,这就是我要说的下班后挣钱的第1个建议:提升自己的认知视角,在你熟视无睹的现象背后,让自己有能力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2.
班后挣钱的第2个建议是:从你的兴趣出发,爬你的兴趣金字塔。
我们的成长依赖一个兴趣金字塔。
兴趣金字塔从喜欢的电影中获得乐趣,我们称之为感官兴趣。
而当我们从感官兴趣出发,问为什么,你就有机会读懂镜头,你会到达认知兴趣。
能读懂了上面那个镜头,和去拍摄这样一个镜头是两码事。
就像你能读懂迷蒙的文章,和让你写一篇迷蒙风格的文章也是两码事。
很多人停留在认知兴趣,停留在“我知道,我懂了”。
但很少有人会继续往上爬,上升到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就是决定既然道理都知道,那我看看我能不能做到。
于是去行动,去试试看。
知识是可以教授的,但是能力不行,能力需要你自己去行动。
比如你知道了时间管理的方法,建立了时间管理的知识体系——没有用,你要去行动,然后遇到各种情景去检验你你的这套体系才行。
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什么原因,现在应该很清楚了。
3.
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想下班后挣钱的。
比你资格老的,比你年轻有颜值的,比你能熬夜,资源比你多的,下手比你狠的多了去了。
我想起了第二部电影(美剧):
我们被包围了!
这部剧里,好像没有谁是主角,因为主角就是用来包围和被杀死的。
好不容易看到主角光环,结果瞬间就挂掉去领盒饭了。
伞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
美军海军陆战队的空降兵入营的第一课,就是学习被包围。
下班后挣钱其实就是下班后创业。你一开始做,就处于被包围的状态。
你能想到的第一个方向,别人一定也想到了。
生活没有主角,你除了能力,还要有什么?
渠道,用户的需求,你的能力定位··· ···这是一个体系。
所以,你要思考的被包围的原因不是一个,是一堆。
我的下班后挣钱的第3个建议是:系统的思考赚钱这件事,到底要从哪些因素下狠手,使用重武器。
4.
第三部电影讲述的是等待的能力。
我见过太多的人在做个人品牌,能挣钱要活自己的人,少得可怜。
很多人着急变现,却忘记了一个品牌的沉淀需要漫长的时间,1年,3年,5年,甚至10年。
你看到古典,李笑来,秋叶大叔,萧秋水,成甲,采铜等··· ···无一不是3,5年前就已经开始做知识分享了。
时间是一个壁垒。
很多人坚持不来,最后你看到10年前在舞台上的人,十年后还是他们。
所以,先学会瞄准,然后耐心等待。
勤快的出演配角,争取有在舞台上出场的机会,然后一点一点往舞台中央靠。
这种笨办法,也是我最后的一个建议。
我现在的生活时间就是功夫,你想要的一切都标着价格,祝你好运。
附注:
第一部电影:《真爱至上》
第二部电视剧:《权利的游戏》
第三部电影:《兵临城下》
网友评论
打错一个字,养活自己
另外,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完成目标后的成就感才是支持自己走下去的动力。
有个错别字:能挣钱要(养)活自己的人,少得可怜。
刚刚辞职,决定放弃一份每天需要三小时通勤的高薪工作,决定给自己更多时间来充实自己,时间和注意力是无价的。
2、从兴趣出发,爬自己的兴趣金字塔;
3、系统的思考赚钱这件事,eg:渠道、用户需求、能力定位;
4、行动实践,积累。
受教了六哥。
争取早日也没当个主角
1.不赚辛苦钱,不出卖体力赚钱;
2.用赚的钱努力提升自己,包括思维认知和实战技能;
3.结识人脉,有计划的整合资源,形成自己的核心圈子;
4.以上三点不违背良心。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不做神所不喜悦的事。
万事可期,加油我的兄弟姐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