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原文-第十五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中庸》原文-第十六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中庸》耘心解之十:始于足下遍世间耘心解读:
此二章节,进一步阐述道不远人,道无所不在,人“不可须臾离也”。
前一章节以远行、登高、齐家为喻,言中庸之道,始于足下,莫需远求,如若修道,请从当下始,如同远行必先从近处走,如同登高必先从低处行,如同治家,先从夫妻始,夫妻和睦,兄弟相宜,家人和乐,父母平顺,这就是道。
后一章节以鬼神做喻,言道无所不在,虽视之弗见,听之弗闻,但它却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无所不融,无所不有。鬼神的伟大还在于,它能让天下之人斋戒盛装,恭敬祭祀,鬼神之德,无比盛大,又不离我们左右,时时在我们身边,诗经所言:神灵来临,让人无法揣度,但谁都不敢厌怠不敬,道何尝不是如此,即使你不知“道”,不见“道”,那么做事却必须遵循道,否则事不成,理不顺,人不立,家不安,比如,吃喝拉撒,都各有其规律,都不可乱,不可违,否则就是病;比如家庭中,父即为父,子即为子,无论何时何地,不可颠倒。然而现实生活中,生活无规律的人何其多,同样生病的人也何其多;家庭中,父不在父位,子不在子位者何其多,同样有心理疾病的人也何其多。道不远人,道无所不在,违道,则必乱,必病,必坏。
所以,人们要像敬鬼神一样敬道、重道。
《中庸》耘心解之十:始于足下遍世间鬼者,归也。人所最终归属,即是鬼。在这里特指祖先的魂灵,祖宗虽逝,但不可不祭,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从祖宗那里传承下来的,我的身上流淌着来自祖宗的血液,我们传承着祖宗的基因,甚至传承着祖宗的性格,祖宗从来就在我们的身上,从来不曾离开我们半步。敬祖宗,不是祖宗需要我们敬,而是我们自己需要敬,就像我们孝敬父母,并不是父母有多么地需要我们的照顾,而是我们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心安,更踏实,我们必须向父母尽那一份孝心,奉那一份尊敬。因此晚辈对长辈的道,就是孝敬。这就是家庭的道。
《中庸》耘心解之十:始于足下遍世间神者,申也。甲骨文中为闪电状,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与“电”同字。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神,即上天的示显,是浩瀚无际的宇宙,是气象万千的大自然,是无限长久的生命,是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尽管当代科技无比发达,但仍然无法解释宇宙的奥秘。宇宙仍然是神秘莫测的。万事万物,皆有诸神刻意安排好一样地,有规律有秩序地运行着,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新陈代谢,日月行天,都各有其道,而是谁安排了这个“道”,它们为何如此地有规律,我们说是自然,是宇宙,这自然的力量,宇宙的意志,就是我们所说的神。敬神,就是敬那我们不可知的但又时刻维护着万事万物规律的大道。
人们因而恭敬鬼神,当人类迷茫无助时,困顿穷乏时,我们唯有归投于神灵的指引、祖先的保祐。
《中庸》耘心解之十:始于足下遍世间而道,恰如鬼神般的存在,它滋养万物,支配万物,成就万物。《礼记》有云:“明鬼神之道无形,而能显著诚信。中庸之道与鬼神之道相似,亦从微至著,不言而自诚也。”
道不远人,道在脚下。时时可修道,处处可修身。
正如佛家言:“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行住坐卧,皆是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