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友1: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请解释一下这句话与因果有什么关系吗?
是不是一切观空,想做什么都无因果了?
答:佛圆满具足法,报,化三身,《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指法身自性天真佛。禅宗修行工夫,旨在扫荡一切,自性本真风光方才全体显露。禅宗以直指人心的修行下手处为因,明心见性,彻悟亲证本源自性天真佛为果。如是因,如是果。故“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语,亦不出因果之外,正是指点因果之语也。
群友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是指六道轮回里面所有的一切,全都都是假相,皆是虚妄的。因为这些都有生老病死、成住坏空,都不是自己的,都不是自性里面的。即使暂时得到了,也会如梦幻泡影般稍纵即逝,终究还会离开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群友1:是不是一切观空,做什么事,比如世人认为的坏事,”也无因果报应了?
答:这样的想法非常可怕。近代高僧大德,“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虚云禅师说,佛法大义,“因果”二字即已概括无余。一切佛法修行,乃至成佛,均不出“因果”二字。妄谈空执空,执性昧相,执理废事,好言一切皆空,乃至拨无因果,是名深重邪见。此深重邪见,坏乱正法,误人法身慧命,比破戒要严重不知道多少倍。破戒者,或可名“僧”,破见者,虽着袈裟,知见已落邪魔外道,非真实“僧宝”也。
历代祖师大德们为防止学人堕入“顽空,恶空”知见,屡屡当头棒喝,乃至有云——宁可执有见如须弥山,不可执空见如芥子许!学人于此知见紧要关头,可不警醒戒慎哉!
宁执有见如须弥山,不执空见如芥子许。
注意,是“执”,而不是说,不能存“有”、“空”这样的知见,只是不要执着,偏着于有,或偏堕于空,这都不符合佛法中道。
此二语至关紧要,应当牢记在心,深信因果,信愿念佛,如是则道业可成。愿与同侪共勉之!
群友3: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答: 心在何处?时时事事皆是心;法在何处?在在处处无非法。既无心外之法,何可离法以言心?如是何可执空昧有,执性昧相,执理废事,乃至拨无因果?执无因果者,莫说净土宗这样的相宗,即如禅宗这样的性宗,亦一知半解,徒借三言两句以自粉饰,傲慢骄矜,显己高明,以为深得大乘佛法圆融不二之妙旨,实则邪见深重,拨无因果,自误误人,于无意中诽谤佛法,造下三涂恶道之业。实在可惜,可叹,可哀!
体味“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的旨趣,方不至于偏堕“有,空”两种执着,不至于拨无因果。心外无法,起心动念皆当慎重;法外无心,善恶业报历历昭然。故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大德祖师曰:通达心性者,必深信因果;深信因果者,最终亦必通达心性。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印证也。
答群友问:佛法核心要义——【因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