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哪天波平如镜的生活在刹那间打破了平衡会是什么样子?会出现什么结果,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我想,这是《寻枪》试图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也就是那层云雾之下的贴近石头的东西。
马三,听这名字就知道和大街上那些叫张三李四的没什么区别。一普通人,一老百姓,长得不帅也不太磕碜,挣不多不少的钱,刚刚越过生存的门槛而进入生活,大众脸,没脾气,一面千人。这种人和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浑然一体,毫无太强或太弱的违和感,从而代表了一种普遍的真实——
他的生活,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他遭遇到的问题,也许在现实中我们比他经历的还多。于是在他身上闪闪发光的,是无数人若即若离的影子。
马三,这个十三亿之一,一个警察,把自己的身份和权威系于一身的手枪,搞丢了。
这事在平常人看来无足轻重,因为和我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可如果设身处地地站在马三的角度上去想,事情就变得没那么简单了。或者,做一个即便再蹩脚不过的同样类比:假设你是一名拖拉机仓库保管员,突然在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仓库里一辆最贵重的拖拉机不翼而飞了,会是什么感受?比如,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无意间丢失了自己所谓文凭那类的东西,面对一个没有证就不能通行的社会,得不到认可,失掉了身份,且必须承担接踵而至的一切可以预估的风险,会是什么心情?
感同身受,我们就能对这一“小事”的严重性做出判断了。
马三是一个凡人,甚至是一个不怎么合格的无能的警察。手枪糊里糊涂地在一场婚宴醉酒之后丢了,而之后他的寻找与其说是办案,不如说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晕头乱撞。仅凭努力拼凑出的记忆去猜疑每一个人,见不到任何基本的侦查技巧,也毫无逻辑可言。作为一名警察的素质是原本就没有,还是被吓掉了魂而不知所措?总之,这个所谓的警察和那些不是警察的人一路货色,唯一能够显示出一点区别的,正如马三的朋友所说:
不就是你身上这层皮!你穿上这身皮是警察,我敬你,你脱了算个什么鸟!
此时,马三整个人的尴尬和悲哀就展露无遗了。恰恰因为这份能摸得着的昭然若揭的平庸和无能,使得他拼命想去挣脱这种限定,手枪和警察身份维系一身,是他最大的面子和继续平静生活的根。不管这根是多么脆弱,一旦断了或没了,马三也就不是以前的马三了。
我能隐约体会到他对手枪的执着寻找不仅仅是一种由理性主导的对功利的考量,他是真的被突如其来的事故和能够预知的悲惨结局吓坏了——他的寻找出于接近生理的本能恐惧,这之后,脑袋一点点清明,潜意识里夹杂着对利害的分析判断。
因为恐惧,就更像是普通人了。没有经过专门训练,自己也不曾拥有超强的自制力,我们现实里的红尘男女们,遭遇灾难的第一反应更多出于本能,而非理性。
于是,电影里故意的惊慌,夸张的害怕,神经兮兮的追寻,也就不足为怪。
那么,丢枪之后,家庭矛盾,朋友之间的猜忌(昭示出彼此关系的脆弱),还有做爱不举,以及近乎动物本能的莽撞冒失······还有什么东西是我们平日熟视无睹又难以紧紧把握的呢?都在这了!
写到这,突然对姜文早期导演的作品《鬼子来了》有了新的理解:那伙拿八路军和日本人换粮食的村夫村妇们,究竟是我们一贯所说的代表了中国人道德和地方文化上的劣根性,还是仅仅体现出他们自己作为一个生物上的人的本能?无论一个或一群人,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危险时,道德在前头,还是本能在前头?那我们看人待物时,是道德至上,或是参考人之为人的基本生物属性?
《寻枪》看下来,生活中如常与无常的纠缠,个人身上道德、精神、素质和生物性本质的叠加,都在眼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