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勇气读书会 |《教育常识》
《教育常识》读书笔记(39)

《教育常识》读书笔记(39)

作者: 甘肃省天水市海湾小学_马国强 | 来源:发表于2019-08-29 17:45 被阅读0次
《教育常识》读书笔记(39)

今天学习了李政涛老师的《教育常识》第四十七篇“把课堂变成课型”。

一开始,李老师问了两个问题:为什么把课堂和课型并列?二者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然后对课堂之“堂”做了两种解读:一是空间或场所;二是数量概念,如一“堂”课。倘若是后者,课堂之“堂”是一种点状性质的数量概念。

    接着对课型之“型”做了解释,“型”即“类型”,它意味着井然有序,按照一定的维度形成有类型、有层次、有结构的体系。目的在于把点状概念的“堂”变成整体概念的“型”。把课堂变成课型,倡导的是:以课型的方式上课。

    对于“课型”,常见的定义是:围绕着某一教学目标或某一教学对象而形成的某一类型的课。

    “课型”不仅是一种类型,而且也是一套体系化的结构和一些必备的标准或标志。那么课型形成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

构件之一,明确该课型的育人价值。

构件之二,设计系列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确定目标的依据,一为教学内容依据;二为学生依据,学生依据要体现年级特征和班级特征。

    所谓系列化,有两个维度:一是年级阶段维度;二是内容维度。“课型”之型的本义:“纵横交织”形成的整体之型。

构件之三,形成该课型的教学过程结构,包括教学程序、步骤和相关要求。

构件之四,采用系列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注意事项。

构件之五,确立系列化的教学评价标准。

    除了相对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之外,不同课型的评价标准也应有特殊的评价标准。

构件之六,撰写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随笔、论文。

    以上述构件为基础,可以重建对“课型”的理解:所谓“课型”,就是通过教师结构化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结构化的学习,围绕序列化的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形成的具有过程性和规律性的操作体系的某一类型的课。

    在把课堂变为课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如下误区:

误区之一,课型研究中的“无学科”。

误区之二,课型研究中的“无人化”。

误区之三,课型研究中的“无目标”。

误区之四,课型研究中的“点状化”。   

    为此,需要教师形成整体性思维。课型教学需要的整体结构性和育人价值一起,共同树立了判断课型真伪的标准:“真课型”应该是有学生立场和育人价值的课型、是有整体有结构的系列化课型。

相关文章

  • 《教育常识》读书笔记(39)

    今天学习了李政涛老师的《教育常识》第四十七篇“把课堂变成课型”。 一开始,李老师问了两个问题:为什么把课堂和课型并...

  • 教育常识|教育常识的根源是人性常识

    姓名:白燕妮内蒙古托克托县明珠幼儿园 这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打卡第39天 我阅读的书目是:《教育常识》 《教育常识的...

  • 阅读《教育常识》第39天

    让教育回到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

  • 常识39

    昨日,美国新型火箭“重型猎鹰”首飞成功,可将16吨左右的探测器送上火星,是目前全球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 莎士比亚四...

  • 教育常识读后感

    从常识开始的教育 什么是教育常识?这是我们需要首先明确的问题。“教育常识”就是“有关教...

  • 阅读《教育常识》第53天

    让教育回到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

  • 阅读《教育常识》第50天

    让教育回到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

  • 阅读《教育常识》第52天

    让教育回到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

  • 阅读《教育常识》第51天

    让教育回到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

  • 阅读《教育常识》第七天

    让教育回到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常识》读书笔记(3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hw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