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中学,甚至是大学,体育课都有跑步这一项测试——从100米短跑,到400米、800米,甚至1000米以上的中长跑。
由此,也产生了我们对跑步深深的“误解”之一:跑步是痛苦的。
并且,虽然跑步考试都有成绩上的严格要求,但是体育老师从来不会教我们怎么跑,仿佛跑步这件事是天生就应该会的事情,是一件只需要拼命用力跑就能做好的事情。
由此,就产生了我们对跑步深深的“误解”之二:跑步不需要学习。
真的如此吗?
非也。
首先,对于“痛苦”这一点,相信很多现如今爱上跑步、爱上马拉松的跑者们,已经有了焕然一新的认知。我们长大后才明白,跑步原来是可以很有趣、很惬意、很让人着迷的。
如果跑步让你痛苦、让你觉得很累,一定是哪里错了——或许是你跑得太快了,心率过高,或许是跑姿不好,力气用错了地方,或许是肌肉力量不够,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身体,又或许是体重太大,还不适合跑步,等等。
由此,就引出了对“跑步不需要学习”这一点假象的拆穿:想要跑得好,是需要讲究方法的。
事实上,在跑步这项运动中有许多学问,它是一项技术型运动,这一点与游泳、跳远、篮球等其他运动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否则,它也不会成为奥运会的竞技项目之一,让无数的世界顶尖选手为之一年又一年地刻苦训练。
当然,我们不是专业跑步选手,我们有着不一样的生理基础和跑步目标。但一样的是,我们都需要最大化地避免运动伤害,并采用最有效的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以达到自己想要的跑步目标——无论这个目标是想跑得更瘦更美一些,还是想跑得更快更远,或者只是纯粹地想要一直快乐地跑到老。
天生就会跑,不等于天生就跑得好。这个道理,我相信那些遇到过或者正在经历伤痛的跑者最有发言权。
当你决定将跑步这项爱好长久地享受下去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你需要认真学习跑步。
你需要学习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跑步计划,需要大致知道跑步这项运动的生理学原理,需要懂得跑姿技术的正确要领,需要重视肌肉力量和肌腱弹性的日常训练,需要明白运动伤痛的风险以及预防的方法……
无论你是通过买书、看文章、听讲座来自学,还是向身边的跑友和大神请教,或是参加训练营、跟随跑步教练进行训练,这个主动追寻“如何跑得更科学”的过程,是不可省略的,因为这是让你能够健康跑步10年、20年、30年和更久的保证。
术业有专攻。
所谓“跑步教练”,就是教你如何以最有效的训练方法,最安全地达到你的运动目标,陪你一起享受跑步快乐的人。
跑者和跑步教练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就好比一位英语讲得流利的人,他未必能教会不同的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更无法带你一起爱上学英语这件事。他最多能向你传授一些他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是否正确、是否对你有效,就无从判断了——事实证明,大多数时候是不那么有效的。
跑步也一样,跑得快不代表能教别人跑得快。
因为教练的职责是识别不同跑者的不同短板以及生理特点,制定出适合个人的训练方法,并在训练周期中不断地纠正错误、补强短板、预防伤痛,帮助他平衡发展跑步需要的各项能力,逐渐达到他所期待的目标。
这些能力甚至与教练本身会不会跑步都没有关系。他需要的是在掌握科学训练规律和方法的前提下,能够因材施教,并且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所以,跑步教练的才能在于“教”,而非“跑”。就像著名的游泳教练谢曼·查伏尔,曾指导游泳运动员们先后70多次打破奥运纪录,可是他自己却压根不会游泳。(是不是觉得难以置信?)
所以,当你去健身房想要请一名私教的时候,不需要看谁的肌肉块头大、谁的力气大,而应当听他如何分析你存在的问题,怎么提出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在训练中对你的表现给予指导和反馈,这才是体现教练专业度之处,也是确保你能够得到有效指导的保证。
网友评论